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出口企业临五难 化解压力业内提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摘要 作为进出口大国,疫情肆虐下,我国外贸企业运营也有所冲击。2月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在政策层面被频频提及,将其定位为化解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的有利抓手。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外疫情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企业将发挥更大的补偿和支持作用,要进一步扩大短期险覆盖面,出台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提高承保效率,创新承
作为进出口大国,疫情肆虐下,我国外贸企业运营也有所冲击。2月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在政策层面被频频提及,将其定位为化解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的有利抓手。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外疫情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企业将发挥更大的补偿和支持作用,要进一步扩大短期险覆盖面,出台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提高承保效率,创新承保模式,帮助企业加强出口风险管理,减少损失。
此外,伴随经济发展,外贸企业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有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供给的必要性。业内专家建议,应结合财险公司实际情况适度放开,加强主体资质审核,在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创新承保模式上,既需要保险公司的创新,更需要投保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增加在非传统风险方面的保险投入。而疫情带来的风险教育,也有望成为我国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补偿支持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护航稳外贸、稳预期
据了解,当前,绝大部分外贸企业存在出口企业面临复工难、运输难、交付难、接单难、融资难等诸多难题,如何发挥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对稳外贸、稳预期的积极作用,也成为当前关注重点。
2月21日,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承保效率,创新承保模式,帮助企业加强出口风险管理,减少企业损失。支持出口重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疫情造成全国范围内长时间停工、停运,部分国家对加强对我国产品检验检疫措施、限制航班和人员进入等措施,对我国制造类、建筑承包类、交通运输类外贸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中国自保网执行董事曹志宏对蓝鲸保险分析称。
当前,外贸企业造成的损失主要集中在订单取消损失;外贸企业营业中断造成日常运营成本损失;合同无法履约造成违约责任损失,合同项目延期造成损失等四方面,而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海外买方违约责任保险以及海外政治和商业风险,能承担企业部分损失。
曹志宏指出,随着我国各省疫情的好转,国外部分国家却出现疫情蔓延的趋势,“将给我国外贸企业造成影响的时间更长,涉及企业面更广,生产经营不确定性更大,预期损失更为严重。随着国外疫情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企业将发挥更大的补偿和支持作用”。
据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是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也是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支持出口政策手段。
早期人保财险、中国进出口银行都曾负责办理出口信用保险。2001年,中国信保正式成立,成为国内唯一的专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与合作。之后,中国信保接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担子”,进行专业化运营,主要产品服务包括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国内信用保险、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和再保险等。
随着信用保险经验的积累、承保范围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商业化进程加快,商业信用保险也成为整个出口信用保险体系中的一部分。
2014年,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大地保险、太平洋(601099,诊股)财险试点经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逐渐形成多元化格局。
疫情爆发以来,出口企业面临无法按期出运、收汇问题,正常经营受到挑战,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对化解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有积极作用,各方也在研究,如何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拓展力度,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扩大覆盖面、创新承保模式,更需调动企业风险管理积极性
进一步聚焦,根据政策指示要求,目前业内已在建立受疫情影响企业需求快速反应机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重点支持服务,应保尽保,加强对订单被取消等风险的保障,开辟理赔绿色通道,应赔尽赔、能赔快赔。
同时,加大对暂时遇到困难但有订单、有市场、有信用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保费费率,简化报损、索赔程序,对受疫情影响未及时缴纳保费的出口企业,合理缓交保费,在定损核赔时予以酌情处理。
有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通过完善“政府+银行+信保”模式,也可进一步扩大短期信用保险覆盖面,譬如,出口企业在政府、银行、信保的三方支持下,将应收账款或将保单赔款权益抵押转让给银行,获得银行低息贷款,缓解资金问题。
央财国际研究院院长陈辉建议,监管可积极调动其他财险公司参与到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
相对之下,曹志宏持有更为谨慎的观点,“出口信用保险是专业性较强的险种,对于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求较高,不应‘一刀切’地面向所有中小保险公司放开”,其表示,现有大多数中小财产险公司不具备经营信用保险的技术能力和资本实力,应结合保险公司实际情况适度放开,加强对经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资质审核。
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投资的扩大,我国外贸企业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有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供给的必要性。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宽监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供给,鼓励保险企业创新。
“但更重要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还应注重提高外贸企业的风险的风险意识”,在曹志宏看来,此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因成本的原因,未投保信用保险和营业中断保险,故而在风险发生后,带来极大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创新承保模式,既需要保险公司的创新,也需要投保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增加在非传统风险方面的保险投入。长期以来,财险行业主要以车险和财产险等传统产品为主,对于信用保险、营业中断、责任保险等创新型险种重视不够,此次风险教育,也有望成为我国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