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重阳等知名私募谈当下:这些行业是难得投资窗口期

来源:新浪综合 2020-03-04 09:37:56

摘要
随着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美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行,但在周一,美股出现报复性反弹,三大股指涨逾4%,道指飙升近1300点。A股市场也同时迎来强劲反弹,今天,沪指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大关,收报2992.90点,本周两天,已经上涨3.91%。两市已经连续10个交易日成交总额超万亿元,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随着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美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行,但在周一,美股出现报复性反弹,三大股指涨逾4%,道指飙升近1300点。

  A股市场也同时迎来强劲反弹,今天,沪指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大关,收报2992.90点,本周两天,已经上涨3.91%。

  两市已经连续10个交易日成交总额超万亿元,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2015年。

  在当下时点,美股后续走势如何?反弹势头能否持续,A股市场是否已经走出独立的行情,市场大热的科技类板块,现在是布局的良机吗?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包括拾贝、重阳、源乐晟、中欧瑞博、世诚投资等在内的明星私募机构3月观点和操作:鉴于最新情况,有的私募进行了减仓,有的对持仓进行了调整,减少了恢复遥遥无期并且不确定性高的投资,在线+、电子科技、银行、教育、医疗和消费上成为配置重点,有的机构并做了套保对冲。

  他们认为,虽然市场收复失地,创业板指数领涨全球。但是,截至2月底,今年其实只有1420只股票上涨,2314只股票都是下跌的,50只股票横盘,下跌股票占比高达61%,所以现在还是个结构性市场。

  而且科技成长与传统周期、消费股之间的巨大裂口在这两个交易日已经出现收敛,A股未来可能先于海外市场走出行情,但同时,中短期依然存在几个风险,被市场所忽视。

  拾贝投资:已进行调仓,中国经济和市场可能是率先走出来的

  一些半导体公司市值已经肉眼可见的贵

  2月下旬开始,大家从关注中国复工逐步开始担忧全球疫情的变化,关注点从供给转向需求,由于其他国家很难实施中国式的强有力防控措施,疫情的走向变得不可预测,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原先预期,如果3月开始快速复工,全年经济目标仍有机会完成,一季度的受损可以通过消费回补和相关的刺激政策来弥补;不过在2月底的时候,这个假设增加了一点来自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们原先假设的速战速决变成了持久战,如果是持久战,就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的预期,增加企业现金流不好的预期,对总需求有很大不确定性,并会对局部环节带来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全球投资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和市场可能是率先走出来的;放眼全球,美债收益率一度创下历史新低,美股股息和债收益差经过下跌处于很有利的位置,中国的沪深300在12倍左右(我们相信对这些公司而言,疫情更多是一次性冲击),我们的债券收益率也回到2016年低点区域,股票的长期吸引力依然是很强的。

  我们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在半导体为代表的一些技术类公司上。对比英飞凌(功率半导体),索尼(摄像头芯片),silergy(电源管理),qorvo(射频前端),AMKOR(晶元封测),联发科,国内对应公司的市值已经肉眼可见的贵,有些甚至直接超过了这些公司。

  指数基金行业ETF的爆发性增长叠加投资人的追涨杀跌和没有做空机制抑制短期估值的过渡拉伸,是很容易产生风险的。现在的矛盾是整体不贵,但是局部有些很离谱。

  因此,我们对组合做了调整,减少了恢复遥遥无期并且不确定性高的投资,我们更加关注疫情以后能够留下的东西,比如更高更快的行业集中度,比如在线+给相关公司的机会,比如同行中优秀的管理应变能力,比如同等宏观假设下行业景气度非常确定并且自身进步很明显的公司等。

  整体上我们仍保持了积极的投资心态,主要投资在互联网服务、电子科技、银行、教育、医疗和消费上,并做了部分对冲。

  重阳投资:海外市场正在对疫情负面冲击进行定价

  成长股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带来超额收益

  海外市场正在经历类似春节前后中国相关资产的恐慌式下跌,市场正在对疫情的负面冲击迅速进行定价。鉴于疫情的性质,我们认为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冲击是短期的,但市场调整的时间和空间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韩国和意大利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控制人口流动措施,但根据前期中国的抗疫经验,上述国家目前采取的措施仍然不足,短期内海外疫情扩散的势头可能还会延续。

  幅度上,标普500指数自高点跌幅达10%多,CBOE波动率指数VIX也在升高。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海外市场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但可能已经较大程度上对负面信息进行了定价。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换引擎”的关键节点,而经济模式的转变必然伴随融资模式的转变。同时,针对投资方的改革着眼于提升资金的质量。投资期限长、投资目标理性的资金质量高,反之质量低。这一改革已在目前A股的韧性中初见成效。

