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山资产甘世雄:科创板让技术成为财富

来源:腾讯网 2019-09-30 15:53:00

摘要
我从事股权投资行业已有27年了,1983年我从重庆大学汽车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分到了中国重汽,搞了七年的研发,所以我是典型的工程师。      1991年,我到山东金泰制药厂,去做股改,做股改就要发股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让别人买股票,我

盛山资产甘世雄:科创板让技术成为财富

我从事股权投资行业已有27年了,1983年我从重庆大学汽车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分到了中国重汽,搞了七年的研发,所以我是典型的工程师。

           

1991年,我到山东金泰制药厂,去做股改,做股改就要发股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让别人买股票,我借了5万块钱买金泰的股票,这算是我的第一笔投资。

           

我因为做股改比较早,后来就去给几十家企业做股改的顾问,从当中我又投了七、八家,加起来就接近十家,后来有三家上市。

           

我们在1992年的时候募了1.4个亿的资金,花了其中5000万去投了三个生物工程的产品。但是出来销售不太好,我又去卖了三年药,第一次做销售。卖过药的销售(当然不能是假药),再去卖别的东西,就什么都好卖了,因为你要去跟各色人等打交道。

           

1997年,我到山东证券去当副总裁,管投行,给大概几十家企业做了IPO,像山东的新华制药、新华医疗,武汉人福医药,还有苏宁电器等。那个时候主要在卖股票,当然也要去抢项目,所以一直都跟销售有关。在此期间,我投资了好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1200万,我一帮兄弟投进去,1999年投的,想等2000年去冲创业板,结果到了2003年,1200万血本无归。所以其实失败的教训一堆一堆,哪那么容易每一个项目都赚?

           

2004年,我到万家基金去做督查长,做首席风控官。此后的7、8年,我一边做风险管理,一边做风险投资。后来,我就去做歌斐资产的CEO,去的时候歌斐只有六个人、六个亿的规模,后来六个人还都走了。但是两年多以后,我搭了一个80来个人的团队,资产管理规模变成550亿。我感觉有点太快,太大了,我说我受不了,因为我已经50多岁,我就走了。

           

出来后,我成立盛山资产,到现在五年多。我原来投资30多个项目,现在这当中有十个通过IPO退出,包括在海外的5个和在国内的5个。

           

盛山资产甘世雄:科创板让技术成为财富            

           

甘世雄

           

书中自有黄金屋

           

讲到股权投资,《犹太致富金律》这本书对我有蛮大的触动。这十大金律我们不一个个讲,但是起码第一条就对我就很冲击:不要瞧不起财富。我们原来老感觉挣钱好像是个不太光彩的事情,这本书里专门讲,金钱是一种度量可能,尤其是公平交易的金钱,别人发自内心愿意付给你的钱,你挣的越多表明你越有价值。所以说你只有勤奋地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且可靠、高贵地经营,你就可以不断的赚钱,这样赚来的财富越多,证明你越有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要瞧不起财富。当然,歪门邪道,贩毒、走私赚来的财富来得快,走得也快,这是不可取的。大家注意到最近有个现象,“327国债诅咒”,同意吗?人是有路径依赖的,赚钱要光明磊落,这是第一点。

           

第九点也很关键,不要吝惜财富,赚了钱还要花出去。咱们赚的钱最多不外乎几个去处,买房子,把100平的换成200平的,把公寓换成别墅,对不对?第二个,买车子。第三个,旅游。剩下干什么呢?还是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你看现在很多人开始去做慈善,去帮助别人。当然参与股权投资也是另外一种慈善,要舍得投钱出去。你发自内心地去帮别人的话,积德最后会有回报,但中间有方法论,这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我们怎么样能帮别人还赚钱。

           

其实我们股权投资某种上也是另类慈善。经常做慈善的人,反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也愿意跟你合作,甚至都愿意把钱交给你管。因为你不在乎,你值得别人尊重、值得别人信任,所以不要吝惜财富。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最后这点是犹太人讲的,永不退休。这个也蛮有意思的。他说如果你的人生把退休当成一种目标,是绝对有害的,是一种精神的鸦片,会伤害你的人生观。你退休了干什么呢?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退休以后心态落差很大,本来是门前车水马龙,退休后门前冷落,反差很大,心态崩溃。永不退休是一种状态,不是说你拼命一直去赚钱,而是要找点事情一直做。我50岁那年去看巴菲特和芒格的股东大会,我看到两个老头在台上,从早晨八点半一直忽悠我们到下午5点半,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中途就休息一个多小时,绝对就不正常。我看到那两个老头的那种状态,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快乐投资40年,健康活到90岁?后来有人说你应该讲活到100岁,现在的技术来说可以活到120岁。所以我说永不退休。

