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聊的“龙王降水”,释疑投资者亲历这波暴雷潮的因与果~

来源:扫雷人生 2019-12-02 19:01:00

摘要
近日,金融圈被管清友用一场龙王下雨的比喻刷屏了。这位科班出身,有着沉甸甸政府工作经历的经济学家,用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生动比喻了这两年中国金融正在经历资金退潮。如果没看过管先生那篇文章的,这里简单安利一下:在这一环境下,有些人不习惯,有些人不淡定,有些人则崩盘了。崩盘的人中,有人因此锒铛入狱,有人因

近日,金融圈被管清友用一场龙王下雨的比喻刷屏了。这位科班出身,有着沉甸甸政府工作经历的经济学家,用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生动比喻了这两年中国金融正在经历资金退潮。


如果没看过管先生那篇文章的,这里简单安利一下:


在这一环境下,有些人不习惯,有些人不淡定,有些人则崩盘了。崩盘的人中,有人因此锒铛入狱,有人因此身负巨债,而在此之前,他们或是名校精英,或是天之骄子,或是业界大佬。而在资金的“大退潮”中,露出了自己的“底裤”。


这个号叫“扫雷人生”,除了经常爆料和分析一些暴雷新闻,也想分享一些自己对于经济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大家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从而扫清未来路上埋的雷。


其实,除了那些旁氏骗局的跑路机构外,大部分公司都希望光明正大地,凭自己的天赋异禀把钱给挣了。有些人比拼的是“智慧”,比如华领资产的孙祺,他把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包装成低风险的票据类产品。如果换做往年雨量充足的年景,企业资金周转得过来,可能就不会暴雷,那么孙祺就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在市场上挣到了钱。


可是,当雨停了,那些靠下雨而苟活的企业,如同泥潭里的大鱼,看似体量不小,但一没了水立马死给你看。当借款企业一死,那这些包装产品的基金管理人立马傻眼了。怎么办,等经侦上门吧!


又比如私募大佬戴志康,据我所了解,证大之所以暴雷是因为戴志康通过资金池投向了关联的房地产业务。按往年的年景,房地产只涨不跌是常态,而且戴志康做了那么多年私募,房地产为他掘了多少桶金,长久以往的投资习惯和观念是难以撼动。为什么敢于构筑资金池?不就是因为有房地产这块洼地可以不断往里灌水,然后通过房地产的收益还付本息。


然而随着房地产资金面由涝转旱,也就是这半年的光景。而很多投资都是两三年前投入的,这时候他才发现楼建了一半,进去的钱可能出都出不来。还不出钱,那就自首吧~


房地产不止绊倒戴老板,其实很多暴雷的私募、P2P,其真实投向都流向房地产。看一组数据,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发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1.5家,相应牵连多少家背后的投资机构与投资者,其中也不乏暴雷的P2P平台。


过去提及“房地产百强”,那是何等豪气的企业,但在资金退潮的大环境下,“201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54名的三盛宏业都暴雷了,那排名靠后的房企风险得有多大?


管清友在文中说道“两种模式商业的崩塌”,一种是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高周转模式;一种是互联网高估值模式。前者说的真是那些过度依赖信贷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学习碧桂园,但碧桂园只有一家,而且他也面临自身的问题~


另一种是互联网的高估值,烧钱成功的除了美团的王兴和滴滴打车的程维,你还能想到谁?可能还有摩拜单车胡玮炜,但人家最后与其辛苦经营,不如转手套现。目前,整个摩拜项目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削尖了脑袋要上市,大多投资人不是奔着赚经营的慢钱,而是奔着减持的快钱去的。比如美利车金融,他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本来购车消费贷款是个很实用的消费金融需求,但是为了满足短期内冲击上市的高利润,连蒙带骗,以超出国家规定的利率放贷,就是为了让报表好看,从而实现突击上市。


上市后怎么办?投资人解套甩锅,留下一地韭菜。如果任其上市,受伤害的不仅是借款人,还有更多的投资者。


这正是互联网泡沫下滋生的这种挣短钱、挣快钱乱象。但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以及投资机构投资越发谨慎,相信这类公司会越来越少。


前不久,上海股权托交易中心党委书记张云峰在交大授课时表示,中国的三产结构中,第三产业(金融、服务等)是需要第一、第二产业做支撑。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势必影响我们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了不发生雪崩,这时候就要主动地挤一挤三产的泡沫,这个挤泡沫的过程是最痛苦的。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说法,核心便是这波“资金收紧”是一波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伴有阵痛。而对于投资平台和投资者来说,要留意那些在“雨水充沛”环境下的的企业或平台,一旦缺水时,可能会爆出各种问题。


因此,选择投资项目时要能理解“龙王下雨”的寓意,更要回归投资者的本质,选择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项目。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