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国投资策略 华润信托总经理刘小腊等发言

来源:新浪财经 2019-07-29 19:45:00

摘要
新浪资管讯7月27日消息,中国财富管理50人深圳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Grosvenor董事总经理幸詠恩、Blackstone董事总经理辜延、NeubergerBerman中国区首席投资官汝平、EJF合伙人王进、Winton大中华区总监田野、天风国际

新浪资管讯 7月27日消息,中国财富管理50人深圳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Grosvenor董事总经理幸詠恩 、Blackstone董事总经理辜延 、Neuberger Berman中国区首席投资官汝平、EJF合伙人王进 、Winton大中华区总监田野 、天风国际董事长翟晨曦、华润信托总经理刘小腊出席高峰论坛五“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投资策略”。

国际视野中国投资策略 华润信托总经理刘小腊等发言

  以下为对话原文:

  主持人-幸詠恩:

  谢谢所有的来宾,也谢谢主办单位邀请我来主持这个讨论,这个讨论今天的主题是“中国投资策略”,其实在现在这个环境,我们看到特别是在开放市场方面,其实各种各样的资产类别估值都不便宜,我们觉得现在做投资、做资产配置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看到国外资产机构性投资者做很多资产配置的时候会考虑到的是组合的方向性,也希望回避风险。我们公司也是做FOF公司,也是很大的另类投资平台,我们主要投的是股权基金、私募基金或者是房地产,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机构性客户,当初我们跟他们讨论的时候,其实最近我们也发现我们大部分的客户,包括养老金,或者是美国一些大的机构,他们对新兴市场,特别是对中国,他们的兴趣也慢慢提高了不少。其中的原因也肯定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驱动的,他们觉得这个市场有的机会越来越多,而相对来说布局比较便宜。

  同时我们知道这几年其实机构性的投资者对中国还是在低配的位置,原因很多时候是他们对中国宏观的一些忧虑,或者是他们对中国一些投资机会不了解,当中他们会跟我们分享他们过来中国投资的一些问题,以上种种。我今天很荣幸能请到在国外和国内这方面的专家跟大家讨论以上的课题,先让嘉宾介绍一下他们的公司,刘总您先开始。

  刘小腊:

  非常荣幸在最远的地方第一个发言,我是来自于华润信托的刘小腊,介绍一下我的公司,华润信托的前身叫深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30多年了,在2006年的时候被央企华润收购了,大家都知道华润是央企,是一个红色的央企,它有80年,最近大家看到出炉的世界500强,比较巧,正好成立了80年,现在在500强排名是80位,还有40%的股份在国资委为名下,我们这个公司跟其他兄弟公司不同,有人开玩笑说68家信托公司可能长了69个样子,因为他号称是万国的金融牌照。这次资管新规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信托也可以做资管,也是资管行业的一员,原来大家都不知道信托是做什么的,就知道它什么都能做。

  华润这个信托,因为时间久,在行业内成立的第一批,同时它的特色,华润是大股东,它的特色上跟其他兄弟公司不太一样,我们是比较早的在行业里面为资管服务,所以我们公司目前的定位跟其他的兄弟公司不一样,都是在资管行业,但是我们坚定的是为其他资管公司服务,刚才梅陇的国际大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信托公司反正不一样。梅陇是国际上著名的金融机构,规模说起来挺吓人的,你们的规模应该是30多万亿美金,当然它主要是受托管理,我们现在最高的规模才1万亿人民币,现在9000万人民币,可以做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坚守在这个行业做证券服务做了十几年,我们是中国第一个为阳光私募服务的,阳光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的高端客户之间的桥梁,到目前为止银行高端私人客户要买阳光私募,这是我们的一个制度红利,我们坚守了十几年,所以这个规模做得比较大。刚才我们跟林总也谈了一下,他们现在从国外进军国内,需要平台,我们一拍即合,他们营销的时候感觉到需要,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其他的业务后面有机会再跟大家交流,谢谢。

  翟晨曦:

