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开门红”首月战绩收官 保费增速两极分化
摘要 作为每年保险公司冲刺业务规模的重要关口,“开门红”首月保费战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而今年在叠加疫情影响因素下,保险业“开门红”走势几何更成为舆论焦点。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月23日,五大上市险企1月保费收入情况已披露完毕,从各项业务情况看,寿险业务出现明显分化,首尾相差超60个百分点;财险业务方
作为每年保险公司冲刺业务规模的重要关口,“开门红”首月保费战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而今年在叠加疫情影响因素下,保险业“开门红”走势几何更成为舆论焦点。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月23日,五大上市险企1月保费收入情况已披露完毕,从各项业务情况看,寿险业务出现明显分化,首尾相差超60个百分点;财险业务方面,“一哥”人保财险开局“失利”,保费收入增幅创近十五年最差。相较之下,“黑马”健康险业务则依旧涨幅明显。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开门红”首月战绩分化与各家保险公司的战略不一有关,分化的现象或在短期持续,长期而言,各项业务的发展仍会趋于正常。
“开门红”战略不一 寿险业务两极分化
从整体保费数据来看,虽然受到近期疫情影响,但五家上市险企新年首月仍旧实现保费收入同比正增长,由2019年的4965.6亿元增至今年的5284.35亿元,增长率约为6.42%。不过,具体到各家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情况,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作为“开门红”主力的寿险业务更是如此。
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华保险(601336,诊股)、中国人寿(601628,诊股)和中国太保(601601,诊股)3家上市险企的寿险保费收入维持涨势。其中,新华保险更是实现了54.07%的同比涨幅,由199.29亿元增至307.04亿元。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也分别上涨22.62%和0.6%。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人保寿险和平安人寿首月战绩略显暗淡,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从增速比例来看,首尾2家公司相差了67.81个百分点。
对于寿险保费增速出现分化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主要与各家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开门红”启动时间的早晚以及对“开门红”的重视程度有关联。
朱俊生指出,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2家公司的战略在近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对规模的重视程度比之前明显提高,公司在“开门红”的时候,也比别的公司动手更早。因此,1月的保费收入增长较快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北京一位保险从业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提前了“开门红”的时间,大约在2019年10月就已开始预售,因此1月新单保费收入几乎未受影响。而其它险企多选择维持此前的节奏,从2019年12月才开始准备。该人士也指出,随着近年来监管鼓励“保险姓保”,强化保障属性,部分险企也逐步淡化“开门红”,选择将新单保费收入均匀分布在各个月份,也就导致了1月数据较此前同比下降。
财险“一哥”惊现负增长 健康险“黑马”依旧
与寿险业务相似,1月财险业务保费收入方面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数据显示,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分别实现14.83%和7.24%的同比增长,身为“财险一哥”的人保财险却“首战”失利,同比小幅下跌3.33%。而2019年同期,人保财险实现了31.18%的保费增速,领跑财险业。
这也创下了自2006年以来人保财险的首月最低增速纪录。北京商报梳理发现,除了今年以外,自2006年开始,人保财险仅有两个年份出现首月保费下滑的情况,即2011年和2012年分别同比下滑0.99%和0.47%。
“人保财险首月保费下滑,除了与去年同期保费基数高有关外,还与疫情下新车购置后移造成保险业务出现下滑不无关系。同时,疫情造成企业开工受限、物料受阻、盈利减少,使得相关险种均受到负面影响。”某财险公司负责人分析道。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还表示,财险往往偏短期,因此,客户流动性远远高于人身险公司。中国人保(601319,诊股)因其体制机制的特殊性,市场调整相对慢于中国平安(601318,诊股)等保险公司。不过,在谢远涛看来,1月保费收入的下滑不会对后续保费规模增长造成太大影响。
不同于寿险和财险业务的分化局面,被视为保险业“黑马”的健康险业务在今年1月仍旧保持较高的增速。具体来看,1月人保健康保费收入达到48.88亿元,同比增长23.06%;平安健康更是在2019年1月同比翻番达到7.39亿元之后,今年1月再度增长72.53%,保费收入进军两位数,达到12.75亿元。
“健康险的发展,其实是延续了过去的趋势。”朱俊生坦言,“这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费用的攀升,公众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健康方面保险意识的增强都是有关系的。” 朱俊生表示,从发达国家来看,人口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之后,险种结构也会出现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与健康相关的业务占比会提高,而目前这个趋势在中国也比较明显。
疫情短期冲击 长期部分险种有望反弹
虽然上市险企1月保费收入分化情况突出,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情况仅会在短期延续,就长期而言,各项业务的发展仍会趋于正常,且部分险种的保费收入有望在疫情后出现反弹性增长。
东方金诚分析认为,整体来看,疫情对保险行业短期保费收入负面影响较大,但车险、寿险、健康险等保费需求不会消失,疫情结束后将迎来反弹,且疫情将唤醒居民的健康保险意识。疫情缓解后,增强的保险的意识转化为保险购买,有助于健康险实现较大的反弹。
首创证券也表示,财险业务方面,因新车销售受阻使得车险收入短期增速承压,疫情缓和后,预计新单将有一定反弹回升,之后保持缓慢增长趋势;非车险方面,受其他行业影响导致投保数量下降,进而影响非车险短期保费收入,但长期增长趋势并不会受到影响。
而对于上市险企的业绩影响,谢远涛认为,疫情会通过影响收入进而影响保费,但是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保险意识的唤醒,国家层面的保障与正确引导,还会推动保险收入增长。因此,一季度上市险企收入的波动不会太大。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疫情过后,对健康险、寿险的需求会有一个报复性增长。数据显示,非典疫情缓解后,健康险单月保费收入迎来迅速反弹,2003年5 月、6 月和 7 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长 3.09、2.65 和 1.58 倍,远高于前后两年同期水平及同年其他月份水平;同期寿险分别同比增长19.81%、48.74%和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