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喜茶背后的男人:利润翻4000倍,身价逾30亿!
摘要 2001年,何伯权泪别乐百氏转身做投资,资助诺亚财富后,利润超出4000倍。如今58岁的他即便努力淡出江湖,但是江湖,也依旧不乏他的传说……「正文」他放弃一手创办的“民族品牌”,卖身给外企;2年后回归商圈,叱咤金融领域,相继投出久丫丫、7天、诺亚财富、喜茶。眼光独到,明哲保身是他的代言词;慈眉善目,
2001年,何伯权泪别乐百氏转身做投资,资助诺亚财富后,利润超出4000倍。
如今58岁的他即便努力淡出江湖,但是江湖,也依旧不乏他的传说……
「 他放弃一手创办的“民族品牌”,卖身给外企; 2年后回归商圈,叱咤金融领域,相继投出久丫丫、7天、诺亚财富、喜茶。 眼光独到,明哲保身是他的代言词; 慈眉善目,重情重义是他的形象图; 巨人胸怀,粗中有细是他的办事风格; 他就是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 在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中,曾有过这样一个经典段落,概括出了上世纪90年代企业家群像: “在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圈中,能够独立门户、开疆拓土的一代宗师们,几乎都没有太高的学历背景。 因为往往学历越高、读书越多,便越具有理性精神,在机遇稍纵即逝的商海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缺乏在大风大浪中豪情一搏的创业激情。 而那些学历不高者,则顾忌较少,敢想敢为,埋头一冲,或许真的能一跃而出,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来。” 而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便是后者代表。 他曾如一介莽夫,从茫茫人海中跳脱出来,最终成为了唤醒民族品牌的一头雄狮。 198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年,南国风掠过了中国大江南北,一大批有志青年奔向了光芒四射的个体户产业,预想鼎立潮头。 在人才、市场、品牌美誉度全无的情况下,29岁的何伯权另辟蹊径。 带领一群年轻人接手了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家“摇摇欲坠”的乡镇企业,并租用乐百氏为商标开始创业。 随即,在一间10平米大小的房间内,创办出了“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 还好,政府出资95万元加以扶持。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这群年轻人莽撞但不盲从。 90年代初期,“东方魔水”健力宝的崛起带动了饮料市场的活跃。 放眼望去,健力宝、旭日升等品牌割据一方市场,实力坚硬无比。 此时打入碳酸饮料业的纵深领域,对于乐百氏而言犹如鸡蛋碰石头。 但何伯权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为了避开激烈的碳酸饮料红海。 他大举“新一代人体高级天然保健饮品”概念旗帜,向乳制品行业迈进,研发出“乐百氏乳酸奶”。 原料简单、成本低廉。 产品一出,就收获了大量消费者与经销商的认可,何伯权乘胜追击,扩张产品种类,相继推出AD钙奶、纯净水以及茶饮产品。 1992年,创业仅3年的何伯权,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 是年,乐百氏产值已达8000万元; 1993年,乐百氏成为全国酸奶第一品牌,并保持了6年; 1997年,何伯权收购了广州乐百氏,由商标的租用者变为拥有者。 到了1999年,10岁的乐百氏已经从一个乡镇企业成长为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销售额高达20亿元,“乐百氏奇迹”诞生并入选哈佛大学教学案例。 2000是“中外合资”风起云涌的一年,也是乐百氏的巅峰时期。 何伯权交出了乐百氏92%的股份,与达能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2001年,功成身退的何伯权与欣欣向荣的乐百氏从0到1的旅途,在此画下句点。 41岁时,何伯权开启了为期两年的赴美游学旅程,拍掉了身上的灰尘,拿起了久违的钢笔。 