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圳得彼投资首席投资官蔡勇:我国半导体产业投资有三大重点突破口
摘要 中证网讯(记者王兴亮)近期半导体产业的种种遭遇引发了一场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全民思考,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未来该如何发展?又有哪些突破口?近日,曾出任多家世界级半导体公司中国区高管、现任深圳得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的蔡勇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深入的
中证网讯(记者 王兴亮)近期半导体产业的种种遭遇引发了一场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全民思考,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未来该如何发展?又有哪些突破口?近日,曾出任多家世界级半导体公司中国区高管、现任深圳得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的蔡勇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深入的行业研究,详细阐述了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独特见解,提出了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破局之路。
中国企业可追赶空间巨大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半导体消费大国,全球1/3的半导体元器件都被中国公司吸收。
在一些专业领域的核心芯片市场中,中国半导体公司已经开始展现出快速的增长,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强大的购买力或者专用市场壁垒,导致国产芯片能够算得上站稳脚跟。比如通信行业里的核心网络设备类别中,汇顶科技(603160)的指纹识别方案被用在手机上,海思半导体的芯片被用在电视、机顶盒上等等。
“但在通用高端领域,国产芯片的占有率比较低,高端通用芯片比如FPGA/CPLD/CPU/NAND Flash等,国产芯片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蔡勇指出,摆在中国半导体公司面前的是不可忽视的技术壁垒以及全面的竞争,这将是中国半导体公司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如大部分高科技行业一样,在半导体行业寻求突破,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来看。”蔡勇认为,目前国内半导体公司现状其实是百花齐放,从低端到高端都有所及,“我们当然希望国内半导体公司能够迅速掌握高端,但那些不一定顶级,却占重要比重的成分,比如存储器、功率器件、专用逻辑器件、通用逻辑器件等等,是否更值得去关注、也更易有所突破呢?”
据研究机构IBS的预测,随着人们生活对电子化智能化的整体要求逐年提高,未来十年中国半导体市场整体的需求将逐年变大,预计2027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的规模。
虽然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但持续的技术创新也不能少。在蔡勇看来,中国半导体前方的赛道有两种选择,一是直道速跑——由未解决的问题入手,规划未来、持续创新、利用资源,在直道上超越对手;二是弯道超车——在不一定位于顶端,却占大比重的市场首先打开局面,追随中创新,不断迭代中建立新的规则,在关键的弯道上超越自我,并超越对手。
相关权威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规模占全球41%,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供应却只能达到12%;这其中,属于产业顶端的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销售额占全球的11%,而位于底部的纯晶圆代工厂更是仅占全球的7%。
“这是一组有双向说服力的数据。”蔡勇认为,一方面差距十分明显,产业追赶不可能靠砸钱一蹴而就,但同时也说明无论从横向还是纵深,中国半导体可选赛道多、可追赶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未来在“开放与对抗并存”的格局下,中国旺盛而具体的市场需求仍将长期是最强大的引导力量,各个核心环节的生长潜力巨大。
三大赛道有望成重点突破口
基于我国市场结构的需求,从技术可实现性出发,同时比对海外先进半导体的发展历程,蔡勇认为,以下三个赛道最具条件成为产业和投资的重点突破口。
一是电源管理技术。环顾全球,电源管理技术正在向高耐压、大电流、高动态响应、高效率和高系统集成方向发展。随着磁性材料工艺技术的进步,已经有公司推出电源系统级封装;在小功率应用领域会出现电源系统级芯片,在单颗晶片上同时集成控制部分、功率部分和电感。投资机构应积极发掘和投资掌握核心工艺技术的半导体公司,关注在被动器件的创新技术。
二是围绕新能源网联汽车布局。这个领域的发展将驱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电池管理系统、传感技术、车身控制及信息安全等的需求。汽车级芯片的核心在于如何能从IP、设计、生产工艺和测试封装整个系统的控制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这些核心技术目前仍掌握在欧美日系半导体的IDM,国内系统级的人才凤毛麟角。利用独有的全球范围产业资源,认真挑选和甄别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优秀人才和创新企业将是投资机构的最佳突破口。
三是智慧社区和智慧工业。智能终端的核心有MCU、传感技术、控制执行单元、边缘计算以及随着某些细分市场的爆发增长的系统芯片。聚焦在核心部件上投资,同时在应用领域关注细分垂直应用的系统创新项目,从底层器件到上层应用应是投资的行动逻辑。
“在理解上述技术突破口的选择时,应该站在全球高技术产业动态博弈的立场去思考。”蔡勇表示,首先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工合作、供需依存是不争的现实,一国长期垄断的技术产品不可能存在。在全球半导体生态圈中,任何国家单独抽离,隔绝与外界联系,都无法独善其身地生存。
“其次,技术领先是有保鲜期的,产业化、市场化才是在竞争中锁定利益的最佳途径,对抗和遏制本质上还是一种合作中的博弈。”他指出,因此,如何立足国内市场需求,合纵连横,引导美欧日韩及中国台湾等地半导体企业开展尊重知识产权的良性合作,是有理性基础的。与此同时,寻找中国最接近市场提升需求的领域,组织全球技术成果,加大资本投入,通过创新研发实现系统解决和服务的能力,并在市场应用中迅速回馈壮大,才是中国半导体企业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