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票据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作用

来源:金融时报 2019-12-02 15:47:04

摘要
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银行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总量流动性充裕。但受制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仍然不足。同时,由于金融机构为覆盖风险敞口而不得不提高风险补偿,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票据则大有可为。票据服务的主

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银行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总量流动性充裕。但受制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仍然不足。同时,由于金融机构为覆盖风险敞口而不得不提高风险补偿,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票据则大有可为。

票据服务的主要群体本身就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到2019年9月末,全社会票据存量达到1174.6万张,金额为12.44万亿元,涉票企业272.4万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小微企业。票据一端连着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另一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连,中间贯穿商业银行的同业和信贷业务,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使银行资金能够突破民营小微企业信用不足,向后者流动。具体运作机制如下:

——通过银行承兑实现对企业的增信。票据具有增信功能,通过承兑使原本信用不足的开票企业得到银行的信用支持。对银行来说,承兑是银行出借信用给企业,没有实际的信贷资金占用,且保证金缴纳制度提高了企业的履约率,也为银行带来了存款等综合性收益。而对于企业来说,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后就能借用银行信用,通过延期付款等于变相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减少自身现金支出,免去借贷利息。因此,银行为企业签发的票据提供承兑服务是银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据票交所今年年初对18个省市、200余家银行和200余家企业的实地调查显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缴纳的平均比例为30%。按照2019年9月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0.74万亿元匡算,扣除保证金缴存后,银行通过承兑为企业提供了7.52万亿元的信用支持,相当于同期企业短期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2018年至2019年9月,企业签发票据总量增加了3.83万亿元,票据签发企业户数增加了1.9万户。

——通过贴现使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企业可将其持有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扣除贴现利息后,即将资金直接投放给贴现申请企业。对银行来说,因为承兑后票据具备了银行信用,因此可不再顾虑贴现申请人的信用问题。对企业来说,和申请贷款相比,贴现业务流程简单,成本低廉,是企业获取银行融资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之一。今年9月末,全社会票据贴现余额为8.13万亿元,占企业短期贷款余额的27.52%。企业还可以通过将持有的票据向银行质押获得融资。今年1至9月,票据质押金额为1.27万亿元,占同期企业贷款增量的15.5%。

——通过背书使银行赋予票据的信用在产业链上传递,让更多企业获益。票据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代替现金进行支付。在产业链高度发达的今天,票据伴随产业链的延伸,将银行赋予的信用传递到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成10倍地放大了银行信用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2019年1至9月,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企业为26万家,而同期参与银票背书转让的企业多达260万家。也就是说,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将银行对26万家企业的信用支持扩展到了260万家企业,使这些企业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节约现金支出34.26万亿元。

——通过再贴现政策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扶持。票据还是中央银行实现对民营小微企业精准滴灌的载体。201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增加4000亿元再贴现额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至今年6月末,再贴现余额达到4067亿元。

当前,有不少声音质疑票据的功能,认为票据是商业银行虚增存贷款规模的工具,也是引起各种金融乱象的罪魁祸首。我们认为,尽管不能排除少数银行为增加存款,通过虚构贸易背景、滚动签发等手段虚增票据业务规模,但这种行为付出的是高昂的监管代价和资金成本代价,不是票据市场的普遍现象。在监管部门多年的严密监管下,绝大多数银行都做到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业务。如果因为少数银行的问题而否定整个票据市场的经济功能和市场地位,显然不利于票据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作用的发挥。

在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尚未完善的前提下,票据市场是数百万企业克服融资困难、节省资金成本的场所。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并且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的运行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优化法律和监管环境,扩大市场容量,使票据市场成为制度健全、系统完备、参与者众多、信息高度透明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从而更好地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