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投资重仓国企改革板块 平庸和精彩交替
摘要 8月21日晚间,上海家化公布2018半年度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家化录得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40.89%。靓丽的净利增长背后,市场却仍然感到担忧——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仅0.01%。同时,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6%,销售收入的增速不及销售费用的增长,存货同比增长56%,存货周
8月21日晚间,上海家化公布2018半年度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家化录得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40.89%。 靓丽的净利增长背后,市场却仍然感到担忧——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仅0.01%。同时,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6%,销售收入的增速不及销售费用的增长,存货同比增长56%,存货周转大幅放缓。 受业绩不及预期的影响,8月22日上海家化低开低走,开盘半小时后跌停,收于30.54元,创下近一年来的股价新低。在上海家化的半年报中,重阳投资的三支基金仍然在十大股东之列。旗下重阳战略才智基金二季度增持800060股,重阳投资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56%。自2015年7月31日重阳投资举牌上海家化以来,坚守三年。能否换来超额收益,答案恐怕还要继续等待下去。 重仓上海家化逾三年 2015年,在重阳投资举牌上海家化前,上海家化刚刚完成大股东股权变更事宜,平安人寿从平安信托手里接管上海家化。 在此之前,上海家化原属于上海国资委,拥有六神、佰草集、美加净等知名国产日化品牌。2011年,上海家化集团进行国企改革,平安信托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以51.09亿元竞购了上海家化集团100%股权,间接成为上市公司单一大股东。2013年,平安与葛文耀所领导的原管理层矛盾爆发,同年11月,冲突以葛文耀的黯然离去收场。 但人事动荡才刚刚拉开序幕,随后两年,公司管理层几经动荡,原总经理被免职,高管陆续辞职,平安入主前的管理层遭遇大换血。2014年起,这家曾被许多机构看好的蓝筹股,业绩增速开始放缓,甚至2016年全年净利润负增长。公司股价也从2015年6月17日的49.95元一路跌下,2017年1月16日盘中创下25.06元的新低,半年内几近腰斩。今年以来,上海家化的股价曾在一季度有所抬升,但4月7日盘中创下47.02元的近三年新高之后,形势跟随市场动荡也急转直下。今日走出跌停,又落到近一年来的新低。 2015年4月21日至2015年7月30日,重阳股份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共买入上海家化股份3395.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5%,达到举牌线,买入价格区间在37元至47元之间。尽管此后三年间,上海家化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股价经历几重过山车,但重阳投资仍然坚守阵地。 重仓国企改革的私募先行者 与其他众多公募派、券商派出身的私募大佬不同,重阳投资算是如今百亿私募基金当中,真正伴随着私募基金在国内一路发展起来的先行者之一。 1996年,重阳投资的创始人裘国根离开原来的君安证券,在深圳注册衣马投资,为熟人接受资产管理业务,属于代客理财的模式,彼时私募行业还没有阳光化,通常这样的业务模式会被叫做地下私募。直到2004年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成立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地下私募才走上阳光化的道路。 2006年至2007年间,A股经历了一波大牛市,裘国根以金融和地产为主线,重仓的万科A、吉林敖东、长江电力、白云机场、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为裘国根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也让成立于2001年的重阳投资声名鹊起。 2008年8月,重阳1期发行,这也意味着重阳投资转型为阳光私募。从自有资金管理拓展到面向客户的资产管理,异于其他基金管理人的发展路径,使得裘国根积累了不少先发优势。2011年,重阳投资规模就突破百亿,成为国内首批管理规模破百亿的私募基金。 多年管理自有资金的经验,让重阳投资对亏损十分敏感。裘国根曾说: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大亏,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复合增长率。追求绝对收益,让重阳在做判断时,对经济波动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非常谨慎。 纵观历年来重阳投资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的股票,除了上海家化外,还包括长江电力、复星医药、宝钢股份、云南白药等多家上市公司,甚至回溯裘国根过去的持股,大多集中在国企改革领域。 重阳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表示,未来国企改革领域仍然是重阳投资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国企改革公司,我们主要聚焦于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竞争资质和发展潜力,能够通过国企改革激发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发挥企业增长潜力,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当然,国企改革也并不会一番风顺,一蹴而就,企业发展和变革过程中一定会存在曲折,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对国企改革的长期信心并未改变,而国企改革作为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也是不会变的。 市场本身应该还会有一个反复震荡筑底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夯实市场基础,问及对于A股下半年的策略时,陈心表示,下半年重阳的投资策略与年初制定的全年的投资策略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投资的角度,基于深度价值研究,把公司选好。市场低迷,正是中长期布局优质公司的好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