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需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摘要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有关事宜。多位受访专家均认为,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定价议价能力、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将成为银行经营分化的关键因素。“当前,银行的风险定价体系尚有提升空间,部分银行管理层仍对定价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银行机构自身需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有关事宜。多位受访专家均认为,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定价议价能力、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将成为银行经营分化的关键因素。
“当前,银行的风险定价体系尚有提升空间,部分银行管理层仍对定价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银行机构自身需要加大转型力度、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将给银行定价议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带来哪些考验?银行业如何应对,才能既保证LPR改革落到实处,又能实现银行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临考”
据悉,央行发布公告之后,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存量贷款“换锚”对银行的影响可控。从长远来看,此项改革有利于提高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为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专家认为,短期来看,LPR形成机制改革对银行财务上的影响不是很大;长期来看,则需要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作出调整。
“原来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比较简单,由于央行基准利率基本保持不变,银行只需要做好负债成本的管理。然而,LPR形成机制改革后,LPR的上行或下行会带动银行资产端收益率的变动,特别是存量贷款也转换为LPR定价之后,银行更需要做好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未来,银行需要重点提升两个能力,一个是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另一个是风险定价能力。具体来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不断提高,银行要对未来的利率走势有一个相对清晰的预测,提高对于宏观政策的敏感度。此外,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以及与客户的关系也需要重构。”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均认为,实际上,存量贷款“换锚”既带来挑战又会有积极影响。“与贷款基准利率相比,LPR与市场利率之间的联动更为紧密,使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能够与负债成本的变动更为匹配,有利于避免资产端与负债端定价不一致所导致的基准错配风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华夏银行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管理室副经理罗瑜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对当前利率走势的判断,加强对重点业务重定价期限的管理。通过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TP),科学确定每类业务的资金转移价格和相关成本分摊,利用FTP引导经营单位定价,增强对利率风险的敏感性。
加快业务转型是根本
“在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情况下,银行一般有两个办法来应对,一是‘以量补价’,加大贷款投放规模,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保持整体收入的平稳;二是追逐高风险、高收益资产。”曾刚坦言,在目前强监管背景下,银行业进行高风险套利的通道已走不通,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则是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背景下银行的最优选择。
罗瑜认为,加快业务转型调整、拓展资产投放的“能力圈”,是银行机构确保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平稳过渡的根本之策——在客户结构上,摒弃“只惟大小,不惟优劣”的发展理念,做好客户下沉,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优质中小微客户倾斜,由“向规模要效益”转向“向质量要效益”;在行业结构上,做好行业研究,逐步加大对新兴战略性行业等高附加值行业的信贷投放,平衡传统优势行业和新兴行业的投放结构,实施错位竞争,形成比较优势。
事实上,这与政策层的引导方向不谋而合。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传导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LPR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妥做好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长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坚持稳中求进,稳健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水平待提高
曾刚认为,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对不同规模银行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其客户基础雄厚,风险管控能力较强,各方面影响可控;对于小型银行来说,则亟待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夯实基础。
“为了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小银行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改造,开发利率定价模型,以对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定价;其次,应进一步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综合经营能力和效率,通过降低成本的方法减少净息差缩窄的风险。”甄新伟表示,要实现存量贷款“换锚”的平稳过渡,将市场化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对小型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短期内需要在管理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等方面作出及时调整,并切实传导到基础业务环节或单元。
长期来看,包括LPR形成机制改革在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将重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体系。专家认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主要靠价格战而非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各家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严重,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活力缺失。LPR形成机制改革考验银行差异化竞争能力,这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步骤。
曾刚预测,未来,银行发展的差异化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息差收窄意味着需要去寻找息差以外的收入来源。规模相对较大的银行实现综合化发展,而很多中小型银行可能就会专注于某一类客户,提升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精准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