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规模缩水万亿元 证券投资信托何时迎转机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9-12-09 04:32:19

摘要
证券投资信托曾是信托资金主投方向之一,但近4年来规模不断缩水。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04万亿元,相比2015年二季度的3.02万亿元,减少了近1万亿元。资管新规颁布后,信托公司相继发力主动管理业务,向净值化管理转型,证券投资成了绕不过去的业务,但如何

  证券投资信托曾是信托资金主投方向之一,但近4年来规模不断缩水。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04万亿元,相比2015年二季度的3.02万亿元,减少了近1万亿元。

  资管新规颁布后,信托公司相继发力主动管理业务,向净值化管理转型,证券投资成了绕不过去的业务,但如何实现突围,仍是信托业急需破解的转型难题。

  “通道角色”的尴尬

  证券投资信托曾在2014年的大牛市中狂飙突进,2015年二季度其规模占信托资产总规模的19.03%。到了2019年三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降至2.04万亿元,占信托资产总规模仅9.27%。

  显然,信托业的证券投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沪上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做证券投资挺尴尬。虽然在牛市期间,信托公司发行了大量的证券类信托产品,但是在大部分产品中,信托公司扮演的只是通道角色,仅收取通道费用,大部分的管理费和业绩提成等收入都被投顾方所赚取。”

  中信信托金融实验室负责人周萍博士分析道:“信托公司二级市场业务停滞不前与行业整体的业务发展逻辑有关,非标业务的盈利比二级市场更快、空间更大,因此证券投资在信托业界不太‘吃香’。”

  浮动收益:投资者会买账吗?

  “非保本理财产品?浮动收益?也就是说既不保本也不保收益,那我为什么要买证券投资信托,还不如去买基金!”走进任何一家信托理财管理中心,总会听到投资者类似的质疑。

  中信信托常务副总经理王道远表示,信托行业的证券投资业务打动个人客户需要时间。“在投资者的印象中,信托更擅长非标产品的运作,所以投资者想要把钱投到二级市场,基本不会选择信托计划。”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量信托公司的过往业绩,还要看策略、运作情况等,要求较高。

  用益信托研究报告认为,在资产管理能力上,信托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乃至银行相比,部分领域短板效应明显,如主动投资能力、研究能力、产品销售能力等。

  北京一头部信托公司的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表示,传统信托产品大多是具有明确预期收益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客户对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净值型产品接受度较低,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期限的品牌宣传、渠道搭建和业绩积累的过程。

  “信托行业的投资者教育是不到位的,虽然信托可做的业务最为广泛,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信托还有证券投资业务。”沪上一信托公司理财经理直言。

  人才匮乏是行业之困

  信托的固有标签造成了证券投资信托资金端的困境,人才匮乏更是信托公司的“心病”。

  “二级市场投研人员很贵!”王道远无奈地表示,信托公司在业务开展还未见效阶段,很难下决心聘请这类人才。

  上证报在走访信托公司时发现,多数信托公司设立专门的证券投资部,但投研能力较高的人偏少。一位信托业高层人士表示:“只能自己去培养专业人才,在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挖人成本过高,人家也不愿意来。”

  “除了人才匮乏,国有信托公司的考核机制也与证券市场实际情况格格不入。”一信托公司董事长说:“国有企业考核以年为时间单位,但证券市场的价值投资需要以长期的视角来考量,这与考核机制难以吻合。”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监管层希望信托公司能够积极向主动管理型业务转型,最容易打造净值化产品的证券类信托业务由此成为部分信托公司试水转型的新方向,不少信托公司在发力拓展TOF(基金中的信托)、FOF(基金中的基金)等业务。

  “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是行业探路净值化的‘重头戏’,信托业急需提高专业投研能力,寻找适合信托的证券投资模式。”某信托公司董事长表示,业界对此已有明确的共识,只是路途漫漫,仍需不断前行。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