  优质成长股可能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回顾过去不难发现,成长股在2016-18年的三年中持续下跌、跑输市场,大批高杠杆、高质押率的企业在2017-19年三年的去杠杆中已经出局。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去杠杆和经济下行导致的信用收缩也已经接近尾声。

  中欧瑞博吴伟志:美联储不会坐视美国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恐慌

  通过减仓与套保降低风险敞口

  我们坚信,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疫情最终还是一定会被控制住的,关键是时间与代价。从中国公布的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环比出现断崖式下跌,这就是中国“战疫”不可避免的代价。

  虽然短期市场很恐慌,但是我们还是相信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全球疫情终将被控制,因疫情影响的全球经济也将得到恢复。并且,我们坚信美联储绝不会坐视美国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的恐慌,并且疫情迟早会受到控制的。因此,阶段适当谨慎是有必要,恐慌大可不必。

  疫情方面,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中国“抗疫”战争已经从摆在最重要的位置逐渐转向防控与经济恢复并重阶段。

  A股市场近期走势明显强于海外,我们认为是有理由的。

  首先,中国的疫情最先发现,并且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目前每天新增病人已经大幅小于治愈人数,而海外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并且未来拐点何时出现尚难以预见,因此情绪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在货币政策空间与信贷环境方面,我们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最舒服的位置。一方面,在过往几年主要经济体持续货币宽松的时候,我们在进行去杠杆与稳杠杆的工作,利率有更大的下行空间,阶段性有加杠杆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条件。

  中国的举国体制本身应对危机就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包括大量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虽然受到这轮疫情的影响巨大,但是在央行和银保监会统一指导下,商业银行一致采取了“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逆周期信贷政策,多数企业的资金链条不会有问题,企业的生产服务在疫情结束后也将很快得到恢复。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有空间有力度。最新的中央会议定调,今年的经济目标不变,那疫情过后今年剩下的时间内,需要加倍努力和投入才能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这种局面在各经济体中是难得见到的。

  国内方面,虽然各个方面情况好于海外,但是在海外资金深度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况下,A股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性是存在的。

  在海外风险释放的高潮阶段,A股逆势走强的概率不大,更大概率是在此期间跌幅远小于海外,待海外第一阶段系统性风险释放后,A股在海外反弹时会更加强劲。基于各方面不确定性,我们国内基金也适当通过减仓与套保的方式阶段性降低了一些风险敞口。

  源乐晟:未来半年中国将出现政策面的“三松”

  现在是个结构性市场

  现在来看,全球几个经济体的疫情刚刚开始起来,处于中国春节前的阶段,而处于这个阶段的投资者是最恐慌的。

  但一旦大家看到拐点,市场就会像春节后的A股市场那样迅速反弹。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尤其是服务业和消费以及出口相关的产业链,受冲击更大。不过幸运的是,不管全球疫情的拐点出现在3月份还是4月份,疫情毕竟是一次性冲击。我们预计从3月份开始,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将从原来的“抗疫情”,迅速转变为“保增长”。

  目前来看,上半年经济压力巨大。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政府为了保增长能够动用的政策只能是一方面尽快恢复消费,同时,大力刺激投资。

  所以,我们可以预期,未来半年,中国将出现“三松”,即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宽松以及可能的房地产政策的实质性“放松”,3月份中上旬预计还有一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我们预计复工/复产将在3月进入加速爬坡期,经济预期相较2月将出现明显好转,进入快速恢复期,3月各项经济数据的大幅反弹是大概率事件,预计在4月基本回归到正常水平,这是国内相对于海外的最大优势。

  对很多公司而言,疫情会让其降低20%的利润预期。但就总体而言,疫情只会让消费延后而不会消失,所以2021年的盈利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所以,在流动性充裕和资产荒的情况下,好公司受到一次性疫情冲击可能就是个买点。

  今年以来,A股市场,特别是创业板指数领涨全球。但是,截至2月底,今年其实只有1420只股票上涨,2314只股票都是下跌的,50只股票横盘,下跌股票占比高达61%,所以现在还是个结构性市场。

  今年以来,医药、科技、新能源行业涨幅比较明显,而消费、周期、金融、地产、制造业等传统类股票却明显跑输市场。所以,在这个点位的整体市场风险不大,与其去担忧市场风险,不如去积极寻找未来的市场结构性机会到底在何处。

