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教科普】信托,正在被越来越多有钱人接受

来源:才查到 2019-11-25 09:00:00

摘要
这几年有钱人都喜欢玩信托。一半是为了子孙,一半是为了避税。前面那种心忧后代的典型代表就是李嘉诚,去年老爷子终于舒了口气,因为他终于把个人名下所持的最后一笔133亿股份,成功地转到了家族信托里。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底至2019年1月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已经有5名中国富豪将近2000亿元资产转入离岸

这几年有钱人都喜欢玩信托。


一半是为了子孙,一半是为了避税。


前面那种心忧后代的典型代表就是李嘉诚,去年老爷子终于舒了口气,因为他终于把个人名下所持的最后一笔 133 亿股份,成功地转到了家族信托里。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底至2019年1月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已经有5名中国富豪将近2000亿元资产转入离岸家族信托。除了孙宏斌,还有龙湖集团的吴亚军及其前夫蔡奎、达利食品许世辉、周黑鸭唐建芳等等。


当然,不排除这些人里也有一些是想合法避税的,比如雷军。


早在2018年7月,也于小米集团上市期间,雷军就在诺亚财富旗下设立了信托计划,以ARK Trust (Hong Kong)Limited为托管人。


这也就意味着雷总在小米集团持有的利益实际已经委托给了ARK,他自己不再个人持有小米集团的所有股份,他在法律上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0资产阶段。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第一个话题,信托究竟是什么?


我碰到过最2的一个壕,是这么嘲讽信托的:


“恁有啥区别?都是把钱给别人去打理,收益还不如私募的高!”


2333,如果真的信托 = 低收益私募,那它早就完蛋了,怎么可能几百年下来还是富翁阶级理财的首选呢?


首先,和私募、公募这类小打小闹的募集资金方式不同,信托属于正儿八经的法律行为


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托人的利益或为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


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把某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转移进某信托机构,那部分(股权收益为主)的缴税主体也相应发生改变。


我们还是以雷军为例,通过ARK信托,雷总只需要缴纳从信托公司分红后其个人作为受益人的税赋,而信托的其他受益人若是非中国税务居民的话,则不需再缴纳中国税赋。


玩的绝一点,我甚至能让交易后的利润直接留在离岸公司中,打死不做分红。


那么我既可以持有小米的股份、又不用交给内地一毛钱的个人所得税、这笔账还能连转都不用转回内地、继续进行海外投资。


呐,之前有很多人苦恼资产怎么能平平安安运出去,现在都明白了吧?


其实这种脏玩法,倒不是信托当年被设计出来的主要目的。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的神权和王权还处于不断的交锋之中,当时教会主张的是“裸捐”:死后把一切献给教会,主就能让你上天堂。


但这种做法直接损害到了君王的利益:宗教神权下一个个“国中国”就此建立,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于是英王亨利三世于颁布了《没收条例》,禁止将土地捐赠给教会,否则一律没收。


但当时英国的贵族大多还是坚定的教徒(现在也是),所以他们针对《没收条例》研发出了“USE”制度:



凡要以土地贡献给教会者,不作直接的转让,而是先赠送给第三者,并表明其赠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然后让第三者将从土地上所取得的收益转交给教会,就叫做“替教会管理或使用土地”。



这个“USE”制度,就是信托的前身。


后来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无限扩张,信托理念深入人心,一些大宗族的长辈们往往会合理地分配现下资产、将它们交给不同的专业信托机构,为子孙的日常生活提供优渥保障。


【投教科普】信托,正在被越来越多有钱人接受


我国信托行业起步较晚,1979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公司,直到本世纪初才有了《信托法》,2007年整个信托行业才完成整顿。


相较于有800多年信托史的英国和虽然只有100多年信托史但迅速发展成熟的美国,不止是海外信托,我国整个信托业的发展都较为落后,整个市场被需求倒逼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的富豪们也看上了这种资产管理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龙湖集团吴亚军、达利食品许世辉、周黑鸭唐建芳和雷总等等等等,都选择了海外信托这种委托理财方式。


他们究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隐私、为后代留下足以保障生活的资本;还是为了能够逃避国内日新月异的遗产税和个人所得税,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两个事实:


这个国家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的大资产富翁;他们已经逐渐拥有了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考模式。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