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划定拨备覆盖率上限带来积极影响
摘要 □实习记者李林鸾财政部在9月26日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成为近日银行业、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与现行规定相比,征求意见稿增加了预算管理、资本金管理、投资管理、考核与评价等,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同时,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
□实习记者 李林鸾
财政部在9月26日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成为近日银行业、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与现行规定相比,征求意见稿增加了预算管理、资本金管理、投资管理、考核与评价等,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同时,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征求意见稿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
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超过2倍的部分,年终全部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意味着拨备覆盖率超过300%的银行业机构,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所谓拨备覆盖率,指的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各家银行2019年半年报披露数据,拨备覆盖率超过300%的上市银行有10家,分别为A股上市的宁波银行(522.45%)、常熟银行(453.53%)、南京银行(415.50%)、招商银行(394.12%)、上海银行(334.14%)、青农商行(308.36%),以及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396.11%)、泸州银行(389.10%)、重庆农商行(368.76%)、徽商银行(301.37%)。
长期以来,拨备覆盖率被视为银行等的利润“调节器”,这早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也被视为“隐藏利润”的方式之一,但不能将其看成完全负面的行为。这是因为计提拨备是对冲银行信贷风险,尽管保持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会降低当期利润,却也是防范未来可能发生坏账风险的有效方式。另外,根据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拨备覆盖率超过100%后,若银行加大不良核销做小分母,就会造成拨备覆盖率上升。因此,不能将拨备覆盖率上升简单看作是为了隐藏利润。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有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确实很高。征求意见稿对统一拨备比例、推进企业实现公平竞争、限制金融企业隐藏利润方面提出的要求,可以防止金融企业通过隐藏利润来规避税收,同时也有利于正常反映金融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在保证金融企业正常经营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控制金融企业的利润,从而为其他行业释放利益空间。
另一方面,约束银行为隐藏利润而过度抬高拨备覆盖率,不仅对分红、资本补充有影响,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样影响深远,这或促进银行更为真实地暴露不良。今后为平滑拨备覆盖率,银行可能会加大对真实不良的暴露,即通过做大不良贷款规模(拨备覆盖率的分母)来稳定或降低拨备覆盖率。这实际上有助于真实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符合监管部门的导向。
此外,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是二级资本,而未分配利润是核心一级资本,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则会降低二级资本,增加核心一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金的充实,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银行发展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中国银行业,拨备覆盖率超过300%的银行毕竟还是极少数,多数银行还处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不够或是虚高的情况,一些银行为了达到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真实不良贷款规模暴露得并不充分。因此,对多数银行而言,将真实不良进一步充分暴露,并提高拨备覆盖率的水平,是未来要继续坚持并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