  谢谢主持人,我是天风证券(8.800-0.26-2.87%)的翟晨曦,兼任天风海外子公司的董事长,我简单一点,天风是国内证券公司里面算是小个头,我自己也是五年前才加入,五年前加入的时候大概在行业里面排在七八十位,这家公司还是比较努力,大家也比较支持。昨天刚刚得到一条喜讯,拿到了今年的监管2A,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评级,目前国内只有10家。监管最近有一个大新闻,刚刚收购了原来的一家券商,也在A股上市。天风在去年A股上市的时候资产排名大概30多位,今年年内如果完成收购,我们行业规模应该能达到行业前20的水平。国际是天风目前又一个新的领域,在过去五六年天风做资产管理,重造研究所,重新建了ABS团队等等,每一个业务都是新的。两年前我们刚刚开始在香港成立海外子公司,也是目前中国证监会允许在海外成立海外子公司的最后一家,第28位,也是蛮不容易的。

  我今天听了前面很多嘉宾的分享,我觉得挺激动的,为什么很激动呢?其实我们在投行的时代,虽然最近这几年对于金融、对于房地产有很多声音,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今天在讨论资管这个行业,资管这个行业没什么好说的,一定是未来中国金融行业里面最大的板块,在全球来说,也有可能是未来增速最快的,所以无论是来自中资的机构还是来自外资的机构,只要是从事这个领域的,如果还是跟中国市场有一些关系的,我相信未来的机会非常大。

  汝平:

  各位来宾好,我们公司是一家有80年历史的华尔街公司,2008年以后员工组织出资把自己独立出来,成为一家100%员工持股的合伙人公司,我们公司的特点是只做主动管理,基本不做指数类的被动管理,产品基本上在固收、股票和另类投资。我们公司从2008年开始就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也是第一批拿到私募基金管理牌照的一家外资公司,也拿到了QDLP的牌照可以开展海外投资业务,今年也是第一家拿到投顾资格的外资公司,可以跟国内一些重要机构如银行、保险等开展投资合作,基本上是这样,我们公司对中国的业务非常投入、重视,刚才别的嘉宾也提到过,全球资产管理的增量在哪?是在亚洲,在中国。我们公司对这个观点也非常认同。

  主持人-幸詠恩:

  谢谢各位嘉宾的背景介绍,听完之后知道他们是业内龙头,同时也是在行业内做的很优秀的。我想问一下汝总,Neuberger  Berman也是管很多RQFII和NQFII的钱,投同样的股票或者国内的债,当两方面的客户对回报的要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等有什么样的分别呢?你们在组合构件方面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汝平:

  我们这个团队负责中国投资策略,只要是投向中国的策略,不管是海外产品还是国内产品,都归我们负责。我们投资策略最大一个特性是在控制回撤风险下追求绝对回报。为什么呢?一方面,刚才各位专家说的国内投资人追涨杀跌行为非常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产品比较适合国内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我们认为还是绝对回报。另一方面,对国外来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外投资者进来,他们看重中国的是什么,我在海外路演了很多,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对他们来说像个桃花源,第一这个市场很大很吸引人,第二对这个市场又不了解,必须投但又要谨慎投,所以绝对回报理念对他们有说服力。另外,投资中国做α跟海外那些全球策略相关度非常低,所以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同时,海外投资者跟国内的投资者相比有个很大优势。国内要找到相对长一点投资期限的投资人比较难,愿意锁定一年的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说三年以上,而海外的投资人的投资期限很少是短于三年的。因此国内追涨杀跌的情况对具有长期投资期限的海外投资人来说就是机会。我觉得国内投资机构不用特别担心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倒是国内以短期投资为主的投资者反而需要担心,因为海外长期投资者跟国内短期投资者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在市场流动性最困难的时候“长钱”能够进来,取得相对更好的收益是一定的。

  主持人-幸詠恩:

  刚才几位嘉宾都从外资的角度谈这个问题,我想请问翟总,你们在国内也成立了公司,应该也想看国外的投资者进来投资中国的渠道,从你的这方面,在开发国外投资者市场的经验是怎么样。另外,我也想从你的经验里头,我们在国外的一些机构性投资者其实对中国也不完全了解,也有挺多的误区,可能他们会对宏观过分的打击等等,你有什么建议,如果进中国来投资,你可以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呢?

