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百年日企折戟!奥林巴斯深圳败退,工厂已停工停产
摘要 上世纪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逐渐步入经济转型期。众多企业纷纷出海,通过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并购等方式,开辟新的市场。但近几年,当年转型成功并闻名全球的跨国公司,如今却在海外纷纷退败。继三星深圳工厂整体裁撤退出中国市场之后,近百年的日企奥林巴斯也关闭了深圳工厂,并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投资界5月8日消
上世纪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逐渐步入经济转型期。众多企业纷纷出海,通过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并购等方式,开辟新的市场。但近几年,当年转型成功并闻名全球的跨国公司,如今却在海外纷纷退败。继三星深圳工厂整体裁撤退出中国市场之后,近百年的日企奥林巴斯也关闭了深圳工厂,并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 投资界5月8日消息,昨日下午15:10,奥林巴斯工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小松享,通过广播向全体员工宣布:深圳工厂5月7日起停产停工! 在《停工停产通知》里,奥林巴斯表示,受世界范围内相机市场缩小,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目前公司经营前景严峻,集团内部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深圳奥林巴斯成立于1991年,至今有27年历史。它不仅是奥林巴斯亚太区的总部,也是集团内最大的相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鼎盛时期曾有15000左右员工。 奥林巴斯的辉煌与落寞 奥林巴斯,创立于1919 年。1920年在日本成功地将显微镜商品化,在癌症防治领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内窥镜,1950 年由奥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开发。 迄今为止,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已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事业领域包括医疗、影像、生命科学产业三大业务领域。奥林巴斯在全球拥有108家集团公司,净销售额中最大一块领域仍是医疗事业,占比超过70%。 作为世界相机巨头的奥林巴斯,早在2001年实现了μ系列相机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台的辉煌业绩。在中国,奥林巴斯已连续八年牢牢地站在民用相机全国销量第一的位置上。在2016年日本统计的品牌份额方面,奥林巴斯的无反相机位居第一,超越佳能和索尼。 奥林巴斯发展并非顺风顺水。2011年,奥林巴斯公司发生了会计造假丑闻,财务报表重新修订导致财务状况十分糟糕。财务丑闻发生后,奥林巴斯中国公司曾对外表示,事件并未波及中国,公司的发展一如既往地进行,业务一切正常。 奥林巴斯工业有限公司系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在深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1年12月,专业从事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及其它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主要有三大块业务,分别是相机、车载和显微镜。公司累计投资总额达20680万美元,年产相机100万台,镜头组件1000万,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 小松享在《告部分员工书》中写道,2008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码相机市场规模逐渐萎缩,作为主力工厂的深圳工厂运转率降至顶点时期的20%。作为新业务,也是创收支柱的外销业务也伴随技术革新步入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诸多机型在2017年终止了生产。 据证券时报报道,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相机业务将转移至越南;车载业务不确定,有可能不做了;显微镜业务,高端的迁回日本,其余业务转至奥林巴斯工业有限公司。 退出、停产...百年日企纷纷折戟 无独有偶。在奥林巴斯宣布停产前几日,日本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表示将对其相机业务进行调整,将退出亏损的卡片数码相机业务。今年4月份前后卡西欧相机在中国的门店陆续关闭;去年10月底,康中国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将停止位于无锡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此同时,负责生产尼康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配件的工厂也将停产。 上世纪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逐渐步入经济转型期。众多企业纷纷出海,通过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并购等方式,开辟新的市场。但近几年,当年转型成功并闻名全球的跨国公司,如今却在海外纷纷退败。 首当其冲的就是成立于1875年的东芝。他曾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但在近年来连续亏损和部分业务破产等情况下,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2006年,东芝公司收购西屋电气,想借此开拓全球核电市场。2015年,东芝公司再次通过西屋电气收购了美国CB&I公司的核电业务子公司,但没想负债额逐年攀升的西屋电气成立东芝的噩梦。不能填满漏洞,东芝开始卖卖卖,打击之下,一蹶不振。 其次就是高田。上世纪80年代,高田利用自身技术的优势,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其后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安全产品制造商,以制造生产安全气囊、座椅安全带和儿童汽车座椅、方向盘系统和其他汽车零部件而闻名。 但从2009年开始,高田就没有走出过气囊门,并愈演愈烈。2017年6月26日,高田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目前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今年4月,均胜电子也完成了对高田的收购,再次改写了这家日企的命运。 这些曾经辉煌的日本数码、电器等巨头纷纷溃败,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时代在变迁,技术不断在革新、产品加速迭代,不变就意味着落后。每家公司都需要好好思考,行业是否处于淘汰边缘,短期的高估值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价值,关键是一波波洗牌后你是否还存活?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charlotte,原文:http://pe.pedaily.cn/201805/43099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