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绩难掩管理漏洞 上海人寿三季度向好业绩能否持久成疑
摘要 近日,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人寿”)披露2019年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经营业绩整体向好。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人寿,次年即实现盈利,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因依托于股东在地产领域的优势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与未进行分支机构设立,因此费用支出较小相关,未来需把握节奏,适时转型。值得一提的是
近日,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人寿”)披露2019年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经营业绩整体向好。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人寿,次年即实现盈利,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因依托于股东在地产领域的优势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与未进行分支机构设立,因此费用支出较小相关,未来需把握节奏,适时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人寿高管学历造假、产品问题接连被点名,违规股权也暂未清退,业内人士直言,上海人寿管理水平较差、较为混乱。基于此,建议上海人寿首先对治理结构进行明确,同时妥善解决股东股权问题,重新寻找股东进行增资。此外,可以尝试推进上海以外地区的业务拓展,实现进一步发展。
上海人寿3季度保持盈利,业内提醒缺乏业务外拓适时转型
具体来看上海人寿的表现,2019年3季度,上海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1.35亿元,同比增长152.65%,同期实现净利润5925.70万元,但同比缩减41.11%。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3季度末,分别为121%、127%。净现金流同比虽有下滑,但仍保持流入状态,2019年3季度净流入2.45亿元,同比缩减约8成。
目前经营数据向好的上海人寿,背后却存发展隐忧。回溯来看,成立于2015年2月的上海人寿,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后获批筹建的第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也是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首家法人保险公司。
在成立首年亏损5.02亿的上海人寿,次年即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5929.87万元,2017年、2018年分别盈利4646.59万元、5842.42万元。在行业内寿险公司普遍需经历7至8年亏损期的背景下,上海人寿在成立次年即盈利的表现值得关注。
分季度来看,成立至2018年,上海人寿均在上半年出现亏损,而在下半年扭亏为盈,转圜颓势。对此,寿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称,“这主要是基于上半年寿险公司揽入大量负债业务,费用支出加剧,而投资与相应的收益往往在下半年推进。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盈利还是依赖于利差”。
近几年,上海人寿投资收益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投资收益保持在约24亿元,2018年实现投资收益29.2亿元。在其投资动作来看,房地产投资颇受上海人寿青睐,2018年数据显示,上海人寿投资型房地产53.51亿元,较净资产相去不远。成立以来,上海人寿已设立昆明锦慧置业公司、上海佳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地产子公司及租赁、物业等关联公司,2019年10月,上海人寿刚刚推进对锦慧置业的增资方案,关联交易也多围绕地产项目推进。
“投资收益较高的保险公司,投资标的以地产项目或长期股权投资为主,高收益也对应高风险,这是保险公司所进行的战略选择”,上市寿险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上海人寿的动作,是对股东在地产方面资源优势的利用,将保险资金实现套利,即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但这一模式潜藏风险”,保险业内人士王立刚同时指出,“此外,上海人寿业务始终盘踞于上海,未开设分支机构,也是其前期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投入支出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人寿实现盈利的同时,保费收入却呈现明显波动,2016年,在保险业务收入翻倍增长,实现108.6亿元后,2017年骤跌至64.7亿元,2018年再度出现缩减,收入64.02亿元。
这主要是基于监管对于万能险业务的约束,2016年末,原保监会公告称,对9家险企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问题公司下发监管函,责令整改,其中即有上海人寿的身影。此后,在174号文下发的背景下,万能险业务占比较高的上海人寿,保费应势收缩。
渠道角度也可以观测上海人寿的业务结构,据往年年报信息显示,上海人寿业务以银保渠道与团险为主,2018年上海人寿保费收入占比前5大险种,均来自银保渠道。
“对于新设公司而言,扩大保费规模主要依赖于非个险渠道,销售产品以低价值理财型产品为主”,寿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称,“这就要求公司有所规划,明确负债情况,适时转型”。
“从上海人寿目前的布局动向和业务情况来看,实现盈利并不奇怪,但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盈利,还要看长期的表现”,王立刚提醒称。
高管学历造假、违规股权仍未清退,上海人寿漏洞难藏
仅从经营数据来看,上海人寿表现积极,但经营过程中的漏洞,却在频繁爆发。
10月25日,上海银保监局接连披露《不予许可周秋实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的批复》《不予许可周秋实副总经理任职资格的批复》,公告显示,经查,周秋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与该校证书不符,因此不予许可周秋实副总经理、董秘的任职资格,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对周秋实的任职资格申请。
根据上海人寿2019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周秋实现年41岁,自2016年3月出任上海人寿人力资源总监。曾任大连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大连铸造工业公司人事经理、董秘;览海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在最新披露的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周秋实的名字并未出现。
“高管的学历需要保险公司进行层层审核,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王立刚指出,来自于第一大股东览海集团的周秋实所暴露的问题,“和上海人寿的运营管理是由股东一家独大有关”。
对此,近日,上海人寿总裁石福梁向媒体表示,对于周秋实的学历问题,上海人寿十分重视,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了后续处理,周秋实本人目前也已提出离职。
上海人寿在产品方面也存弊病。今年9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对2017年各公司备案产品截至2018年底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部分公司相当数量的产品备案后并无销量或者销量极低。其中,包括上海人寿在内的78家公司,销量为零的产品数量超过10个。
银保监会表示,产品销量为零,不论是保险公司主动调整产品计划,或者是消费者不认可导致,均表明产品策略不清晰,产品管理存在漏洞,产品开发效能低下,同时也是对监管资源的浪费。
而就在今年1月,银保监会通报2018年5月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和近期监管备案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时,也点名了上海人寿,经查,上海人寿存在个别产品无法律责任人或总精算师签字现象。
“这的确说明上海人寿的管理水平较差,较为混乱”,多位业内人士直言道。
不仅如此,上海人寿还存在股权问题待解。2016年,上海人寿拟增资至60亿元的方案获批,此次增资由览海集团等5家原股东及洋宁实业、和萃实业、幸连贸易三家新股东参与,增资完成后,三家新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3.75%、13.75%、3%。
然而,在2018年,银保监会向上海人寿下发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指出上海人寿股东洋宁实业、和萃实业在2016年的增资申请中隐瞒关联关系,提供虚假材料,撤销此前对两家参与增资的行政许可,并要求上海人寿引入合规股东。
但蓝鲸保险注意到,在上海人寿最新披露的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洋宁实业与和萃实业仍在股东之列。从其背后关系来看,两家企业与上海人寿第一大股东览海集团存在关联关系,构成一致行动人,三者合计对上海人寿持股比例,已超出监管上限。
向好的经营业绩背后,上海人寿潜藏的问题屡屡被监管点名,对于成立不足5年,仍聚焦于上海市场的上海人寿而言,未来发展之路需要考量与关注。
“上海人寿需要先把治理结构进行明确,这是经营发展的基础”,王立刚建议道,“将股东股权问题妥善解决,重新寻找股东进行增资。此外,可以尝试推进上海以外地区的业务拓展,实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