           

我原来在诺亚财富的时候,跟很多高净值人群打交道,我们做家族产业的业务线专门研究过这些巨富是怎么发财的。《世界巨富的理财经》这本书里讲,将近一半的富人的财富来自于创业,或者是参与别人创业。想想也有意思。马云身边的那一大帮富豪,包括蔡崇信,是不是参与马云创业?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现在好多都是百亿身价,开始是人投进去,后来钱也投进去,你看比你炒股票赚的要多得多。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是除了巴菲特,我最佩服的另外一个投资家,大卫·史文森写的。我当时从公募基金到歌斐去的时候,我就是拿他做标杆,那个时候叫另类投资,或者叫大资管。这本书是大卫·史文森的弟子,高瓴投资的张磊翻译的。在他的投资当中,当年那些传统的大学的基金,比如哈佛大学,是干不过史文森的。传统的打法投股票投的多,但是大卫·史文森以另类投资为主。另类投资含PE、地产基金,配了一半,当然他有一整套的方法论。我去做歌斐的时候,我就是比照他的模式,做了PE母基金,地产基金,对冲基金、夹层基金加上家族办公室。这是我从他这里学到的。

           

前面我讲到,我是典型的工程师背景,加上在药厂,又管过生产、销售,卖药出身,后来又做投行,是典型的实业加投行的情节。所以我特别喜欢研究创业。这本书《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我认认真真翻完,给我几点感触。因为我现在投大健康,以色列大家都知道,那么小的国土,人均风险资本是美国的2.5倍,人均是欧洲的30余倍,是中国的80倍,是印度的350倍。而且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除了美国之外,好像就是以色列和中国的最多。而且我认真研究以色列这个国家的人为什么创业成功的很多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在以色列,所有的年轻人,不管男女都要去参军,先参完军才能去上大学。所以,有一个题叫战场上的企业家都当过兵,都指挥过人。而且他们还有一套很厉害的机制,比如以色列有一所大学,专门搞了一个机构,将最优秀的人才放到这个机构中培训,就为军队里特别需要的一些服务去做研发。这个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有很多都成了创业家和投资家。其中有一个公司叫基文影像,把导弹和医学结合起来,这家公司里有60位数学家,这些数学家和科学家里有25位是当兵的时候认识的人脉圈。他们将光学、电子学等很多技术揉到一起来,最后研发出胶囊照相机。

           

下面这位,约西·格罗斯也很厉害,他是学飞机设计的,共创业17家公司,把航空学、工程电子学、物理学、医学、气流学等等一堆拿来混在一起,搞了个叫生物反应器,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将胰岛素通过皮肤渗透。这个人创立了17家公司。以色列的创业家不停地创业,干了几十年。

           

这本书,《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讲的是瑞士,瑞士也是不大,人不多,但是你看看这么小的国家居然有很多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尤其是医疗和制药,包括诺华制药、罗氏制药、ABB集团、雀巢咖啡等。有个特点,瑞士也是是义务兵役制,因为它是中立国,它要保护自己,所有人都要去当兵的。所以总结出来,军队是国家的荣誉,也更是个人人脉网络的建设者,同时还是公司的预备学校。所以军人出身的很棒,任正非、柳传志都是军人出身,我原来金泰的老板也是军人出身,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我从工程师转到金泰去的时候,他改掉了我的骄娇之气。

           

瑞士好多大的公司都是移民做的,也有移民文化,而且因为他们小,所以一上来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另外大家都知道瑞士最厉害的是钟表,他们特别注重质量,而且也敢于投资。在欧洲医疗行业里边有四分之一的工作机会在瑞士,因此他们整个国家追求精密制造和微型化,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都要求精密和微型,像植入体、助听器、诊断设备、微创设备等,都是瑞士领先,它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医疗产业的集群。

           

我觉得未来上海是具备类似这样能力的,我最近在张江看了一个项目,就是从微创出来的,它的定位是要做医疗器械的华为。它做的是腔镜的吻合器,微创技术是通过腔镜一个洞进去,把肿瘤切出来,怎么缝合呢?就要靠这个东西来缝合,所以这些都是非常精密的仪器。

           