  翟晨曦:

  谢谢主持人,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对于海外投资人的建议。的确我觉得自己身份比较特殊,经常有人说你base在哪里?我base海外和香港,今天在座的,我们虽然来自于不同的中资和外资机构,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讲中文,最前沿的这一帮讲中文的人是最有价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还听得懂中文,对外资的建议是什么?以券商为例,券商往外走,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我们现在在香港是12459,把我们国内最好的研究报告送给外部投资机构来看,今天我们在座所有人都认同中国是未来资产管理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为什么?前面很多美资机构做的很好,为什么过去很多大的机构都是美资,中国成为一个很大的经济体,很大的一个市场,这个没有人有争论,现在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占比,国债大概10%,但是美国金融市场上,包括投资人占比,现在50%左右,我打个折,未来十年左右中国市场上来自外资投资机构的占比30%,可是这里面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呢?一桥之隔有多大?大到互相的讲不懂在做什么,昨天香港机场也被封闭了,我提了一个很大的建议给投资人,至少在研究服务上可以多跟投资人合作,无论是做量化的,你要拿到数据也好,还是你做基本面投资的,无论是股还是债,你要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几千家,或者非公司发债主体几千家、上万家,靠外资机构认识人肯定是不够的,中国本土券商都有自己的研究,至少他在本土的A股市场上研究覆盖有足够的深度。所以我觉得提第一个建议,在外资机构进入到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一点就是你得了解他,你得充分的去了解本土的情况,而这个里面可能靠自己比较困难,中国本土的机构跟他们合作,是比较现实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不管是在海外工作的华人,还是完全是外籍员工,我觉得对中国的理解,更深层次的理解,昨天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我觉得挺有感触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人格,我经常跟我们母公司董事长聊天,他会推荐我看中国本土的历史书籍,我比较喜欢西方一些金融市场的东西,一些比较偏工具类的东西,所以这是不同的文化,我们中国本土的文化偏灰度,偏不那么亮化,西方的文化偏亮化、偏工具。举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资美元债这个市场,去年中资美元债这个市场在海外表现非常差,其实全球去年仍然在收缩,在加息,甚至欧日也在考虑停止货币L等等,突然今年开始转割。这个背后是什么呢?我们在中国本土工作的人员要更加了解西方的工作体系,但是西方从业机构的人员,可能你要更加去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和中国背后整个体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看中国市场的很多投资品类,如果仅仅只站在西方角度,你可能很难了解,由于去年美国加息,再加上中国去年资本市场波动比较大,资管新规的冲击比较多,两个因素的叠加,让美元债受到重创,所以不管去年年底、年初,我对我们这家海外子公司提了一个要求,别的策略我不管,我们基本面看得很清楚,我们对中国哪个企业大概是什么灰度,我不能保证什么问题,灰度哪一类,是什么样的风险状态,暴露水平是可以有一个判断的,你可以判断,我们大部分在香港发行的城投、地产,我不能说所有,大部分能够公开的,仍然是整个中资发行比较比较好的一类。

  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人可能认为,美国在加息等等,但是中国去年走了一轮加息的过程,但是美元债加息的项目比较多,这是一个点,我用这个例子想来说明一个道理,其实中西方思考文化的不同,这一点可能是外资机构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一个困难点。比如你们跟你老板汇报的时候要说服他,这是刚刚说到的第二个问题。

  主持人-幸詠恩:

  你们可能去找国外的投资人,想引进他进中国,你们当中的经验是怎么样?

  翟晨曦:

  我觉得我们去年还做了一项工作,中国有大量非常好的管理人,比如说刚刚陈总说的,我们中资的公募基金在香港子公司加在一起,可能没有一家大,海外也一样,我们在座很多非常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有一些是管钱的,有一些是负责把钱给出去的,FOF或者MOM,但是由于过去金融体系的差异度很大,其实大家真正的了解程度我觉得挺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去年启动了一个项目,纯老外,做什么呢?我们告诉他中国的金融机构做资产管理的都有什么,因为没有一个市场像中国市场这么大、这么复杂。每一类风格都不同,每一类主打的产品都不同,所以让一个大的海外在中国找管理人,宛如大海捞针,特别困难,但是你在市场要做这个工作。

