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内幕交易案细情曝光 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借钱买票牟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7-11 21:15:00

摘要
近日,证监会对于苏州高新(600736.SH)内幕交易案正式做出处罚决定。一项最终流产的重组计划,却牵出了多名国家工作人员涉及的内幕交易案。苏州高新案是一起典型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资控股上市公司重组信息内幕交易案。原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兼国资办主任刘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工作人

近日,证监会对于苏州高新(600736.SH)内幕交易案正式做出处罚决定。

一项最终流产的重组计划,却牵出了多名国家工作人员涉及的内幕交易案。苏州高新案是一起典型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资控股上市公司重组信息内幕交易案。

原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兼国资办主任刘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工作人员张永宁,兴业银行苏州高新区支行行长朱雪冬均涉及其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证监会相关调查人员处了解到了本案的诸多细节。

多名国家工作人员落网

据悉,作为一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苏州高新控股股东为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下称苏高新集团)。

2015年8月,苏州高新股票停牌,筹划收购苏州高新创投集团100%股权事宜。

苏高新创投是一家集合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载体建设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集团,股东为苏高新集团及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2016年6月21日,苏州高新发布公告称,因标的公司所处行业为类金融、股权投资业,其行业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拟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重组宣告流产。

然而,就是这样一起最终流产的重组计划,却牵出了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内幕交易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调查人员处了解到,刘敏系原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兼国资办主任,后被管委会委派为上市公司苏州高新董事、副总。直接参与了苏州高新收购苏高新创投100%股权的相关工作,系内幕信息知情人。

在掌握了上市公司重组的内幕信息后,刘敏决定铤而走险。

刘敏与妹妹刘英合谋,通过“刘英”账户交易苏州高新股票,交易金额500余万元,获利29万元。

此外,刘敏与其原下属苏州高新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张永宁合谋,交易苏州高新股票约1100万元,获利超78万元。

而兴业银行苏州高新区支行行长朱雪冬,则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刘敏、张永宁存在通讯联系,涉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交易苏州高新股票金额300余万元。然而却最终亏损约54万元。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资控股上市公司重组信息内幕交易案。”证监会调查人员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敏、朱雪冬、张永宁各自投入的资金中,都有部分为其向商业银行申请的个人贷款,主要是装修贷款及信用贷款。也就是说刘敏等人举债从事内幕交易。

顺藤摸瓜突破内幕交易黑幕

通过与证监会调查人员的沟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了案件查办过程中的更多细节。

“调查组在初查阶段就锁定了交办的‘朱雪冬’账户从事内幕交易的主体证据,达到了基本的认定标准。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内幕信息知情人刘敏经常委托一个陌生电话号码的人买卖股票,这意味着刘敏不仅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还涉嫌直接从事内幕交易。”调查人员表示。

“经过进一步比对分析,确定该陌生号码的机主为刘敏原下属张永宁,并由此顺藤摸瓜发现了刘敏利用张永宁亲属账户从事内幕交易的重大线索。同时,调查组收集了朱雪冬获取内幕信息的有力证据。”调查人员介绍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因为行政审批等原因,苏州高新董秘岗位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出现了长达四个月的实际缺位,造成重组过程中很多高层决策会议没有形成会议纪要。而时任证券事务代表因行政级别问题无缘参与相关会议,从而造成关于重组进程的客观证据不系统、不完整。

面对上述障碍,调查组通过多人约谈、多次约谈还原重组进程,在多份询问笔录相互形成参照的基础上,调取碎片化的会议记录及工作笔记作为印证,并要求公司以情况说明的形式予以再次确认,最终形成了逻辑严谨、节点清楚的证据组,有效克服了系统性证据缺失带来的障碍。

据介绍,在调查组约谈过程中,张永宁一度百般抵赖、千方百计为老领导遮掩,但在大量证据面前及思想工作之下如实进行了交代。

在调查人员约谈张永宁后,刘敏还曾一度试图避重就轻,将违法行为限定于张永宁亲属账户,并主动找来妹妹刘英试图顶包。

“这是证监会近年来查处的一起典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案,多名国家工作人员涉及非法从事内幕交易。案件的查处再次向市场展示了证监会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决心和能力,表明了证监会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一贯态度和决心。内幕交易等歪门邪道永远‘此路不通’只有通过合法投资追求财富升值才是可取的。”一位接近证监会人士表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