《日本第一》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旁边的国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的。我最近看了一个项目,是做内窥镜的,内窥镜最厉害的就是日本的一批公司,包括奥林巴斯,包括其他一些做照相机起家的品牌。大家都知道,日立等等那些做空调电视的品牌都不行了,有些把设备都卖给海尔、美的去了,人家干什么去了?做升级换代,做高端医疗器械去了。而且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原来以为人家是失落的20年,前段时间G20 ,我们发现不是这样,人家在埋头做技术创新。日本有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基础教育和创新做得非常好。这本书我看过后觉得,从我们邻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好多东西。尤其像丰田汽车,当年它能引进美国的管理专家,提升质量以后,打败了美国的汽车品牌。这些都给我们启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尤其将来的科创板,我们投什么?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关注?我觉得他山之石是可以攻玉的。

           

当然还有一个国家是德国,我为什么要讲这四个国家?因为我在反思,我原来搞金融的时候,我们就看华尔街,干什么东西都看美国,其实是不对的,我们现在向西看,看德国,看瑞士,看以色列,包括还要看我们旁边的日本,老看美国不一定是对的,包括投资圈老看美国是不对的,都被他哄抬物价,说我们中国人是钱多人傻速来。德国是隐形冠军,《隐形冠军:“德国制造”背后的力量》这本书我看完以后感触特别深。德国人做事,第一聚焦,业务一定要聚焦。我自己就是教训,原来我在金泰募了一个多亿以后,什么都干,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因为业务不聚焦,搞得全部推翻重来。德国人是怎么干的?第一是要聚焦业务,不能乱七八糟的干,什么都干一定完蛋。原来我们老说中国的市场太小,太窄,可不可以全球化?你看看德国人就是这样,小细分里边一个做到极致,德国不大做欧洲,欧洲不大做全球,要全球化。德国人一定是追求最大市场份额,而且做行业标准的设定者,要变成赛道每个企业的全球标杆,而且要做市场趋势的领导者,而且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高研发、高投入,符不符合科创板条件?人家早就这么干。但是我们是兜了一圈,犯了无数错误,我们才能悟出这些东西来。而且他们还强调低负债,我做过的那80多家上市公司,现在百分之七八十都完蛋了,现在只有大概八家还活得好。

           

德国企业还有一个特点,自己生产,自己制造,不大用代工;还有自己销售也很重要,我们专门研究过他们是代销还是直销,他们做直销,包括全球的直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直接联系客户,所以他们的客户贴近度比大企业要高五倍。包括还有高绩效的组织,他们的员工都是一人要多专,得益于公司内部高强度的培训,这样他的离职率也低。我们上海这个地方也有好处也有问题,上海这个地方太浮躁了,跳槽很容易。你看很多大公司他都要找那些中小城市,很稳定,德国如此,瑞士如此,美国也是如此。纽约有什么大公司?制造业没有的。还有一个特点,企业负责人的平均任期达20年,不轻易换CEO。华尔街可不这样子,我们都知道,CEO经常换的。所以华尔街的整个公司文化是我们要反思的,还有美国的工会文化,也是要反思的。

           

另外我们看到女性领导人在里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也总结过,中国成功的公司也都有这个特点,男女搭配,一个是干活不累,但是更重要是因为女人要做风险控制

           

最后是我很推崇的一个人,曹德旺,他写了一本书《心若菩提》。最近很火的一个纪录片《美国工厂》就是追踪他的公司福耀玻璃拍了四年多,他跟美国的工会怎么打交道,他后来说美国的工会制度是美国制造业衰败的最直接的原因。美国汽车为什么完蛋?就是汽车工会超级厉害。他说这个不行的。福耀玻璃我为什么对他特别印象深呢?他也是1991年股改,我也是91年股改。它1993年上市的时候才募了几千万人民币,他一上市也是一下就搞了很多个行当,又有加油站、又有酒店,又有工业村,搞了两三年发现赚不了钱,后来跑去找了一个高人,说他这个就是垃圾股,你什么都干就等于没干,你得赶紧收缩砍掉。他又跑到美国去学,回来想明白,我一定就只做玻璃,就是聚焦,用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把其他业务全砍掉。

           

但是金泰就没砍,我们的老板也是去做过房地产,大概搞了十二三家不同的产业。我们在济南,夜总会、大酒店、出租车、机电公司,什么公司我们都开,这叫全产业链。曹德旺早早就醒悟了,人家聚焦过来了,专业搞玻璃。当然他还有个特点,他1985年开始搞玻璃,跑到上海来找上海耀华玻璃合作,这也是我们现在创业很重要的一条,你要找到靠山,要背靠大树。可以说上海的这些工程师帮助曹德旺成功的,所以你不要一个人自己干,一定是要背靠大树。他后来你看又跑去和法国圣戈班公司合资,尽管三年以后就不欢而散,但是他起码去开拓了国际视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要保持制造业不能丢”,这是曹德旺的原话。只有制造业发展了,服务业才会兴旺。好在我们前几年稍微虚了一下,包括以房地产为代表,现在都要求我们金融都要脱虚向实。所以我认为科创板,包括现在的这些银行的子公司,包括对保险的子公司,我认为都要脱虚向实,都要来股权投资,我们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

           

中国的新机会在哪?

