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外资险企迎来发展机遇期
摘要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方面,《意见》明确,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2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方面,《意见》明确,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
据统计,《意见》是近3年来国务院出台的第四份关于利用外资方面的文件,对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外资工作将起到指导作用。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金融业的辉煌。未来,随着开放措施的落地,保险业外资准入将进一步放开。保险市场大门的敞开,无疑将会给外资险企发展带来机遇。
外资险企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从1992年友邦保险公司获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至今,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跨越了27载风雨历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年,包括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3家外资险企在内的多家外资公司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证”。此后,在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进程中,外资保险公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华保险公司数量和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共设立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和131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的参与为我国金融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发挥了“鲶鱼效应”,促进了保险业竞争力的提升。
不过,从“进入”到“融入”,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也走过了曲折的历程。由于缺乏本土化经验,外资保险公司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公司数量稳步增长,但市场份额并不算高。有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8年,外资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从84.34亿元增至2126.5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从2.64%增至8.10%;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从13.6亿元增至227.79亿元,截至2018年年末,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94%。总体而言,外资险企保费市场份额占有率不足一成。
当下,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开放已成为发展的共识。随着金融市场开放脚步的加快,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展业将迎来全新机遇,在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的同时,通过引资、引技、引智,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金融改革与开放进程中也将承担更重要角色。
取消股权比例限制将实现“同台竞技”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以来,从业务范围到投资便利,再到市场准入条件,中国保险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开放后,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肯定会增加。对寿险公司的影响大于产险。之前寿险公司只能以合资形式设立保险公司,没有主导权,中外方股东在文化和公司治理架构上各执己见,造成合资寿险公司发展缓慢。”
对于股权问题的掣肘,国盛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股权的问题会在管理结构以及增资转让方面产生明显弊端。首先,在管理结构方面,管理层和战略的频繁变动是公司经营的最大成本。当前,合资寿险公司基本上是中外股东各持有50%的股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以外资股东方安排CEO或总经理、中资股东方安排董事长为主,或者两方股东轮流派驻管理层。这会使由于双方股东在经营管理方面因理念和目标的差异而产生分歧,且轮换制也会使双方股东在资源支持方面有所保留。其次,在增资转让方面,由于股权占比结构限制的监管要求,增资时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同时同比例增资,股份转让时也需要中资转中资、外资转外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业务发展。
王绪瑾表示:“从去年开始,我国保险业全面开放,外资与内资在准入条件上已无区别。保险市场的开放会促进国内保险业的竞争,促进中资保险公司开发产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会促进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水平。开放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对于提高国民保障水平、提高保险服务水平都大有裨益。取消股权比例限制,对外资险企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台竞技对中资保险机构来说肯定有压力,在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产品设计等方面都会有挑战。”在相互促进、实现共赢的局面下,险资行业竞争也将进入新阶段。中资保险公司应当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市场细分与挑战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