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保险公司送礼、送服务电话后他们损失了好几亿

来源:大猫好规划 2020-02-11 08:29:10

摘要
在家憋得难受的时候看到这个,真是一言难尽啊。随着复工,猫妹不得不提醒大家一件事,那就是骗子们憋了这么久,只会更疯狂的骗来弥补不能开工时的损失。●“喂,X女士,您好,我是保险客户服务部的,为答谢老客户,邀请您来领取一份礼品。”●“哦?您是哪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部啊?”●“我们服务很多保险公司。”●“到

接到保险公司送礼、送服务电话后他们损失了好几亿

  在家憋得难受的时候看到这个,真是一言难尽啊。

  随着复工,猫妹不得不提醒大家一件事,那就是骗子们憋了这么久,只会更疯狂的骗来弥补不能开工时的损失

  “喂,X女士,您好,我是保险客户服务部的,为答谢老客户,邀请您来领取一份礼品。”

  “哦?您是哪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部啊?”

  “我们服务很多保险公司。”

  “到底是哪家?”

  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平安、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新华、泰康……”

  那边报菜名一样报出来一串儿保险公司名字,而且都是“大”公司。

  “喂,X女士,您好,我是保险公司客户服务部的,想为您办理一下保单升级。”

  ……

  这类电话猫妹真的是接了不少。

  猫妹一不贪图那些鸡蛋、假金币;二不需要他们提供服务,要论专业性,猫妹甩他们三条街。所以猫妹以为这些人只不过是想吸引老客户去买点新保险,所以后来再接到这类电话,就直接挂了。

  现在想想,真是天真了。现在骗子的胃口可比卖点保险赚几百几千的佣金大多了。

  现在这些“免费送礼”、“提供服务”的电话,都是奔着几亿几亿的“小目标”骗去的。

接到保险公司送礼、送服务电话后他们损失了好几亿

  保险业内,对这种打电话、发短信邀请客户的行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外部违规邀约”

  早几年,这种外部违规邀约一般是个别中小保险公司或销售公司,假借大型保险公司的知名度,邀请其客户过去,假送礼、假服务,真推销,推销的一般就是自己公司的保险。

  这两年,外部违规邀约的主体虽然还有保险公司或者保险销售公司,但已经加入了新的力量,那就是各种“理财公司”

  这些“理财公司”的人通过各种方式,约到保险公司的客户后,就在客户面前拼命诋毁保险公司的产品不好,然后以“高息产品”诱导客户退保。

  很多人在不明情况下,轻易相信了他们的话,去找保险公司退保。如果退保不顺利,这些公司还可以出面帮忙“协调解决”问题;如果退保损失高或者客户不愿意退保,他们还会教客户办保单贷款把钱“套”出来。

  等退保或保单贷款成功,这些钱就会马上流入“理财公司”的“高息产品”。

  至于这些“高息产品”是不是真的高息、真的靠谱,恐怕就得打问号了。

  2018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就公布了一起退保理财的诈骗案:

  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期假冒保险公司名义,通过信函、短信、电话诱骗保险公司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最后崩盘

  后经查实,上海捷量的受害人经查有8000多位,被骗金额超过3亿元。这8000多人不但失去了保障,而且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时至今日,这8000多名投资者仍没有等到资金返还的信息。

接到保险公司送礼、送服务电话后他们损失了好几亿

  猫妹总结了一下“退保理财”骗局的几个关键特点:

  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骗钱,所以他们会找“有钱人”下手。

  对应到保险产品上,就是那些持有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因为这类保险产品保费高,退保金额也大。

  至于骗子是怎么拿到客户信息的,有几种途径:

  内鬼,这个渠道是最精准的。比如2019年7月,上海浦东分局梅园新村派出所接到一起退保理财案件,非法机构对客户诸如保险单号、投保日期、客户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都一清二楚。经警方查证,正是一家保险公司总部的两位工作人员卖给骗子的。

  另外,还有一些保险从业人员,比如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员工,乃至高管,涉嫌其中的。