  世诚投资:积极关注三个方向

  警惕市场中短期还没认识到的风险

  展望三月份行情,世诚投资也看到了不少的“一样”和“不一样”。

  一样的是疫情仍将是行情的主要矛盾。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关注点移向了海外。

  到目前为止,中央政府仍然强调全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不变。考虑到“已经失去的”(新出炉的3月份PMI应该还是低于已然不高的市场预期),二季度开始超强力度的逆周期刺激政策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这个边际上的变化映射到股票市场,对应的就是之前科技成长与传统周期和消费之间的巨大裂口在近期会有所收敛(实际上这个现象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已经发生)。

  不过科技成长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除了因为相对而言受疫情影响更小、预期有更多的产业政策扶持、投资逻辑更关注行业景气度(由此更少受估值束缚)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技术原因,就是最近半年的“赚钱效应”还将持续吸引眼球和资金于科技成长行业,而这个风格资产因其相对较小的真实自由流通市值能更明显地受益于来自其他风格资产的资金流入。

  鉴于上述判断,世诚投资接下来会积极地关注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是基于未来保增长的逆周期政策,我们会积极布局相关受益板块。这既包括地产建筑等传统行业,也包含受益于“新基建”中持续医疗资源投入的医药医疗服务公司。

  第二是以计算机软件为代表的科技成长,以及有相当技术含量的先进制造业。只是此类公司的交易结构略显拥挤,我们需要等待投资情绪的修复。

  第三是受疫情影响业务短期受损、但长期核心竞争力保持不变甚至还有提升的消费股――买入的前提是股价过度反应眼下的受损。面对当下的不确定性,总有短视的交易者会因为恐惧而低价抛售优质筹码。如果这样的机会出现,我们不会犹豫。

  中期的风险在于国内的通胀。前面我们提及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可期。以财政政策为例,我们猜测今年不是财政赤字率突破3%,而是赤字率本身有可能提升近3个百分点。这些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中的相当部分很有可能最终由央行来“兜底”、“买单”。我们同样认为市场对此预期不够充分。

  和聚投资:看好以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

  很多子行业是难得的投资窗口期

  展望3月,疫情变化、政策导向、复产进程、流动性环境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在万众努力下,我们看到国内疫情正趋向好转,新增病例大幅降低,各地复工复产的节奏在明显加快。政策聚焦“六稳”,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强,可以预期的是,国内经济活动有望加速恢复。

  坚定投资于新经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多次强调,继续加大新型基建力度,包括5G、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为代表的新型基建是未来一段时期政策发力的重点,财政、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等部门会围绕科技基建积极开展工作。

  在线业态、信息与数据化等内生性的需求也将促进科技基建的发展。我们继续看好以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目前很多子行业处在显著的景气上行阶段,是难得的投资窗口期。我们会根据细分行业的景气节奏和估值变化,做一些细分结构的调整。

  关注周期修复。目前仍有一大批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估值历史底部的资产,估值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密切关注相关行业数据,把握以周期股和传统价值股为代表的估值修复机会,如电力、化工、中游制造等。

  再融资新规。2月14日,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对发行对象、定价基准日、发行定价、发行规模、锁定期等要素做出修订。不超过35名投资者、6个月锁定期的竞价定增、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8折的定价原则等要素的变化有望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凯丰投资:港股和美股风险释放较为充分

  未来几周会出现震荡反弹

  短期港股和美股由于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在未来几周会出现震荡反弹,而A股也大概率低开高走。不过我们关注到中证1000的换手率已经达到15年高位区间,而且经过上周市场的调整,市场风险偏好大概率会降低,资金会向估值和成长性匹配度更高的行业和个股流入。

  对于只炒概念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近期会出现回调,创业板和中证500、中证1000里面的标的会分化而非普涨。(点此查看凯丰投资相关信息)

  少数派投资:A股在调整后或走出独立行情

  外资在A股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因此每当海外股市波动时,A股也会因为外资的流动而短期受到扰动。

  沪股通从21日开始累计5个交易日净流出,深股通从上周开始累计4个交易日净流出,总计净流出253亿。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投资者对当下疫情的反应有短期的恐慌,也有长期恢复的乐观。

  但是往往对短期之内的感受和判断决定了当下的行为并产生共鸣,而事后回过头看就会显得过度反应了。

  我们就在2月初经历了市场同样的恐慌和复苏,这完全也可以套用在国际投资者和市场当中,也正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使得市场会反复出现行为的误区和偏差。

  中国是唯一发生疫情并已做好控制的国家。在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之时,我们反而逐步告别了最困难的时刻。这或许会使得A股在调整之后走出独立行情。

  可能部分资金做出了避险的决策,买入黄金和国债。对部分其他资金而言,已经反应了新冠病毒对经济影响的A股市场,同样也是此次恐慌蔓延时的避险之地。这和此前导致国际市场下跌的美国加息、通胀上行、国债倒挂的因子都不相似。

责任编辑:cyf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