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全球看,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知名湾区都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从国内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全球看,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知名湾区都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从国内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以全国不到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支持大湾区建设,金融责无旁贷。
加强机制建设,找准湾区建设金融突破口
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广东省银保监局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组长,配备精干力量,统筹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纵向加码,各项工作责任压实到位。制定广东银保监局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举全局之力支持大湾区建设。建立“1+7+N”工作机制,由省局牵头搭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地市7家银保监分局和大湾区主要银行保险机构的协作平台,共同探讨监管和业务创新模式,建立动态监测统计体系,打破信息壁垒,形成金融合力支持大湾区建设。
二是横向发力,湾区监管部门协同并进。在银保监会“总对总”框架下,建立粤港澳深四地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推进信息互换和政策协调,组织粤澳银行同业公会、粤港和粤澳保险业协会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
加强政策引导,带动湾区金融机构集聚
充分发挥CEPA、自贸区政策优势,引导各类金融要素在大湾区集聚发展,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金融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支持港澳机构“广布局”。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在CEPA框架下降低港澳银行进入内地的资产门槛,允许港澳银行分行在广东省内设立异地支行,推动港澳银行在粤蓬勃发展。
二是推动机构门类“全覆盖”。简化自贸区区内银行保险机构、高管准入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共计24项事前审批事项改为事后报告制,自贸区内银行业、保险业准入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大幅缩短一半以上。
三是推动要素平台“多聚集”。积极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沟通协作,推进要素平台在湾区聚集,近期推动上海保险交易所在广州南沙区设立了全国首个国际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保险业改革创新。截至2019年上半年,广东(除深圳)共有银行保险机构28大类,营业性机构20751家,其中法人银行机构185家,一级分行147家;保险业法人机构7家、省级分公司101家;其他非银法人机构22家。目前,共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广东银保监局辖内设立了营业性机构154家,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外资银行全覆盖的省份;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保险公司在广东银保监局辖内设立了33家机构、320家营业性机构;其中辖内香港、澳门银行营业性机构分别占全国1/4和4/5以上,港资保险营业性机构占全国超40%。
下一步,广东银保监局还将根据《规划纲要》部署,配合广东省政府积极引入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建设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大湾区金融市场布局。
加强金融创新,推动湾区金融互联互通
在银保监会“总对总”框架下,建立互联互通工作机制,集成粤港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的资源,以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促进大湾区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向改革要动力,跨境车险引领湾区互联。在广东省试点粤港澳三地保险机构合作提供跨境车险服务,有力支持了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及跨境车主需求,截至2019年9月末,三地保险机构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9640辆,出具交强险保单9311份,商业险保单3698份。
二是向开放要活力,跨境资金繁荣湾区市场。截至2019年9月末,广东(除深圳)银行业支持大湾区贷款余额4.65万亿元,同比增加0.89万亿元。同时支持辖内银行机构积极联动港澳,开展跨境贷款、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等金融互联互通创新业务,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交易和融资需求,支持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大湾区。
三是为民生添助力,跨境服务便民生活。积极鼓励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大湾区民生金融服务。如辖内多家银行机构均推出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业务,提高粤港支票处理效率和安全性;中国银行(601988,诊股)率先在香港推出“大湾区开户易”见证开立内地个人账户服务,在珠海和深圳分支机构进行试点,香港客户只需在中银香港营业网点办理见证手续,即可快捷开立内地中国银行个人II、III类账户。自3月20日开办此业务以来,截至2019年10月末,珠海开户4453户,深圳开户70798户,极大地满足香港居民进行便捷化线上支付和网上购物活动的需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工商银行(601398,诊股)广东省分行与横琴新区地方税务局合力推出税银合作跨境办税服务,澳门企业及居民在澳门本地即可通过工银澳门营业厅办税服务点的V-Tax系统办理所有涉税事项,免去了两地奔波的烦恼。