  比如北京银保监局就批露过,2019年在北京地区保险行业就发生了两起保险从业人员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司法案件,甚至有保险公司退休高管涉案的情形。

  还有一种,就是广撒网。比如雇佣一些话务员,或者发送短信、微信,通过大规模撒网的方式来寻找受骗对象。这种方式虽然费时费力,但只要量足够大,就必然会有固定比例的受害者上钩。

  这些人主要以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为诱骗对象。

  一般来说,年轻人没钱,中年人接触的信息多,投资渠道多,而且警觉性比较高,所以,有一定积蓄但警惕性低而且容易被小便宜忽悠的老年人就是他们最好的诱骗对象。

  比如上海捷量“退保理财”骗局的受骗对象中,8成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利用多种手段蛊惑退保。

  骗子的手段也花样百出,比如他们通常违规使用保险公司的企业名称与商标,谎称自己是保险公司上级单位、集团内单位、子公司、保险公司售后服务部等工作人员,通过办理保单升级、差利返还、生存金及红利领取等业务的名义把人骗过去,然后诋毁保险公司的产品不好,再以高息的产品诱导客户退保买理财产品

  比如有报道称,鸿*汇金(并购项目事业部)客户经理就谎称其公司为险企分红险的项目方,只针对需要办理“分红核算”的客户做售后服务,服务目的是检视分红盈利情况,如果盈利情况达不到预期将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定制“弥补方案”。

  这些“弥补方案”无外乎让客户退保或者保单贷款,套取资金后转购非法理财产品。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一般来说,骗子会在一些写字楼租用场地,而且还都布置得像模像样,来接待上门的保险客户。比如有报道称,北京的金运大厦、金海商富中心、悠唐广场、佳兆业广场、朝阳门外大街26号楼,都有这些骗子的办公地点。

  这些骗子的警惕性也是相当的高。

  比如一些保险公司就接到线索派调查人员去调查取证,但是一旦调查人员无法提供电话或短信证明,无法提供有效保单供其查询,就会引起违规邀约公司的怀疑,因此无法获得有用证据信息,甚至连保险公司调查人员也常处于不安全处境

  这些非法机构还会故意把注册地和经营地设在不同的管辖区域,给警方办案带来麻烦

  而且骗子平台一旦发现风声不对,察觉到什么,就马上会转移阵地。比如有些办公地点就人去楼空,只剩下十几家保险公司的名签四处散落。

接到保险公司送礼、送服务电话后他们损失了好几亿

  在这些“退保理财”骗局中,主要受害者是保单持有人对保险公司来说,除了少部分经平台协助而“全额退保”的客户外,保险公司没啥直接经济损失

  至于保险公司名誉受损等间接经济损失,现有的监管和司法手段对这类骗局的作用十分有限。比如在捷量理财案中,尽管有保险公司对捷量理财提起了诉讼,也胜诉了,但却只是以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为理由,获得的赔偿金额和损失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而且对保险公司来说也有苦衷,他们并不是执法机构,调查取证的难度也很高,调查员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不调查就不会出事儿,但如果调查员出了事儿,保险公司还得管

  所以,在这种事儿上,保险公司的主观积极性并不高。也因为这样,保险监管部门也在强调,保险公司要“履行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开展风险治理专项行动、实施监管联动、营销员警示系统等进行防范

  有监管和保险公司、司法机关助力,肯定后面对骗子的打击会越来越严厉,但想不被骗,眼下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的警惕性足够高

  接到手机、固话打来的“客服电话”一定要小心,拿不准的事情,比如保单分红、保单升级,可以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

  如果跟“服务人员”见面,你可要求他出示职业资格证,并拨打保险公司官方电话来核实该人员身份。

  另外,而且各家保险公司是不会主动劝客户退保去购买新产品的,更不会不务正业卖理财产品。而且目前正规保险产品的条款均附带有二维码,客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核实产品的真实性。

  钱越难赚,骗钱的就越多。大家真的要小心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