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享盛世系列募集背后:1延期4失败 4865位客户掏近70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06 09:21:26

摘要
2017年价值白马股飙涨,众多知名私募基金当年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提高购买门槛等各种限购的消息接踵而至。“买不到,怎么办?”成为2017年末不少高净值客户最为苦恼的问题。有需求就有市场。2018年3月,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顺势推出了信享盛世系列产品。该产品集合了千合资本董事长王亚伟、淡水

  2017年价值白马股飙涨,众多知名私募基金当年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提高购买门槛等各种限购的消息接踵而至。

  “买不到,怎么办?”成为2017年末不少高净值客户最为苦恼的问题。

  有需求就有市场。2018年3月,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顺势推出了信享盛世系列产品。该产品集合了千合资本董事长王亚伟淡水泉投资董事长赵军、上海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海宁拾贝投资投资总监胡建平、上海盘京投资基金经理庄涛、上海煜德投资基金经理靳天珍,共6大知名私募基金。

  “3月5日首发,两天半卖了40多亿元。”“目前这款产品认购资金已经超过了50亿元。”“要购买,需提前预约,要看额度够不够。”“上限80亿元,规模控制在60亿元。”“券商资管产品现秒杀”等此类报道至今仍然能查阅到。

  26只产品总吸金近70亿

  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相关产品成立公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中信证券信享盛世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中信证券信享盛世系列)自中信信享盛世1号起,至中信信享盛世30号结束,总计26只产品组成(其中没有中信信享盛世4号、13号、14号和24号)。从成立日看,这26只产品多为2018年3月12日、2018年3月13日和2018年3月20日,只有中信信享盛世30号成立日为2018年4月25日。中信信享盛世系列产品扣除参与费用,进入产品的实际资金约为68.85亿元。另外,依据中信信享盛世系列产品资产管理合同的规定,参与费(认购/申购费):1%,且是价内,即投资者掏出100万元,扣除费用后,进入产品的是99万元。那么,从理论上看,中信信享盛世集合产品未扣除费用前,投资者申购的资金应为68.85*(1+1%)=69.5385亿元,近70亿元。

  “券商小集合发行时,通常遇到大客户还会减免一定的费用,所以扣除参与费用前的认购金额,不会超过这个计算出来的金额。”一位资深券商资管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统计显示,中信信享盛世的认购户数多为200户,最低的30户,参与的高净值群体总户数达到了4865户。从户均认购情况来看,中信信享盛世19号和中信享盛世20号最高,扣除参与费用后,发行金额分别为3.39亿元、3.038亿元,认购户数分别为117户、123户,户均认购金额分别为290万元、249万元。

  简而言之,中信信享盛世系列集合产品成立时,共有4865位高净值客户参与认购,掏出的真金白银接近70亿元,户均认购金额约为141.5万元。

  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相应产品成立公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中信信享盛世的募集期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中信信享盛世1号至中信信享盛世23号募集首发日期为2018年3月5日,而中信信享盛世25号至30号首发募集日为2018年3月14日。

  2018年3月13日,中信证券发布《中信信享盛世30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销售公告》,约定该产品的推广期为2018年3月14日至2018年3月16日。

  与此同时,2018年3月19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将中信信享盛世30号的募集时间延长至2018年5月31日,这就意味着中信信享盛世的募集期间将超过2个月。

  总计有4只产品募集失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时发现,从第二阶段2018年3月14日起发售的还有4只产品,分别是中信信享盛世31号、中信信享盛世32号、中信信享盛世33号和中信信享盛世35号。

  2018年3月19日,中信证券发布了《关于中信证券信享盛世3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未成功设立的公告》。

  公告内容为中信证券信享盛世3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原定募集开始和结束时间为自2018年3月14日起至2018年3月16日。推广期内,该集合计划参与资金总额(含参与费)未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根据《中信证券信享盛世3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和《中信证券信享盛世3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集合计划未成功设立。当天,中信信享盛世32号、33号和35号这3只产品也发布了未成功设立的公告,原因也是集合计划参与资金总额(含参与费)未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

  根据2008年10月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资产管理计划的初始募集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不过,中信证券显然将募集资金的门槛有所提高,定在了3000万元。

  “实际运作当中,规模只有一两千万元的集合产品,带来不了多少收入,反而还会占用公司资源。对于这类产品,我们也是主动清理了。”上海某券商资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估计产品推出后市场太热,后面中信证券又启动了第二阶段募集,渠道的准备、预热和客户的沟通可能不是那么充分。”沪上某券商资管销售人士表示。

  记者就为何有4只产品募集资金不够的原因,于2019年11月4日联系了中信证券相关人士。截至11月5日发稿时,仍未收到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