加强金融支持,支持湾区重大项目建设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金融合力,优先保障基建重大项目融资,夯实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是引导银行组团增强融资合力。鼓励大型银行利用规模优势,发挥“头雁效应”,运用银团贷款等形式支持资金需求大、投入期限长的重大项目。目前辖内已组成150余个银团贷款,支持大湾区“一桥双港三铁四高速”等重大互联互通项目超700个,授信金额超8700亿元,为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广深港高铁等重点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是引导保险资金支持湾区建设。联合地方政府举办保险资金运用项目推介会,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广东项目“旗舰店”,支持保险机构通过股权计划、债权计划、不动产直投等方式,为重大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在广东省累计投资余额达9752亿元,当年新增1072亿元。
三是引导险企增强保障实力。坚持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保险机构担起重大项目风险保障重任,科学设计方案,为重大项目建设及运营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如人保财险作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首席承保公司,为该项目设计整体承保方案,显著提升项目风险保障水平。平安产险为大湾区建设打造立体保障网,承保深中通道、珠三角城际广佛环线等重点项目,保额超1000亿元。
加强科技融合,聚焦湾区产业前沿创新
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三大创新”,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金融需求,全力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深化组织创新,打造专业金融平台。支持银行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为大湾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截至2019年9月末,辖内22家银行机构共在14个地市设立科技(园)支行83家,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浦发银行(600000,诊股)广州分行、华夏银行(600015,诊股)广州分行等先后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二是加快产品创新,贴近市场提供服务。支持银行机构围绕新兴产业缺乏传统抵质押物的痛点精准施策,推出“专利贷”“知易贷”等专项信贷产品,破解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19年9月末,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073.36亿元,同比增长60.64%。推广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模式,累计服务客户131户,投放贷款47.95亿元,同比增长28.69%。支持保险机构根据科技型企业产品特点,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科技专项险种,2019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提供风险保障5375.83亿元,同比增长34.18%。
三是加强服务创新,提升居民金融获得感。支持银行面向科技企业构建专门的客户准入及信用评价体系,同时深入挖掘企业各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如建设银行(601939,诊股)广东省分行推出科技企业“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已为800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与政府部门合作,为大湾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信贷风险补偿或贴息业务申报服务,让更多的科技企业享受融资政策优惠。
加强绿色发展,支持湾区生态防护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东银保监局坚持“政策引领、监测督导”双管齐下,明确绿色信贷“一增三控”目标,建立统计监测体系,引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大湾区金融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组织架构与产业发展协同,打造绿色金融专属服务体系。搭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4家支行升格为分行,推动3家分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推动建设银行设立全国首家绿色金融创新中心,为绿色产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规模超5600亿元,比年初增长20.93%,高于相关机构同期各项贷款增速6.87个百分点。
二是管理机制与环保政策协同,建立绿色金融精准考核体系。引导多家银行出台节能减排信贷指引、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指引,将绿色信贷标识嵌入信贷系统,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在资本占用、贷款规模、利润补贴方面给予支持,并将绿色信贷情况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
三是产品体系与行业需求协同,创设绿色金融特色产品体系。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供应链融资、绿色基金等模式,推出绿色农产品(000061,诊股)溯源、蔬菜降雨气象指数等特色险种,全方位满足绿色产业融资和风险保障需求。如建设银行花都分行为花都长兴纸业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600029,诊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绿色贷款,创下全国首单造纸业碳排放权抵押贷款、首个碳排放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首家航空公司碳排放权融资、首笔上市企业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4个“全国第一”。
四是资金渠道与项目建设协同,拓宽绿色金融融资体系。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广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股权+债权”方式,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近三年,辖内法人银行累计获批绿色金融债238亿元;保险资金累计投资绿色项目约540亿元。
改革需要大智慧(601519,诊股),发展期盼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广东银保监局将主动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在遵循党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举全辖银行业保险业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建设,为全面建成充满活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湾区,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