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获财富管理市场“通行证” 拓展个人业务从零起步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9-11-26 08:42:08

摘要
11月22日,银保监会正式对外公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表示,《办法》首次明确保险资管产品的销售对象为合格投资者,即包含具备相应条件的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这意味着高净值个人正式被纳入保险资管产品的客户人群,有望给

  11月22日,银保监会正式对外公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表示,《办法》首次明确保险资管产品的销售对象为合格投资者,即包含具备相应条件的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这意味着高净值个人正式被纳入保险资管产品的客户人群,有望给予保险资管公司一张进入财富管理市场的“通行证”。

  高净值个人正式纳入客户群

  在资管新规下发后,各金融子行业陆续出台了相关配套办法,保险资管领域对《办法》早已翘首以待。

  “资管新规的颁布,为各类资管机构重新划定了统一跑道,鼓励回归本源,并加强了风险防控。《办法》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与银行理财以及私募资管计划的监管规则看齐。”沪上某寿险公司资管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办法》从客户、投资、产品等多个维度,旨在为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营造公平化竞争的市场环境,未来可以更好地发挥保险资管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和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优势,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支持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明确,保险资管产品为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产品形式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等。所谓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需要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需要满足最近一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保险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接受单个合格投资者委托资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上述寿险公司资管人士表示,这意味着高净值个人正式被纳入保险资管产品的客户人群,相当于给予保险资管公司一张进入财富管理市场的“通行证”。

  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2013年《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保险资管产品可以向多个投资人发行,且单一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虽然监管部门当时未明确多个投资人是否包括自然人,但从多年实践看,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人均为机构投资者等法人,尚没有对自然人进行产品销售。“当前保险资管产品的认购投资者均为机构投资者,机构占比10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朱俊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办法》关于合格投资者资质的规定,表明自然人也被纳入投资者范围,响应了行业此前的重要诉求。同时,与现行规定相比,产品销售起点有所降低。此外,除自行销售外,还允许委托代销,拓展了销售渠道。

  拓展个人市场从零起步

  虽然政策放行保险资管产品进入财富管理市场,但业内人士表示,在该市场与其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险资目前并不占优势。

  前述寿险公司资管人士表示,由于《办法》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的私募定位,今后保险资管产品相较于银行理财及公募基金,在销售人群、销售渠道等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当前保险资管机构拓展个人市场难度较大。与银行相比,缺乏广大的客户资源;与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相比,又缺乏有竞争力的投资收益率。"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由于保险资管产品拓展个人市场的经验为零,虽然监管放开,但未来业务拓展难度仍然较大,未来可能主要从两方面突围。一方面,借助银行网点和互联网巨头平台的流量资源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可依托保险母公司的保险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但考虑到保险资管产品的自然人门槛较高,预计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业务拓展难度较大。""目前来看,未来进入财富管理市场的保险资管产品,形态上跟其他机构差异不大。但从产品策略上,保险资管产品或偏重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与保险资金多年来在固定收益领域的投资经验有关。同时,以非标资产为投向的保险资管产品也是一大创新,不仅投资期限长而且收益率比较稳定。"上述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进一步指出。

  非标资产投资风险有望降低

  除销售领域的利好,《办法》还明确,组合保险资管非标投资不超过全部净资产的35%。"此次监管收紧了投资于非标资产的上限比例(35%),有利于降低投资于非标资产的风险。允许保险资管根据资金的特点,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与保险资金投资风格和风险偏好相契合的非标产品,可以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朱俊生表示,今后,标准化产品的流动性与公开程度都会提升,但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溢价将相应摊薄,收益率将呈下行趋势,将有可能加大险资收益率提升的难度。

  近日,监管部门向各保险机构通报了目前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存在的八大问题,引起外界对保险资管行业风险的担忧。对此,该保险资管公司人士指出,监管部门近期公布的八大问题都是业内老生常谈的风险点。虽然被点名的问题很多,但可能仅是个别公司出现上述问题,绝大多数保险机构和保险资管机构都很稳健,均按照监管规定开展相关业务。监管层此举更多是未雨绸缪,起到警示作用。"当前保险资管领域存在的风险点或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管理、投资能力建设上。'名股实债'、'资金池'以及'嵌套投资'等问题由于过去几年监管比较严格,基本不存在。"该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保险资管产品余额2.68万亿元,其中债权投资计划1.24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0.12万亿元、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1.32万亿元。

  朱俊生指出,保险资管产品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以及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各有不同的特点,未来的细则或从不同资管产品的特点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要求。"以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为例,由于一些交易对手方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投资项目多为基础设施类项目,受地方债务相关政策、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以及防风险、强监管等政策的影响较大。未来需通过具体的细则,将此前探索的经验上升至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制度与规则,避免其受短期政策的影响,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朱俊生强调。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