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大揭秘 它与信托有啥不一样
摘要 前段时间,某知名第三方理财公司踩雷事件,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被刷屏了,也引起了一部分投资者的恐慌。作为局外人,踩雷事件内情始末我们暂且不表,今天,简单说说什么是第三方理财?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踩雷?它和信托这样持牌照的“正规军”有何区别?什么是第三方理财?所谓的“第三方理财”,也叫“独立理财顾问”(Ind
前段时间,某知名第三方理财公司踩雷事件,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被刷屏了,也引起了一部分投资者的恐慌。
作为局外人,踩雷事件内情始末我们暂且不表,今天,简单说说什么是第三方理财?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踩雷?它和信托这样持牌照的“正规军”有何区别?
什么是第三方理财?
所谓的“第三方理财”,也叫“独立理财顾问”(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y, IFA),源于欧美金融业,本质上是经纪人(brokerage),是基于客户的利益,代表客户去与卖方机构博弈的。这是基于欧美社会深厚的私有制以及贵族传统的必然结果。
从欧美的经验来看,他们一般从两个方向突围发展。一个是发展更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资产。另一个方向就是破除金字塔型的高成本的现有团队组织形式,一般以独立理财师或合伙人模式发展。
国际上的独立理财师的收入百分之七十来源于保险类产品。还有20%左右来源于共同基金等按管理规模收费的管理收入。把和客户的博弈关系变成合作共赢的关系。
同时,他们大多专注保守型客户。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有专长,在保全与传承领域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下,他们在利益分配上没有被财富管理公司盘剥,因此收入更高,更能客观地对客户资产进行财富管理,客户累计效应也更强。
而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居民财富积累,催生出了理财的需求。但是整个社会脱胎于一穷二白的状貌,也不过三四十年而已,并且“理财”这个概念之于中国人,除了抗通胀之外,更多的还是偏向于财富增值,而非财富保全、传承、以及现金流管理等综合目标。
因此,在中国,第三方理财最大的作用莫过于从诸多广义理财产品(理财、保险、信托、基金等)之中,选择一款卖给合适的客户,收入模式难以超越“销售提成”的束缚。产品卖给客户,但收入来源于卖方,这里便天然地存在了利益对立。
在高昂销售奖励的刺激之下,独立理财机构最终会变得不那么“独立”,进而沦为卖方的推销员。
第三方理财的困境与雷区
其实,从“独立第三方理财顾问公司”这个身份定位来看,一切只是产品层面的问题就都与之绝缘了,因为它只是产品的分销者,原则上它不负有尽调和风控的义务。(至于那些“保本保收益保上市”的销售话术,都是销售人员违规操作,虚假陈述,到时候把人一开,万事大吉。)
但事实上,代销产品业务的不稳定性很强,而且毛利润相当微薄。且面临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以及利润损耗等诸多困境。
作为渠道,并不与客户直接相识,也要靠大量的销售人员去“获客”,同时要将卖方的提成中较大一部分拆分给销售人员作为奖励。并且,销售人员跳槽也比较频繁,带来公司的成本损失。
长期来看,代销机构市场准入门槛低,业务没有任何护城河,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是客户黏性极低,第二是无序竞争将利润空间耗尽。利润与市场难以兼顾,这就成了所有卖别人的产品的“第三方公司”难以超脱的恶性循环。
我们知道,2008年之后,许多国家都开启了货币宽松的政策,中国也不例外。这样的结果就是钱很多,但相应的优质资产并不那么多。在“风险收益”的对等匹配关系下,优质资产就会优先选择成本低的资金,而成本低的资金,只有大型垄断金融机构才能给得起。
于是,在这资产-资金的“对对碰”中,那些标准化的、低风险的、高现金流的资产,必然是优先被大银行、大券商、大基金拿到。接下来是中等质量的资产去匹配中等成本的资金,而到最后,留给那类 “又小又新”的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只能是那些非标的、高风险的、另类的。这些资产必须以较高的收益率或推出前景去“画饼”,才能吸引到资金。
这样的资产,按道理绝不允许卖给工薪阶层以及中产阶级的。但也许是野心作祟,也许是公司膨胀自身的惯性使然,很多第三方理财销售队伍自身扩增的速度已经停不下来。
任何金融机构,扩张得越快,销售得越猛,资产质量跟不上扩张速度的困境就越明显,它的产品暴雷以及无法兑现的比例也就越高。
信托与第三方理财的区别
首先要声明的是,信托公司与第三方财富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公司。第三方理财更倾向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催生的产物,而信托,是中国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是拥有国家金融牌照的“正规军”。
接下来说一说它们的具体区别:
1、金融牌照与监管
除了基本的《工商营业执照》,中国银行(601988,诊股)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保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才是最关键的牌照,有《金融许可证》的公司,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
信托拥有中国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放的金融牌照,而第三方财富公司,不好意思,是没有《金融许可证》的。
有无牌照也决定着监管问题。
信托公司由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每年的审计、检查、抽查无数,且有专门的《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集合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俗称“一法三规”)的约束,信托公司的经营非常规范。
而第三方财富公司则没有任何专门的监管机构,在中国,没有人管绝对不是好事。
2、资金风险隔离
信托公司发行的每支集合信托产品,资金都有商业银行托管,并且和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完全隔离,说的难听一点,就算信托公司倒闭,也不会影响到其发行的信托产品的运作。不同信托产品之间也相互隔离,互相不影响对方的运作,自身的盈亏也不对其他产品产生影响。
而第三方财富公司的项目资金很少有银行托管,全凭经营者的道德约束,一旦财富公司出事,常常会满盘兼输。
3、家底与实力不同
第三方财富公司的注册资金一般很少,如:某通注册资金2000万,某亚也只有1个亿,而一般信托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几亿到几十亿不等。全国目前有68家持牌的信托公司,有几十亿净资产的信托公司也比比兼是,有些信托公司的净资产已超过百亿。
所以,这几年第三方财富公司跑路的很多,而信托公司有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家当,均在合法合规运营。
总而言之,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大家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务必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靠谱、实力强的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