游学两年后,2003年他成立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了吴晓波口中的“企投家”。 即: “一方面投身个人喜好的实业经济,为转型、升级不断努力; 另一方面,将部分资金投入到金融领域、庞大的创业浪潮中。” 成为企业家的何伯权虽然拥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强大的关系网络和影响力,但并不适合走技术型的VC投资,所以他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开始挖掘有潜力的初创者。 一年后,郑南雁与何伯权相识,他描述了自己对经济型连锁酒店前景的看法。 恰好,是何伯权中意的领域。 04年,中国酒店还在走“三高”路线,“规模大、星级高、外资型”的高级酒店占领50%的市场份额,而其余的散点经济型酒店、旅馆遍布大江南北,但因信息极不通透、入住率低、规模有限而发展不力。 在看到这一趋势以后,何伯权毫不犹豫的认同了郑南雁的创业项目,并出资800万美元加以扶持。 2005年,“7天连锁酒店”拔地而起,后成为了国内知名经济型酒店品牌。 成功一次可能是巧合,但数次的成功是对一个人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此之后,何伯权相继投资了“久久丫、九钻网、诺亚财富、爱康国宾、喜茶”等初创公司,独道的眼光让他再次成为令人艳羡的对象。 但要说最让何伯权骄傲的,还属对诺亚财富的投资。 2007年,是诺亚财富的初创时期,创始人汪静波积累的个人客户何伯权,成为了诺亚的天使轮投资人。 而后,还为诺亚财富引入了红杉资本,人们并不知道当时何伯权为何要如此“下血本”,投资一家名不经传的金融公司。 直到2018年,何伯权才在一次采访中道出了他对诺亚“偏爱”的原因: 除了看重汪静波能刚能柔的办事风格以外,诺亚财富还为他带来了超4000倍的利润。 他的投资信仰也就此树立:围绕消费者,只投服务业。 不论是做实业一手打造出乐百氏,还是转身搞投资孵化企业,何伯权总是能在“繁华”时刻全身而退,明哲保身似乎才是何伯权的投资目标。 也正是这样的举动,明确了何伯权未来的投资方向,以及个人的投资理念。 正当跟投者们苦恼地摸寻着何伯权的投资“秘诀”时,一次采访,给出了答案。 第一,我投很早期的项目。 “很早期”三个字,即指孵化期的创业项目,这种项目对投资人的眼光与判断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何伯权的专业度在此刻发挥: 在先行者“锦江之星”与“如家”一骑绝尘时,他从零星品牌中抓住“7天”; 在茶饮业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他主导领投,把仅有几十平米的“喜茶”推到了茶饮业的宝座。 第二、投的资金很少,一般早期投资机构广撒网,但我投的很少; 针对出彩的创投项目,差异化是何伯权判断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也就是说初创者“切入点”是关键,他太明白早期创业必须要集中资源突破一点的道理。 但要是趋势不对,也就失去了被投的机会。 第三,我基本上不会去做尽调,大部分就是聊聊天; 在这方面,何伯权的决策非常简单,他曾说: “我几乎从来不会看BP,只是靠听,而且听的时间很短。对方讲完之后我激动,他也激动,大家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共赢,自己就会立即投资。 其实这也是考量双方的交流能力,我要听得明白,因为做天使投资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也要看我讲的时候,对方是不是清晰,有没有一种很好的交流能力。” 确实,初创企业就好比一个大树,在看到企业未来的枝叶前,何伯权似乎更关心初创者当下挖下的“根”是什么。 第四,专注于天使投资,还要华丽“退场”。 明哲保身,是何伯权在做实业、搞投资时的代言词。 2000年,乐百氏正值“巅峰”,因激情褪去他默默退出; 2015年,何伯权从“7天”全身而退,撤出铂涛,溢价收入上亿元; 2016年,刘永好家族的新希望集团以1.7亿高价入股久久丫。而初创时,何伯权只出资50万元; ...... 如今,何伯权自觉经历已经够多,专注于天使投资的时间也够长了,并公开说出自己想要:“华丽退场”的想法,江湖也许将不在有他,但他的故事仍会持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