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影响保险业?产险寿险短期承压,线上线下融合迎来机遇,回补式增长可期
摘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寿险开门红遇冷、新单负增长、财险业务萎缩,作为“稳定器”的保险企业当前现状如何?如何破局?3月4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虽然短期内,保险公司业务面临一定压力,因扩展条款等因素也会增加部分赔付支出,但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寿险开门红遇冷、新单负增长、财险业务萎缩,作为“稳定器”的保险企业当前现状如何?如何破局?
3月4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虽然短期内,保险公司业务面临一定压力,因扩展条款等因素也会增加部分赔付支出,但整体上险企的经营状况基本面并未有实质性变化。此次疫情将加速线上线下业务的结构性调整,保险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生态的机遇也将开启。
同时,疫情的发展也持续提升着客户对健康保险市场的关注,参照非典疫情结束后保险市场的爆发,可以预见,本轮疫情结束后,市场的回补式增长,也会极大地减弱甚至抵消当前阶段疫情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
寿险业新单放缓,受益长期利好
疫情爆发以来,人身险公司营销员们的线下展业工作暂时停摆,不仅影响代理人展业,也引发代理人脱落、影响险企增员及培育代理人的进度等,银代渠道、团险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券商中国记者获得的行业不完全交流信息,今年前2月,寿险业新单保费规模同比下降40%,其中2月份单月新单保费下降达70%,银保市场新单保费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单月下降幅度达到81%。
《报告》认为,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的肆虐,由于保险行业的保障特性,尽管短期疫情对于保险行业的业务开展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疫情带来了消费者保障意识的提升,客观上对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铺垫作用,并带来利好。
《报告》分析,此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与非典疫情的逻辑分析脉络基本类似。短期来看,传统保险公司日常运营,在诸如出勤、培训、举绩以及增员等方面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各家保险公司聚焦于线上经营,特别是线上获客、后续客户转化、留存等基础支撑改造等问题,预计2020年Q1,寿险新单增速、新业务价值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但疫情之后居民健康险投保意识的再度崛起,将对健康险的销售形成长期性的促进作用。而如果保险企业以此契机,把握机会推出符合消费者健康保障需求的健康险产品,将更好的促进健康险覆盖的扩展。
财险业短期受冲击明显
疫情对财险业务短期有着不小的影响,《报告》认为,财险业务将在短期内遭受较大的冲击,财产险中的车险受到新车销量、展业经营方面的限制,保费收入增长承受一定压力。航意险、交通意外险等消费因出行或旅游计划的大幅下滑也将会出现下降。
《报告》数据显示,行业前十的财险公司,除一家机构2月中上旬保费收入正增长外,其余业务规模同比均大幅萎缩。《报告》认为,长期来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财险业有望迎来需求拐点。
《报告》复盘非典疫情结束之后的六月,财险业迎来了一波保费高峰,环比增速为57.77%。但是鉴于疫情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居民收入的下降,预计2020年财险业务仍将受到一定影响,保费增速或将有所下滑,特别是与经济发展关联性较高的业务,如企财、货运等。从长期发展规律来看,中短期保险销售具有逆周期性,利率的下降、信用风险的提高,将提升保险产品相对竞争力。
此外,《报告》指出,此次疫情的突袭,一定程度上也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疫情之下,险企普遍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且高效的线上渠道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之一。
分析认为,本次疫情将加速险企线上渠道的完善,科技助力智慧保险和保险产品创新的步伐也将加速。在移动化、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保险公司在保险科技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增加,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短期健康险逆势增长
面对当下疫情,线上布局完善、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的公司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报告》分析,健康保险就属于“逆势”的财险产品。近年来健康险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2019 年,财险公司经营的短健业务收入 840.3 亿元,同比增长47.4%。疫情爆发后,消费者保险意识空前提升,对于自我的健康管理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也让健康险产品脱颖而出。
