信托增资潮暂缓 本年度至今仅6家

来源:第一财经 2019-09-25 14:01:29

摘要
9月末,中信信托增资获批再度引来市场关注,不少讨论聚焦于行业增资潮的暂缓。截至目前,今年仅有6家信托公司增资,增资规模约108亿元,相较去年的13家、2017年的18家以及2016家的21家大幅下滑。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主要是受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近两年,在监管趋严的

9月末,中信信托增资获批再度引来市场关注,不少讨论聚焦于行业增资潮的暂缓。

截至目前,今年仅有6家信托公司增资,增资规模约108亿元,相较去年的13家、2017年的18家以及2016家的21家大幅下滑。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主要是受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近两年,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规模扩张并不是各大信托公司的主要追求,更多公司将发展重心放在了业务转型及提升质量方面。

就转型而言,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部分信托公司的转型探索逐渐深入,比如开展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业务、开展二级市场主动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和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信托、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等。

信托增资潮渐缓

由于面临着净资本约束,信托公司的增资意味着公司资本实力更强,有助于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时,风险防范能力也会增强。但不同于前两年的大规模增资,去年以来,信托增资潮有所放缓。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共有13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共增加注册资本192.16亿元,远低于2016年和2017年各超300亿元的增资规模。中诚信托数据显示,增资后,2018年行业整体注册资本达到2633.44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8.73亿元,同比增加2.83亿元,增速减慢。

如今,2019年已过近三个季度,只有6家信托公司增资,分别为光大信托、东莞信托、兴业信托中原信托华宝信托和中信信托,增资总额为108.76亿元。其中,兴业信托、光大信托股东出手较为大方,分别增资50亿元、30亿元;其次为中信信托,增资12.76亿元;其余的增资规模均在10亿元及以下。

具体来看,中信信托增资申请于9月获批,这也是继2014年大手笔增资88亿元后的再次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0亿元增至112.76亿元。增资完成后,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出资金额为92.76亿元,占比 82.26%;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金额为20亿元,占比17.74%。

华宝信托的增资获批是在8月,注册资本由37.44亿元(含1500万美元)增加至47.44亿元(含1500万美元),原有股东及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增资规模最大的兴业信托则是在6月获批,福建银保监局同意兴业信托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的方式将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100亿元,增资后,各股东股权比例保持不变,由此兴业信托的注册资也进入百亿行列。同样在6月获批的还有中原信托,注册资本金由36.5亿元变更为40亿元。

其余两家,光大信托和东莞信托增资则发生在1月。1月4日,甘肃银保监局下发了光大兴陇信托增资30亿元的批复,增资后注册资本金为64.18亿元。1月2日,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完成向东莞信托的增资12.125亿元,其中2.5亿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

上海一位信托从业者告诉记者,信托公司增资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比如增加准备金、流动资金以防范风险、拓宽业务范围等。据《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风险资本计算将风险系数与公司评级挂钩,并且要求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产的40%。“随着各大机构资本金的增加,行业内分化或会加剧。”他表示。

王和俊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实际上,信托业内部分化一直在继续,但从数据上看,时有反复。“这主要跟调控政策也有关,”他说,“信托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监管政策趋严、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以及商业模式构建等。”

而对于增资潮的渐缓,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主要与行业资产余额压降、信托公司业务转型、自身需求不高有关。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就表示,在信托公司相关业务增长不是特别快的情况下,增资并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和需求,这也就与2017年、2018年增资公司数目较多情况形成了对比。

就注册资本而言,截至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重庆信托以150亿元的规模位居首位,另有6家公司注册资本也超过了100亿元,分别是平安信托130亿、中融信托120亿、中信信托112.76亿元、华润信托110亿、昆仑信托102.27亿以及兴业信托100亿元。此外,注册资本在30亿元以上(包含30亿)的达40家,50亿元以上(包含50亿)的有18家。与此同时,10亿元以下的有3家,分别是华宸信托8亿元、中泰信托5.17亿元和长城信托3亿元。

业务转型,发力家族信托

增资潮的放缓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信托公司的转型深入,正由求规模的扩延式发展转为注重业务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这在各大机构的年报中也有体现。由于信托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各信托公司收缩通道业务,优化业务结构。云南信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2.70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26.25万亿元下降13.5%。

根据日前发布的《2019年2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2.53万亿元,较2019年一季度末下降0.02%,降幅进一步缩窄,同比增速较2018年二季度末的4.88%放缓至-7.15%。

深入转型过程中,信托机构依据各自优势对业务倾向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家族信托、二级市场主动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信托、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普惠金融业务等。“近年来的转型业务,主要是往传统金融供给不足的领域发展,发挥信托的创新特性,填补金融体系的不足。”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其中,家族信托作为财富管理的集大成者,被视为是信托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公开信息显示,已有33家机构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有观点认为,相较于传统的资金信托业务,虽然家族信托难以迅速贡献收入和利润,但若形成规模且顺利运行,将成为信托公司客户黏性最高、最稳定也最为长期可持续的业务类型。

目前,家族信托已有多种创新产品,除了最初的财产隔离、财富传承等,逐步衍生出慈善服务、医疗养老、子女教育、艺术品鉴赏和境外服务多种综合性服务功能。一家股份行私行总经理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国内私人财富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家族信托将成为家族财富管理的重要“入口”,发挥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不过还需注意的是,一些信托机构仍存在增资的需求。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导向下,有观点称,监管机构将进一步督促信托公司强化资本管理,以满足抵御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作为受托人履职不当所导致非预期损失,部分信托公司未来或将进一步增资扩股夯实资本金。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