           

讲了这么多,我们看看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哪里?有人总结,我们改革开放前20年靠外贸出口,后15年左右是靠房地产未来十年,我自己认为,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以股权投资为支撑的科创企业,将引领新的一波财富浪潮。这当中也是水大鱼大,因为我们这样的国家足够支撑起一批很优秀的公司。比如互联网公司里前十大中国有四大,阿里巴巴超过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反过来看,医药企业里边恒瑞才两三千亿市值,医疗器械里迈瑞才多少呢?但是美国的美特利、诺华这些大的公司,它是多大规模?

           

水深,鱼就多。不只是大公司,我们新的创业还有一次机会。瑞士是创新的国度,以色列是创业的国度,我们中国也会变成创新创业乃至于创投创富的国度。这是我的逻辑,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走过的路我们是可以来借鉴。魏杰也讲过,中国造富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体制造富。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倒卖外汇也好,计划类的指标也好,第二个,产业造富,当中尤其是房地产,当然他说了还有信息产业。第三个阶段是技术造富,我非常赞成,尤其是科创板出来,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人将变成富翁。这是值得期待的。

           

更重要的是这么大一个现象,全球三大没有盈利的企业可以上市的交易所,居然有两个在中国。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和一种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有了香港的政策、上交所的政策,我们最近明显感受到张江药谷,张江的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在未来的五年绝对是值得期待。上海要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科创板是很重要的制度抓手。我认为科创板会给科技创新带来革命性的推动,我们现在就可以大胆地投。以色列、瑞士、德国、日本怎么走过来的?我相信我们只要认真地走,也会出现很多那样的公司。科创板会对创新、创业、创投生态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脱虚向实,所以,制度创新某种意义上讲比技术创新对一个国家带来更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投资的意义

           

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我们赚了钱,慢慢应该是要变成投资家。还有一本书叫《3G资本帝国》,那三剑客都强调用实业的精神做投资,用投资的理念来做实业,所以实业和投资双向融合,这是不是应该是代表未来?成功的投资家往往也是创业者,也是长期运营的实业家。这就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沉得住气,别急乎乎地赚快钱。

           

投资,最后是跟你的人生密切相关,投资本身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有一个管理投资,可能是你人生的最后一份职业,尤其你拿自己的钱来做投资的话,你可以一直做到老。尤其是有丰富经历的人,投资也是人生智慧的一种修炼,也是一次生命的长跑,因为好多人你要一直陪伴它走下去。你的心态很重要,你必须是要长期、谨慎的乐观主义。假设你认为明天是世界末日,你会投资吗?肯定不会投资。当然你还要相信价值创造,你要相信变革会带来生活效率的提升,你自己要不断进化和优化。你做了投资,你就要去学习去交流,像我最近看到了好多公司,包括我自己的公司有一批90后,人工智能、搞生物科技的人都在一起,满身正能量。当然还有张江的一批科学家,他们在美国待了二三十年,回国创业,想把他的技术、能力、成果拿来产业化,反正都已经五六十岁了,我最后也要玩一把,我也要博一把,要潇洒一把。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真的会影响你的心态。

           

股权投资的乐趣还有一个:跟上世界潮流,享受回馈的乐趣。这个不仅仅是赚钱,另外还保持一种创业的精神。昨天我见了一个27岁的创始人,他做了一个“帮帮机器人”,因为他的表哥在矿难中瘫痪。他考上哈工大,大学时期就想做一个机器人帮助瘫痪的人站起来。最后这个项目就引到上海,现在落户张江。和这样的人在在一起真的是很开心。

           

当然,还有一个可以拓展精英圈子。因为你一方面是跟最优秀的企业家在一起,另外要去接触最优秀的投资家。还有股权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资产配置的方式。近来我有好多做二级市场的客户,尤其是做期货的。我说你看你们几十亿、上百亿放在那里,你拿几个亿配置一下,做做股权投资多好,还积德。做股权投资还有一个好处,你是做外公,什么意思呢?现在都是可以生二胎了,但是你到了50来岁再去生个二胎就很累了。我现在就让我女儿多生两个,我做外公就行了。你看我女儿生了一个四岁的女儿,一个两岁的孙子,他就跟我有血缘关系,我可以当外公我高兴的时候可以去抱一抱,不高兴我就推开,反正我不是第一责任人,我不是CEO你去做股东就是做外公,你就是做爷爷。跟你有血缘关系但是你不用那么累,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到了一定年龄,不愿意操那么多心的人。

           

怎样投资?

