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鼓励险资入市 权益类投资占比有望提升

来源:金融时报 2019-11-01 07:47:06

摘要
近日,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座谈会,提出将从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优化基础性制度等三方面入手,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监管部门不断鼓励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既是为了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为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拓宽了投资渠道。尽管政策

  近日,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座谈会,提出将从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优化基础性制度等三方面入手,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监管部门不断鼓励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既是为了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为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拓宽了投资渠道。

  尽管政策层面自去年开始持续鼓励险资入市,但从当前险资运用的情况来看,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整体比例仍然较低。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约2.2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占比仅约12.6%,距当前险资可持有30%权益资产的比例上限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以看出,对于进入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十分慎重。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向楠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保险资金可投资领域较多,比如信托投资、医养地产、境外投资等,这些投资领域在收益预期、与主业结合、分散风险方面有较大吸引力。因此,虽然股票投资也受到政策鼓励,但占比变化不大,总体比例仍然不高。

  与此同时,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影响着险资入市的积极性。单从风险和资金安全性方面考虑,险资对进入资本市场实际上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对记者表示,因险资的资金来源通常与其业务开展有关,消费者为获取相应保障而交付保费,保险公司自然对于是否进入含有较多未知数的资本市场持慎重态度。

  从险资投资经验来看,能与保险机构自身产生协同效应的上市公司股票是险资较为偏爱的投资标的。记者根据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报告不完全整理发现,在目前已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中,依据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有险资背景的公司超过120家。其中,银行、地产以及非银行业较受保险公司青睐。可以看出,资金安全、大市值以及协同效应是险资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

  目前,险资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提高险资入市比例、引导中长期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有着多重意义。一方面,险资具有体量大和期限长的显著优势,鼓励其入市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缓解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有助于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导向,提振投资者信心,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险资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力量,只要有合理的边界,险资就可以扮演一个重要的外部治理者角色。”郑志刚表示,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而推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既要依靠政策层面的引导鼓励,又需要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增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A股市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中小盘股估值过高、有的股价存在一定泡沫、内幕交易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全面改善市场生态,提升投资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逐步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险资入市的积极性才会提高。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也需提升经营水平,创造更多利润和价值,使得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股东利润,避免因交易频率较低、持股时间较长受到利益损失,市场的投资价值才能显现。

  因此,为引导更多的中长期险资流向资本市场,需要从制度建设、市场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从产品角度来看,需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向长期配置型转变。从监管角度来看,需要研究和完善放宽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比例和范围,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提升保险机构的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优化基础性制度,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王向楠表示,总体来看,要实现险资更多地流向资本市场,还需要推进股票市场的稳健发展,更加鼓励和明确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标准,让险资更大程度参与相关行业公司的治理。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