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经理 爱读书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10-14 13:12:38

摘要
笔者每年走访私募基金经理不下百次,这些年发现私募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爱读书了。在朋友圈、公众号、乃至在季度报告时,引用读书感悟的情形也比较普遍。大的私募,如重阳在其公众号上每周会有一篇《有本好书送给你》,介绍一本书,然后根据留言送书。最新一期的书是《证券分析》,PinPOINT(保银)公众号也在送书

笔者每年走访私募基金经理不下百次,这些年发现私募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爱读书了。在朋友圈、公众号、乃至在季度报告时,引用读书感悟的情形也比较普遍。大的私募,如重阳在其公众号上每周会有一篇《有本好书送给你》,介绍一本书,然后根据留言送书。最新一期的书是《证券分析》,PinPOINT(保银)公众号也在送书,本期是《思考、快与慢》。一些中小型公司,如趣时资产公众号上有一个《趣阅读》的栏目,定期会发布他们公司的书评;东方马拉松团队看书之后内部分享,在官网发读书笔记……在基金经理中人气很高的芒格,被称为“一座行走的图书馆”。

为什么基金经理爱读书呢?

投资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修正与坚定信仰的过程。任何投资都不是倾斜45度向上,意味着总会面临下跌。很多错误投资不是没有买入过好品种,而在于没有坚持持有。过早的撤离比死守坏的投资失败案例要多得多。如果回撤是一定要碰到的,那么该何以自处呢?对投资方式的信仰可能是最后的守护。比如,基本面投资者回到企业本身,商业模式是不是还存在,竞争格局有没有变得更好?仅仅是市场的犯错,还是一切都开始变的前兆?如果是趋势投资者,那么也要回到当初对趋势判断的起点,趋势的驱动因素有没有变?是趋势中的波折,还是趋势开始转折?承受每种方式固有的缺点是一个投资体系完善的表现。读书,与大师同行,是坚定信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从历史中学习,理解现实的世界。历史往往是相似的,但不是简单重复。比如,1841年苏格兰记者查尔斯·麦凯出版的《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这本书对泡沫的形成,仍有警示的意味。这本书描述了1720年法国的“密西西比计划”、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疯狂”事件,同时还对圣物崇拜、预言家、大盗等历史故事进行了生动翔实的记载。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短期事件长期化,这些仍是造成泡沫的重要因素。

当记者问巴菲特未来有哪些产业会发生重大变化时,巴菲特说不知道。他说小时候汽车改变了世界,后来计算机和互联网又改变了世界,但又如何呢?人们仍然要喝可乐,男人每天早上起来仍要刮胡子。我们所处的今天也一样,不论人工智能、5G如何改变世界,有些东西大概率是不变的。公元1587年距今已经过去了400多年,黄仁宇老先生在书中所描述的民情,我们今日仍然能够看到。

前几年有一个很流行的话:投资是认知能力的变现。后面再续一句:认知是持续学习的结果。下次买基金之前,不妨问问你的基金经理在读什么书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