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9个员工的公司,骗了20亿
摘要 成功的骗子,变成了企业家;失败的骗子,就是诈骗犯。5月初轩鸿基金23只产品爆雷前,实控人肖建海是一个成功企业家、慈善家;20亿理财产品爆雷后,肖建海企业家的外衣被扒下来,金融骗子面目毕露。在中基协上登记的这家私募基金公司,竟然只是一场庞氏骗局!一位快退休的阿姨,30多年前南下深圳打拼,在深圳和惠州都
成功的骗子,变成了企业家;失败的骗子,就是诈骗犯。
5月初轩鸿基金23只产品爆雷前,实控人肖建海是一个成功企业家、慈善家;20亿理财产品爆雷后,肖建海企业家的外衣被扒下来,金融骗子面目毕露。
在中基协上登记的这家私募基金公司,竟然只是一场庞氏骗局!
一位快退休的阿姨,30多年前南下深圳打拼,在深圳和惠州都买了房子。到了退休年纪后,去年年底,她把房子卖掉了,拿到了1000多万,打算带着钱回老家江苏,安安稳稳过退休生活。
去年12月,一位相识的理财经理,给她推荐了轩鸿基金的私募产品,年化收益率11%。她把卖房的钱,还有身边所有的现金,全买了3个月的短期产品。
本该在今年2月份到期,可轩鸿要求她签展期合同,或者选新的理财产品。总之就是没法把钱拿回来。
半年前,她还是一个富人,就因为几只轩鸿的理财产品,突然变得一无所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现在要买一张去深圳讨债的机票,都要对比半天的价格,买最便宜的早班机。
和她一样遭遇的,还有400多人。在奔波维权了几个月后,他们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地产信托暴雷,你可以把锅甩给经济下行周期;轩鸿基金爆雷,宏观经济环境不背锅,这完全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今年5月初,深圳私募轩鸿控股的多只产品逾期,20多亿理财产品无法到期兑付。
实控人肖建海,是个85后,在21岁,也就是2006年,就成立了轩鸿集团置业,做房地产项目的并购收购和升级改造,长租公寓、产业园区孵化等等都有涉及。
在2013年和2014年,轩鸿分别成立了两家私募公司,“轩鸿资本”和“轩鸿基金”,法人都是肖建海。
这两家私募公司,不是冒牌货,都办理过私募基金登记,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上能查到。
轩鸿资本的牌照是证券投资类基金牌照,全职员工只有9个人;2006年8月,因为未在规定期限公示2015年年报,被列入“异常机构”;在中基协上备案过的产品,只有“轩鸿恒富成长型私募基金”一只,目前已提前清算。
也就是说,这个公司,现在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成了一个“僵尸私募”企业。
轩鸿基金的机构类别是“其他类”,在中基协上登记的产品,也只有5只,地产项目占了3只。
这3只产品,都是物业并购类,其实就是买楼,改造再卖出去,赚取中间差价。这几年深圳楼价上涨,这些项目应该赚了不少。
但这次轩鸿有26只理财产品爆雷,和在中基协上备案的产品数,明显不符。
私募发行的私募产品,不一定都要备案。
备案的就是私募的契约式基金,资金流向会受到监管;
不备案的,也不一定就是非法集资。公司通过“有限合伙型”的形式,可以绕开备案机制。
这26只私募产品里,有23只都是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募集,没有在中基协上备案。
有限合伙的风控标准低于契约式基金,甚至可以说是基金管理人本身急需资金,但也无法通过备案的情况下,强制违规发行的产品。
金融的核心能力是风控,备案是中基协对产品的基础要求。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底层资产和项目要素究竟得差成什么样子,或者说是不是连基础调查都不敢接受。
如果有限合伙的企业,就是公司成立的壳公司,这些产品,就涉嫌自融。有可能是一场庞氏骗局,包装并不存在的产品,不停地发行产品,非法占用投资者资金,用后续产品的投资,支付前期产品的利息。
轩鸿爆雷的私募产品,高年化收益率、业务员高提成,背后是底层资产失实,资金投向不明,有庞氏骗局的嫌疑。
当初说募集资金用于前海公寓、坂田美食城、滨海之窗房产等高档小区、学位房、赎楼基金等等的实物资产,全都是假的。
爆雷后,投资人聘请律师,申请对基金所投资产保全,竟然发现这些资产要么不存在,要么早就易手转移。
肖建海从去年年底,就转移了实际控制的所有公司财产。以合伙企业名义开设的多个募集账户,资金全部清零。
以正常的投资思维,哪怕亏损,但不至于一分不剩。唯一能解释的就是,钱早就被转走了!