  反过来讲也是一样,中国的基金,包括一些大的Found基金,他们的委托人就是要海外配置,但是中国的机构有很强的海外配置能力,这也不可能。所以这里面非常大的一个机会在这里,我们也在慢慢的梳理,来匹配,给他提供这样的信息,希望能够帮中国好的机构走出去,找到好的产品,海外好的,无论大的、小的、有特色的,中国一些大的found要采他们,也要建立这种关系。过去中国这样大的一个门户逐步开放的过程中,没有人来做这件事,大家都是进来直接找,一个大的市场找很难。

  再补充一点,我们也要求同存异,认识不同市场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补充一点,我们中国市场的一个特点,海外市场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几百年历史,300年历史,才会有这么多成熟的策略,这么多不同的Level体系,很完善,你什么都有找到对应的机构,但是中国不同,中国过去20年到现在的金融体制,是一个以银行存贷为主导的体系。过去实际上是银行存贷体系表外的延伸,无论是我们大量银行的资产管理,还是我们的信托,包括很多非标等等,绝大部分原来的机构和资产类别是这一类。所以为什么说从去年到今年特别重要?就是因为资管新规打开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真正走资产管理这样一个国际标准的门路。所以这里面其实认知差是蛮大的,中西方的认知差和我们整个阶段的差距是会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可能都找差异化发展,今天上午的嘉宾也提到了,中国的银行很强、很大,但是打开我们国内所有大型金融机构,不光是银行,他们的产品清单列表,真正标准化的清单列表极少,所以在这个里面我相信中外资更多是一种合作。

  主持人-幸詠恩:

  我也学习了很多,最后提到资管新规,也提到信托,现在一定要请刘总帮我们讲一下说,自从资管新规出来,你们肯定也做了很多工作去准备,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说,你们下一步的计划会是怎么样?特别是在中国产品的布局,你们现在是什么样的想法?

  刘小腊:

  谢谢主持人,资管新规是一个大事,自从出来之后,对整个行业影响比较大,尤其我们信托,一提到多嵌套,一提到绕监管,20多万亿确实存在多层嵌套,好在我们对资管新规还是持欢迎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它已经明确了华润信托信托行业是资管里面不可或缺的成员,资管应该说是一个生态,谁是在里面做监管,资管是什么样的关系,关系都不明确,现在明确了,就是信托关系,只不过有些需要信托公司来做,有些本身就自带信托关系,所以首先把信托行业纳入进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另外,我倒觉得新规之后让这个行业变大,我之前就在招商银行(35.2300.88,2.56%)资产管理部,之前这个会也很巧,招行的三任资管部老总都到齐了,我是第一任,当时我做第一任老总的时候很忐忑,经常有人问我问题,其实我心里也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两个东西能打多久,毕竟我们是悄悄的在表外做了资产管理,这个资产管理做的小的时候监管也没当回事,反正你解决了一个问题,表内的无论贷款,当年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它的存款和贷款都是都受管制,现在存款受一定管制,贷款放开。我们觉得做这个事,从这个角度找到了业务的根据地,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星星之火,能否燎原?能不能从井冈山走向全中国?会不会经历一个长征?现在正在经理长征,包括这些新规的整治,这些都是必然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新规至少对这个行业来说,明确了你这个孩子生出来,我给你上户口,以前的孩子是黑户。你所以说对整个资管行业,几十万亿的行业,给出了一个证明,做大做强了,对整个资管行业,尤其是对银行资管是一个重大的利好,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这次资管新规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这个公平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监管,不管怎么说,新规前后,一开始是三会,现在至少是变成两会,这两会你别小看,应该说这一合并,让很多监管打通了很多,尤其是高层的领导职务,不要小看,这也应该是中央的智慧,郭主席同时是央行的首席,这个对我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方面。

  这另一方面,其实资管行业很多竞争,有人说你们信托,尤其是像我们这个公司在信托行业是比较另类的,我刚才介绍了的时候说了,信托公司不一样,我们实际上是为资管公司服务,这是我们目前的战略定位,如果把资管行业比喻成是挖金矿的话,你们前面都是挖矿的老师。但是我们是干什么呢?为你们提供服务,买矿比卖工具也好,盒饭也卖,保管服务也做,这就是我们要干的,但是我们也做一部分主观管理的服务,但主要还是为资管提供服务,这是我们的一个战略。

