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能力增强

来源:金融时报 2020-01-22 16:45:29

摘要
2019年以来,一系列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举措陆续落地,效果也正在显现。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3.08万亿元。“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金

2019年以来,一系列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举措陆续落地,效果也正在显现。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3.08万亿元。

“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结构持续优化。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在保持灵活适度的前提下,重点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市场化机制作用,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从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信贷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一是加大对公司类贷款投放;二是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业放贷能力与意愿有所增强,通过加大对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发挥了金融在“六稳”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45万亿元;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9.45万亿元。

“2019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虽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但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加大对公司类贷款投放,特别是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新增公司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56.2%,较上年上升了4.83个百分点;二是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67.4%,较上年末上升了2.16个百分点。”温彬分析称。

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19亿元。2019年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这实现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的目标。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三项余额合计占比为8.9%,较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表明‘影子银行’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温彬说。

温彬还表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余额合计占比为24.3%,较上年上升0.6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融资结构优化;另外,从去年12月份起,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联动发挥逆周期调节效果。

银行运用资金能力增强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末M2余额为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回暖。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M2增速回暖和信贷平稳增长,是央行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管理工具,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的结果。

当前,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银行具有顺周期经营特点,要增强银行信贷意愿必须给予政策鼓励。为此,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LPR形成机制。

“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加上外部风险有所减弱,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2019年11月份、12月份部分经济数据有转暖迹象,市场预期逐步偏向正面。银行贷款投放、债券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继而推动M2增速上升。考虑到逆周期政策将持续发力,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尤其今年初银行贷款额度较多,剔除春节因素影响,预计M2增速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银行研究院梁斯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8月央行启动LPR改革以来,LPR报价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但效果尚不明显,最终贷款利率走势与市场利率并不完全趋同。对此,梁斯认为,一方面,8月份以来LPR报价整体处于下行趋势,市场也普遍预期LPR报价将持续下行,出于节省利息支出目的,部分企业选择延期贷款,这对LPR效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出于早放贷、早收益的目的,银行一般会在年初加大放款力度。而由于去年下半年银行贷款额度有限,提高了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PR改革的效果。

“近期经济有转暖迹象,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向好,银行信贷额度充足,LPR改革效果将开始显现,市场利率与最终贷款利率联动效应将增强。”梁斯表示。

继续加大“输血”实体经济力度

《金融时报》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获悉,2020年商业银行将继续调整信贷结构,“输血”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工商银行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经营目标与调控取向以及重点工作作出安排。工商银行强调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在调控取向上要统筹协调好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与防风险、保持盈利能力与保持资产质量、提高市场份额与控制经营成本的关系,增强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适应性。

中国银行2020年工作会议强调,要揪住痛点、难点,攻坚克难,打好科技改革、数据治理、智慧运营和网点转型、场景建设、防范化解风险五项重点战役。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撰文称,2020年将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

业内专家预计,未来,银行信贷投向将主要集中于基建、先进制造业和小微企业。一方面,基建领域、先进制造业是未来银行贷款业务的重头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或将超高速增长,大型银行服务重心将进一步下沉,中小银行则将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