其中以线上健康险产品最受用户的瞩目。《报告》指出,2019年1-10月期间,财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所得的意健险保费收入占财险公司意健险整体规模的 17.6%,剔除部分线下社保业务,报告测算,短期意健险中互联网渠道规模占比或将接近 30%。
《报告》认为,疫情让民众对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对于健康险的短期突破和长期发展均将提供积极的动能。此次疫情,也将促使互联网工具属性进一步得以凸显,加速线上化布局。以众安保险为例,受益于线上健康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其保费增速仍值得期待。
同时,疫情将加速“保险+医疗”的大健康生态布局,《报告》提出,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院、在线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等注册用户的增长,对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布局,给予保险机构以增值服务的方式解决用户需求的可能性,“做厚”了保险服务的价值,可以形成保险机构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基础。
融资类信保:短期信用风险或上升、长期可控
《报告》认为,疫情期间,宏观经济发展受波及,行业整体信用风险短期内或将上升,融资类信保业务赔付亦面临考验。
此外,借款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的双降,加上机构贷后管理效率的下降都将在短期内对信保业务的赔付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相较线上小额业务,线下大额业务面临的风险或将更大。
《报告》认为,考虑到当前超过九成小微企业都延迟了开工开业,同时受交通管制和下游客户需求减少及上游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当期企业业绩可能要差于正常时期,还款能力或将出现明显下降。线上小额业务端,借款人收入也受疫情影响出现大幅缩水甚至失业,短期内还款能力降低,但是报告认为这部分人群的收入减少只是短期现象,长期风险仍可控。
疫情的爆发也给保险机构的保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当前疫情下多地延迟复工,金融机构相关人员无法按时上班,亦或是无法外出联系借款人,势必对一些还款表现较差的借款人难以起到还款提醒作用。疫情之下,也存在借款人恶意逃避还款责任、搭政策便车的现象。同时,很多平台的正常办公运营也受到了极大挑战,保后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回款及兑付进程延迟。这些都会导致业务整体流入率上升、回款率下降。
传统坐席模式承压,线上业务风口已来
在疫情期间,由于电销/客服中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在金融专网下运营,要求员工集中运营,对座席实到数量要求很高,而疫情带来的人员流动限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座席的出席与展业,极大概率导致在疫情期间行业整体产能的不足,保险电销/客服的供给侧将面临较大压力,业务线上化转型十分紧迫。
在此次疫情期间,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提供线上问诊服务的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访问量突增,由此带来的线上健康管理与互动、线上健康商城都有望成为保险业新的流量来源。线上业务模式也面临升级。疫情期间,受市场需求驱动,科技赋能的智能电销和人机协同的服务模式成为业内在短时间提升保险服务能力的新思路。
除疫情期间带来的流程改造外,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线上业务访问数据量的激增也预示线上业务的风口已经到来。
《报告》认为,未来保险行业面临渠道变革,包括线上营销整合、线上运营优化和线上线下融合。
例如,疫情的出现,为保险产品的线上销售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契机。当前保险公司的现场渠道主要包括自营和第三方两大类。自营平台包括:官方网站、官网应用程序、官方微信公共号、官方微博以及电话销售代表等等。而第三方平台则包括各类保险中介网络平台及电话销售平台等。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许多保险产品在产品介绍、销售服务、产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给客户的保险产品认知带来诸多障碍,进而影响了保险的线上销售。
在后新冠疫情时代,相信随着客户对线上保险购买认可的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将持续加大线上的投入布局,并且通过线上营销资源的整合,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体系,为客户带来更加友好的保险购买体验,进一步释放保险的线上销售潜力。
《报告》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势头和方向并未有太大变化。虽然短期内,保险公司业务面临一定压力,因扩展条款等因素也会增加部分赔付支出,但整体上险企的经营状况基本面并未有实质性变化。同时,疫情的发展也持续提升着客户对健康保险市场的关注,参照非典疫情结束后保险市场的爆发,可以预见,本轮疫情结束后,市场的回补式增长,也会极大地减弱甚至抵消当前阶段疫情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