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宝利:主动走出“舒适区”的保险私募

来源:证券时报 2019-12-05 01:56:34

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刘敬元“去年看了有上百个项目,实际只投了两个项目。”华泰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泰宝利)总经理李胜称,看得多、投得少主要因为严格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只投硬科技,这是企业最好的护城河;二是坚持合理的企业估值。华泰宝利去年投资的两个企业,都已在科创板上市。近日,华泰宝利总经理李胜、副总经理姜松

  证券时报记者刘敬元

  “去年看了有上百个项目,实际只投了两个项目。”华泰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泰宝利)总经理李胜称,看得多、投得少主要因为严格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只投硬科技,这是企业最好的护城河;二是坚持合理的企业估值。华泰宝利去年投资的两个企业,都已在科创板上市。

  近日,华泰宝利总经理李胜、副总经理姜松岩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介绍了投资理念——坚持投资硬科技,重视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技术。秉承这一投资理念的华泰宝利,正是新旧动能转换下中小型保险系私募股权基金的缩影。

  走出“舒适区”

  华泰宝利是华泰保险集团旗下专业从事股权投资的业务主体,控股股东为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获批成立并完成备案。

  李胜介绍,华泰集团内部有这样的共识,即从长期看,股权投资在险资配置中会越来越重要,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逻辑在于,险资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二级市场股票已经有多年经验,总体也做得很好,形成了“舒适区”。而从大环境看,国际上已出现了负利率情况,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债性资产收益率长期趋势是下行的,保险负债端成本压力可能倒逼资产端走出所谓“舒适区”,而更加重视另类资产、股权领域的机会。

  与万亿级险企股权投资往往会有业务协同方面的考虑不同,华泰宝利管理规模较小,李胜坦陈,股权投资主要是大类资产配置需求和财务投资需求,同时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帮助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

  尽管有集团的支持,华泰宝利开展业务初期还是面临着不小压力。险资是风险厌恶型资金,但股权投资风险程度高,单个项目投资金额较高,且流动性低,往往不具有纠错机制。如何控制风险,是首要的挑战。

  其次,股权投资期限一般较长,往往分为“投入期+退出期”,投入期没有回报,但保险资金在负债端有成本,从账面看前几年是亏损的,考核压力也较大。

  另外,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在各类金融业态中是比较晚的,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华泰这边算是比较早地想清楚这一块,培养我们这个团队用了两年到三年,现在逐渐见到回报了,但是一开始那段时间是挺难过的。”李胜表示,股权投资是特别讲“人和”的业务,投资好坏很大程度靠人,但中小险资限于条件,不可能对每一个行业都招募专业的团队,华泰宝利的解决方案是——一方面苦练内功,不断研究行业,提升自身水平;另一方面“抱大腿”,借助有实力GP机构来遴选和判断项目,加上激励机制市场化,现在看效果还可以。

  “公司定位小而精,最大的特点就是扁平化,高效、精简、决策快,本身财务尽调、法务尽调都有外部机构和行业专家,可以不用养庞大的团队。”姜松岩表示,PE投资要跟随经济形势和技术进步方向,精准切换赛道,投向最有成长潜力的领域。

  据介绍,华泰宝利团队成员具备平均10年以上股权投资经验,其中核心高管从业经验均超过20年。

  坚持投向硬科技

  李胜介绍,华泰宝利去年投项目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硬科技,二是要估值合理。因此去年看了上百个项目,最终只投了两个,一个高铁配套高科技冶金企业,一个芯片制造企业,这两家企业都已在科创板上市。

  “我们确实是科创板政策的受益者,我们自己内部评估,科创板把我们资本化的时间提前了12到18个月,没想到去年12月份投的项目,7、8月份就上市了。”李胜说,科创板7月推出后,对一级市场投资有帮助,更加引导资金投向最好、最有活力的企业里去。

  “外因还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我们觉得政策可能只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起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决定企业未来估值、决定股东获利的,还是企业本身的素质。”李胜说,科技含量转化为收入、利润的可能性最大,潜力也最大,我们坚持投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虽然我们追求投资的财务回报,但其实跟国家战略是一致的。

  据介绍,华泰宝利目前主要聚焦高端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特别重视国产替代的一些关键领域,如重大零部件、芯片的核心技术。

  “今年又不太一样,今年的打法是六个字——不松懈、不着急。”李胜说,今年还在不停地看项目,研究行业,找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同时,一二级市场出现了一些倒挂,一级市场可能会逐渐调整,因此投资时不要着急,要把握好合理的估值水平。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