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债市策略展望:流动性合理充裕 操作守攻有度
摘要 研判债券市场运行首先需要对基金面作出判断。展望2020年,稳增长仍然是政策着眼点。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笔者预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2020年有望继续回升,“房住不炒”总基调延续,2020年上半年地产投资仍有竣工支撑,预
研判债券市场运行首先需要对基金面作出判断。展望2020年,稳增长仍然是政策着眼点。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笔者预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2020年有望继续回升,“房住不炒”总基调延续,2020年上半年地产投资仍有竣工支撑,预计缓慢下行。制造业或从去库存转向补库存,融资环境将继续改善。地产后周期带来相关消费增加,汽车消费增速也有望从底部回升。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自2015年专项债启动发行以来,专项债净融资量占地方债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专项债券首次被允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专项债配套融资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基建类项目的资本金要求有所下调。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发行量,专项债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2019年货币政策突出逆周期调节,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引导融资成本下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逆回购利率小幅下调,流动性总体偏充裕。2019年5月底,包商银行被监管层接管,同业刚兑被打破,银行主动负债水平也有所回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预计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
利率债:交易盘短期保持谨慎
回顾2019年利率债市场,利率债收益率表现出宽幅振荡状态,振荡中枢整体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振荡区间为3.0%至3.43%,10年期国开债的振荡区间为3.45%至3.87%。
利率债市场第一次调整出现在2019年4月份,这主要受当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较好、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影响。随后5月份发生包商银行事件,部分经济数据重新下行,流动性再度宽松,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利率债收益率再度下行至前期低点下方。进入9月份后,利率债收益率重新上行。11月,央行调降MLF利率,推动收益率再次下行。12月,利率债收益率所处的分位数水平较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基本处于20%至40%的历史分位数水平,中长端所处分位数相对更低,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国开债各期限隐含税率分化加大,1年、3年期隐含税率压缩至历史低位。
从影响2020年利率债市场走势的利多因素看,一是2020年宏观经济面的下行压力。二是债券收益率相对吸引力仍然较强。2019年以来,随着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再度宽松,负利率债券规模继续扩大,而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相对而言仍然较高,中美利差维持在较高水平,境外机构有望继续增持国内债券。三是从资产配置情况看,2020年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银行理财或对老产品进行处理,同时非标资产陆续到期,国内金融机构对债券的资产配置需求或有上升。
2020年影响利率债市场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政策稳增长诉求较强,逆周期调节政策或加码,对债券市场形成利空;第二,尽管利率长期下行的趋势较为确定,但短期内,由于基建投资持续回升、制造业投资在库存周期拉动下低位企稳,地产投资韧性较强,2020年上半年经济可能出现小幅回暖,对债券市场形成利空;第三,较高的CPI数据或延续至二季度;第四,外需不确定性下降;第五,2020年一季度债券供给压力较大。2020年地方债额度已部分提前下发,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2020年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可能扩大。按照2019年发行节奏,一季度地方债供给压力较大。
展望后市,2020年下半年地产投资的不确定性较大,由于销售和土地购置增速较低,可能推动下半年地产投资走低。整体而言,短期内建议交易盘保持谨慎,配置盘可在利率调整至前期高点附近时逐步建仓,久期控制在中短期。若市场情绪较差,可利用利率互换或国债期货对冲利率上行风险,下半年需重点关注地产投资下行的拐点。
信用债:确定性主体可配置
2019年,信用债市场受到基本面、流动性等多重因素驱动,信用债整体走出收益率下行、利差压缩的态势。2019年12月,信用利差已至历史偏低水平,期限利差则变化不大,信用债主体资质分化,民企评级下调情况延续。由于违约主体增加、违约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机构对于择券的预期趋于一致,偏向于产业龙头的债券。
后续信用债配置方面,可关注具有隐性债务置换背景或相关确定性政策的主体。产业债方面,地产不仅是周期性行业,也是政策敏感型行业,在融资渠道收缩大背景未改变情况下,建议谨慎介入;根据偿债能力分析及A股产业融资导向,建议关注医药生物和电子、终端消费方面的企业。在充分评估银行资产质量、监管指标及地区财力的情况下,可关注中小银行同业存单、资本补充工具等金融类债券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