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雪松信托的分批兑付?兑付才是硬道理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19-11-14 15:32:15

摘要
原创: 洛洛杨 大话固收 11月10日,雪松国际信托官网和官方微信,同步发布了《关于部分4月22日前逾期项目兑付的公告》,公告中提到:将分批有序开展逾期信托计划提前兑付本息工作,第一批兑付项目包括金鹤248号、金鹤194号、金龙86号,后续安排将及时披露。同时,确保在明年1月22日前妥善、有序地解决

  原创: 洛洛杨 大话固收 

  11月10日,雪松国际信托官网和官方微信,同步发布了《关于部分4月22日前逾期项目兑付的公告》,公告中提到:

将分批有序开展逾期信托计划提前兑付本息工作,第一批兑付项目包括金鹤248号、金鹤194号、金龙86号,后续安排将及时披露。同时,确保在明年1月22日前妥善、有序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小固看到新闻的第一个想法是:南京的郑先生可以睡个好觉了。郑先生在雪松信托(当时的中江信托)买了400万的金鹤194号项目,据郑先生自述,2018年4月金鹤194号违约以来,一年半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后来跟他确认:确实上周五(11月8日)收到雪松信托的转让协议通知,项目确实要兑付了。

  高压去刚兑,谁在受伤?

  号称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去刚兑”被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监管部门甚至设置了“举报有奖”的制度,来限制信托公司刚兑行为。

  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当然是科学的,如果不限制刚兑,对应好资产的信托迟早会被低质量资产、但是更高利息的信托产品挤出市场,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信托行业只会逐渐累积,陷入下一个旁氏怪圈。

  问题是,这一轮“降杠杆”和“去刚兑”双管齐下,药量过猛。

  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2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1100个,规模为3474.3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1.54%;要知道仅仅在两年前的2017年末,这个数据才0.5%左右;现在爆雷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两年期,两年前做投资决策时,得要多大胆才能准确预见到信托资产风险率会在两年内翻三倍呢?

如何看待雪松信托的分批兑付?兑付才是硬道理

  两年前中江信托刚刚出问题时,大家还可以纷纷吐槽中江风控差、尽调水;两年后回过头看,违约已经不是个案,像郑先生一样夜不能寐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现阶段谈“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隐含着对投资者的不公

  也是去刚兑以来,“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被频频提起。乍一看很符合逻辑,然而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首先目前的信托结构下,管理方、融资方、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差”,导致投资者实际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举个例子,之前小固提到过的某信托公司“融借结合”案例(融借结合-城投与地方房企勾搭),一个1.99亿的信托,明面上是给城投,实际上信托公司人员为了收财务咨询费,配合地方政府搞“融借结合”,在明知一个亿会被挪给地方地产项目公司做的情况下,仍然发行了这个“政信”项目。这就是管理方相关人员利用职权之便,遮盖关键信息,妨碍投资者正确判断风险的实例。这种情况下,要“买者自负”,谈何公平?

  当然,管理方故意隐瞒关键信息的案例是少数,更大的问题在于目前的机制下,无法保证“专款专用”,即信托项目成立后,资金即归融资方实际管控,很难判断拿来融资的项目信息究竟是不是用到了这笔钱。以政信为例,部分地方政府左支右绌,借道城投平台融资,拿A公司融的钱补了B公司的窟窿,甚至还有C公司D公司,详见《招商引资招出来的城投债务》;投资者看项目的时候,尽调上写的都是A公司的信息,BCD提都不提。项目名实不副,如何真正判断风险?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要面临的陷阱实在太多。假如你觉得城投不透明规避就行了,那上市公司够透明吧?聘请三方会计事务所定期发布财报,经营状况一览无余。但投了金鹤194号的郑先生就栽在了财务造假的龙力生物身上。向信托公司借款时它财报里还趴着9个亿现金,过了半年钱就不翼而飞还多出十亿担保债务,找谁说理?这种情况下,要郑先生“风险自担”,承担全部损失,谈何公平?

  目前大部分违约项目背后,投资者正在承受真金白银的损失;但鲜有卖方因为不尽责而被严惩的案例,对融资方公开的财务造假,惩罚幅度也不过是打耳光揪头发而已。在对卖者的“尽责”能够细化到更明确、更透明、更公允的约定之前,对融资方的诚实、信用惩戒机制真正落实之前,就一股脑要求买者“风险自担”,有失公平。

  我们并不是说“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本身有什么问题,让风险和收益更合理地匹配本身是资管行业要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但不考虑国情,这个原则就只相当于一个“真空中的球形鸡”,把一句正确的口号快速落地,只会带来快速的伤害。

  兑付,尽一切可能不违约,才是信托业的初心所在

  在上述背景下,就更能理解雪松信托目前这次“提前兑付”背后隐含的意义。对相关项目的投资者来说,拿到了回款终于心安了;而对信托行业来说,雪松此举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对隐含的不公的一次有力纠正。

  雪松信托是如何做到兑付的?通过“收益权转让”的资产究竟会如何处理?能否找到接盘资金?是不是又一次巨大的广告营销……这些问题,在真金白银的兑付面前都是浮云。

  当然,其他签约转让项目能否得到同等待遇?签约节点之后新增的逾期项目,雪松又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观察。不管怎样,对处于劣势地位的投资者来说,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是监管层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兑付,才是硬道理。

  有人担心:信托行业会不会走到刚兑的老路上?如果翻翻信托公司的报表,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毫无必要,大部分信托公司的利润已经不足以支持刚性兑付。雪松信托的兑付,也是建立在牌照转让的基础上。但不刚兑,不代表没有正向改善的空间;据小固观察,这轮违约潮里,有的信托公司做到了早预警早催收化险为夷(如渤海信托的“最佳催收始末”);而有的信托公司就借着“买者自负”的借口,处理问题十分被动。

  就在今天,安信信托发布公告称:到期未清算项目总额276亿元。安信称“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定、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开展信托业务,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宗旨处理信托事务,按照信托文件约定的信托目的,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受托人义务”,但“在管理运用信托资金过程中,过往经营中存在合规意识不强的问题”。意思是管理人职责尽了,仅仅是“合规性”有问题,对待投资人和对待监管的态度何其讽刺。

  说到底,@所有信托公司:与其纠结刚兑,不如尽早行动,只有尽一切可能兑付,才能尽快重建信托行业的信心,也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行业的初心所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