           

话虽如此,有圈子介绍给你,但是还要看得懂。我投资太阳能产业,是因为我之前做过,我看过相关的材料,我到现场去看能看懂。当然这又涉及一个问题,好的项目你能不能投进去。你能不能帮得上忙?你进去公司去抢钱的,人家肯定不理你,你一定要对公司有帮助。最后最重要的是退得出。不一定是IPO,还包括老股转让,管理层回购等等。要退得出一定要符合这三个条件:进去的时候估值一定要低,价格高了没有赚头;第二,要有成长;第三,要特别强调是高科技,要有技术,有壁垒。个人投资者经常想要跟投,但是哪能保证每个项目都成功?所以个人投资主要靠关系,第二靠运气,只投三个五个,肯定不如投三五十个。一定要把投资当成专业化、体系化的东西,所以一定研究要专业投资,最后要变成组合配置,这才能够平滑一些风险

           

现在股权投资也进入3.0时代,机构和机构之间还有一个趋势是联盟化,我们最近也是尝到了这个甜头。大佬也这么玩,沈南鹏也和高瓴的人合作。联盟化一定是优势互补,开放共赢。我们的早期投资也是如此,投资当中最重要的是赛道选择。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一定要选一些高速成长的、资本市场偏好的企业。像现在大家都知道5G加AI,这里边多少机会出来;还有高端制造;还有消费升级、大消费。你看现在就一个拼多多,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就真的是水大鱼大。还有未来的大健康,为什么我们专心致志,因为我们觉得因为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在未来十年、二十年这里面的机会很多。不要把眼光放在无人问津的市场上,要发掘创新的途径,跻身大型或有潜力发展壮大的市场。

           

选手也很关键,一定要是乐于分享的人,胸怀有多宽广,决定了事业能做多大。就像现在任正非说直接把5G技术卖出去,绝对将特朗普一军,你看这种格局。还有一根筋的人,要专注,做到极致,伟大是熬出来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人要爱面子,像曹德旺,特别注重声誉和品牌,有责任有担当,不管他是对他的员工,还是对政府,他只要说到的事情一定做到。

           

科学家不等于企业家,有些科学家包括教授,太技术,他们都不知道你专利不等于技术,而且你弄出来产品不等于商品,卖不出去白搭。做企业管理也很重要,做实验室给可能只需要十个人,但是管理企业可能就是一百个、一千个,管理就特别重要。很多时候他们不认同产业链,而且也太自信。这种科学家的有些是过度的自负。

           

还有一点,小老板不等于企业家,有些人投了以后怎么就是长不大。中国的企业很多,我体会到,做到五个亿再往上走很难。创业家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心态浮躁、不会识人、育人和留人,留不住人,也不会培养;还有他的胸怀、格局不够,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强,这也是很多公司的问题。所以现在越来越讲究一种联盟化生态链,包括以小米为代表,还有很多人帮助它进行赋能的。

           

盛山如何做生物医药投资?

           

创业一定是要以创新为基础,而且一定要聚焦。我现在就待在张江,就专心致志聚焦在大健康,做好基本功。专注在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一定是聚焦,再聚焦。要进行深度的行业研究以实现精准投资,提高成功率,还要通过跨境把海外东西拿回来,跨界生物科技,但是最终还是要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

           

我一部分要投成熟项目,一部分才投早期项目,最后一定是做组合,稳定收益是基础。在医药投资里,我们就按照这几个简单的逻辑,从医生、从病人的角度,去找没有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且是刚需;从深度聚焦变成一种产业布局,变成根据地,不是孤岛项目,相互要能够串起来。

           

我们特别重视公司有自主创新的平台技术,在生物医药、在器械里面,一定是在风险控制调整以后进行投资组合,这是我们简单的逻辑。生物医药里边按照几个重要的,比如肿瘤、代谢病这几个方向,去通过抗体性的发现找一些新的技术,像干细胞、基因编辑等。在医疗器械里面,我们特别关注心血管微创相关的,我的团队有两个医生也是做心脏介入、微创手术的医生出身,他们最熟悉这个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包括从研发等等生产来形成一个闭环,形成一个根据地。我们目前投了20多家,都是特别优秀的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值得期待,让我们一起来拥抱创投、创业、创新、创富的时代。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