  这一次资管新规之后,至少让我们感觉到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感觉到监管的流动性,我们为资管服务的时候,只要提供这个服务平台,在我们看来是信托账户,我享受的待遇跟翟总不一样,翟总能做正回扣,我就做不了,她当年出台这个办法的时候,帮助信托自有资金做,其他的资管都可以,包括银行的资管都可以,基金也行,我们根本就不能做。

  还有一个,我们的信托要交信托保障基金,最近争议比较大,你们可以看一下最新的《财新杂志》,我们是几个行业,保险、证券、银行、信托,我们是做的最多的,我们目前的余额达到了1500亿,比保险还多,保险我印象中是1000亿还是多少亿,其实我们只有68家,并且68家真正营业的只有50几家,有些基本是歇业状态,我们50多家交这么多,并且我们交给他的存款,我们需要流动性支持的时候从他那儿借钱,这个利差成本是多大知道了吧?他不一定借给你,你说这公平不公平,所以说信托行业表面上看,你开展业务的时候,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信托公司开展业务的时候,遇到了监管不公平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资管新规我觉得带来的是开放,正是因为有了资管新规,国内国外的一起,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交流,跟李总产生了火花,跟钱总也有合作,今后开放以后,一方面很多国外的机构进来,为国内的投资者服务,只要有这个头部的需求,我们就加强投方和资金方的桥梁。所以说资管新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和转型,就是由原来的头部资管变成资管行业支持服务机构。

  除了刚才讲的证券二级市场,在于其他地方也在做,同时最近我们还在做一个业务,发挥我们公司、信托行业的优势,特别是银行资管,增加先规之后,他要发挥一个优势,就是把它非标的额度用足,这是非标的额度怎么用,他必须找到一个额度发放贷款,他自己没有贷款,但是我们却有。他们要利用大数据,把一些消费客流进来,我们给他提供放款,放款以后做一个要么证券化,要么非标,然后形成他的产品。如果非标可以形成产品,收益率可能高一大截,也是我们信托公司的机会所在,这是我们下一步华润信托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谢谢。

  主持人-幸詠恩:

  因为时间关系,我现在讲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资管新规,今天很多领导也讲到不停的开放,想问一下有哪位嘉宾做?如果说现在有领导问你们意见说,现在金融改革你们想更多的往哪个方向,或者是有哪些你们想提议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汝平:

  第一最重要的还是信批,信息披露还要更加充分、更加完善,第二是违法违规处罚,主要是投资人保护的体制建立和完善。在中国目前违规成本比较低,投资人是相对弱势群体,如何建立有效地集体法律诉讼追偿机制,从而对整个违规链条上的所有利益主体形成威慑。

  翟晨曦:


  我也补充两点,我们发现整个本土金融市场的交易体系跟国外有些差距,中国是先做电子化,其实海外是先纸质化,后电子化,中国市场反倒是一个所有产品和机构直联的市场体系,这个现实问题会是做外资机构圈很困难的,举个例子,在中国如果是同一个产品,你就晕菜了,你管理的规模越大,你就越痛苦,因为你肯定有产品今天要卖明天要买。我们一些看似先进的电子化交易体系,但是由于没有做分层的交易模式,其实会让一些产品类的机构在中国市场上现在真的要入市会变得困难重重,这是开放的过程当中本土的监管者要去改造它的。

  刘小腊:

  我还是坚持一条,希望这个监管越来越公平,除了业务资格的公平,还要牌照的公平,比如说像我们信托天然就可以做托管业务,但是我们要去申请托管牌照,包括公募基金的外包服务,没门,根本不受理,他也不问你什么原因,就是不受理,我们跟监管部门申请了很多次,像小银行做托管好多。我们现在其实为私募父母,规模最多的时候到了5000亿,有系统,有流程,并且十几年来得到了私募户非常好的评价。但是去申请的时候他也不说什么原因,就是不受理,所以我也希望外资的机构、资管公司,同时我们服务完了,这些整个售后服务,其中有一个环节我们也做了托管,不要把这个牌照给了,再到另外一方去,非要托管,其实就是浪费了成本。

  主持人-幸詠恩:

  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我希望会后你们可以直接跟他们讨论,谢谢你们。

责任编辑:张译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