备案的产品,不等于这只产品一定安全;但不备案的产品,资金流向不受监管,有可能流向风险很高的项目,甚至是被转移、挪用,风险非常高,出问题只是早晚的事。
没有底层资产,客户的收益来源,就是新客户的本金。
只要新客户不断进来,覆盖前一波投资者的收益,雪球就能继续滚动。
为了不断吸引小白鼠进来,轩鸿用高提成,激励业务员,只要能拉来客户,就能拿到6%-7%的提成。
有个客户经理,拉到3000万的单子,公司召开庆功会,现场发了200万元现金提成,连个税都省了。
没拉到大客户的业务员,急红了眼,想方设法拉人投资进来,甚至拉上自己的亲朋好友。
被理财经理忽悠的,除了投资小白,还有银行职员、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
面对业务员承诺的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作为专业人士,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私募基金不能保证刚兑,任何保本、约定收益的说辞,都是违规的;它也不是固定收益,没有预期收益的说法。
明知不合规,还义无反顾地投进去,只能说他们其实就是在赌时间:我知道他们是骗子,但我吃的盐比他多,只要我进场得早,跑得快,肯定能在他们跑路前,把钱拿回来。
你看不到骗子什么时候跑路,但骗子却能清清楚楚看到你把钱投进来!你在明骗子在暗,这本来就是骗子占据优势的游戏,你怎么能跑在骗子前面?
甚至有丧心病狂的理财经理,连投资者的救命钱都不放过,到癌友会推销理财产品,鼓吹一年10%的高收益,什么都不用做,就赚了一笔买药钱。
可以简单算一笔账,按年化收益率10%算,一年要给客户300万,业务员提成200万,加上公司的运营成本等等,公司要不亏钱,这笔钱一年内,起码要赚到600万,收益率要保持在20%的高位!
这很难,只有一个理由能解释得过去,这笔钱,根本没拿去投资,全部都落入公司口袋,公司拿后续客户的钱,来支付这波客户的收益。
这就是一出庞氏骗局!
5月暴雷后,一直拖沓到6月初,公司才正式发了公告,肖建海承认部分产品逾期无法按时兑付,承诺公司会保证投资者本金全额兑付。
可他的话,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相信!
肖建海曾说过,会拿自己的房产、商铺变现,赔偿本金,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实现。
肖建海甚至还提出,让手里还有大量闲钱的投资者,把房产买下来,支付的现金用来偿还小额投资人;以后房产升值后,再用高价把房子卖出去。
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羊就使劲薅,明摆着让大额投资者接盘。一旦大额投资者买下房产,必然会和小额投资者站在对立面。因为小额投资者拿到的本金,就是大额投资者的钱,他们可能会和轩鸿联合起来,阻止偿还小额投资者的本金。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受害投资者什么时候能拿回本金,能拿回多少,谁也说不准。
私募产品逾期,即使报案立案,未必能全部追回本金。一般是盘点公司资产,能赔多少赔多少;或者分期兑付,什么时候能赔完,一年,十年,这就不好说了。
大家买理财产品,不是不懂,也不全是贪心。这次踩雷轩鸿私募产品,很多人都是被理财经理忽悠上去的,熟人推荐的产品,有信用保障,错不了。
可在利益上,你惦记着熟人的信用,熟人只惦记着高额提成。不管买哪家公司、何人推荐的理财产品,先做好风控,下单前就就得调查清楚产品。你淡化风险意识,骗子就会盯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