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熔断:“蝴蝶效应”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摘要 没有一颗好心脏,承受不了最近的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 3月9日,对于全球市场而言,是见证历史的一天。美国三大股指9日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日内跌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临时停盘15分钟。纽交所因暴跌宣布暂停交易15分钟,再度开盘交易后,市场恐慌情绪仍未消减,股市继续下探。 美国
没有一颗好心脏,承受不了最近的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
3月9日,对于全球市场而言,是见证历史的一天。美国三大股指9日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日内跌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临时停盘15分钟。纽交所因暴跌宣布暂停交易15分钟,再度开盘交易后,市场恐慌情绪仍未消减,股市继续下探。
美国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的3个月之后推出了股指熔断机制。三十多年来的美股市场,此前真正触发熔断仅有一次: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7.18%,收于7161.15点,创下自1915年以来最大跌幅。2020年3月9日21点34分,投资者再次见证历史。
那么,这次“美股熔断”事件,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走势如何?又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本文核心提要:
1、美股暴跌背后:全球疫情蔓延+沙俄油价大战
2、蝴蝶效应四起:资本市场血雨腥风,全球经济或衰退
3、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受影响,但被视为稳定全球经济“定海神针”
4、34万亿“新基建”受到全球瞩目,推动中国经济智能化升
美股暴跌背后:全球疫情蔓延+沙俄油价大战
全球资本市场承压,与两大黑天鹅息息相关。一是全球疫情继续蔓延,二是沙、俄“油价大战”。
疫情方面,目前,全球基本都已拉响了警报。据最新数据,境外已累计确诊超3万例。尽管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遏制,但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出现多起聚集性感染,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其中与伊朗和意大利相关联的病例已向多国输出。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蔓延,病例数超10万,新冠肺炎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
另一方面,沙、俄的“油价大战”也有逐步升级的趋势。俄罗斯石油公司预计4月起增加石油产量。俄罗斯财政部也表示,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10年内维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换言之,面对沙特的出招,俄罗斯准备“硬杠”,这场“战争”已经愈演愈烈。
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国际油价创近30年最大单日跌幅,由于这两大黑天鹅盘旋,致使美股3月9日开盘后暴跌,三大股指触发熔断。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美股已经持续11年牛市了,破了无数记录,如果这次出现经济危机,真的也一点都不意外,经济周期已到。
蝴蝶效应四起:资本市场血雨腥风 全球经济或衰退
在美油刷新史上最大跌幅、美债期货“涨停”、标普500期货“熔断”、美股触发“熔断”后,全球金融市场的暴跌之势更为凶猛。
其中,日本股市开盘暴跌超4%,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6%,最终全天收跌5.1%;澳大利亚ASX200指数暴跌超7.33%,创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韩国股市亦跌跌不休,综合指数跌幅超过4.2%;新加坡股市跌幅亦创下记录,跌逾6%;德国DAX30指数暴跌8%;英国富时100指数暴跌7.8%;欧洲斯托克50指数暴跌超8%……
全球经济命悬一线。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已先后发出预警。标普全球评级的经济学家团队进一步下调全球增长预测。标普全球评级预估,全球增长将较去年12月预测的GDP增长值3.3%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并将欧元区增速预测下调一半至0.5%。
同时,标普全球评级此前已将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从疫情前预测的2.2%下调至不到1%。标普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不利影响”,其打击将比此前预计的更长更深。
穆迪则表示,全球衰退的风险已显著上升,因为疫情影响经济活动越长,需求侧就越受打击,消费将持续下降,从而导致可能的衰退。穆迪预计2020年G20经济体GDP增速为2.1%,较此前预测的下降0.3个百分点,美国2020年GDP增速较此前的1.7%下调至1.5%。如果全球疫情到夏天时仍得到不有效控制,全球生产和消费无法恢复正常,全球经济将步入衰退。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了一项报告,也提到疫情会使部分国家经济衰退,也会让整体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可能会趋缓到2%以下,这恐怕会造成大约1万亿美元损失,在最坏情况下,损失会高达2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受影响 但被视为稳定全球经济“定海神针”
疫情蔓延至全球百个国家,全球股市重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性的破1%,黄金大涨,石油史诗级暴跌。再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和增速换挡叠加等影响,出口增速受到明显限制,中国经济此轮调整超过2003年非典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行业角度,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顺周期的能源行业,将造成较大影响。若疫情进一步扩散,将对我国的机电、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普遍性影响。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枢纽,生产停滞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据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整体影响约达67亿美元。
中国经济短期影响在所难免,但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疫情的有效控制、经济社会的有序复工复产,正改善外界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许多国际机构也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经济的恢复、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充满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正通过危机应对措施、流动性供应、财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减轻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上述政策和措施有效防控疫情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恢复正常,未来全球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可能较小,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路透社最新调查结果持相同观点,受访的40位亚太和欧美地区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认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就会迅速反弹。中国经济会率先复苏,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股市是经济信心、经济预期的晴雨表,我国经济韧性很足,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价值还是很明显的。
34万亿“新基建”受到全球瞩目 推动中国经济智能化升级
在这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中,最瞩目的当属“新基建”。这次席卷而来的“新基建”,与过去的“铁公机”等传统基建有着明显不同。“新基建”有着更多科技内涵,其聚焦的领域以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为主,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常会,“新基建”再次被提及,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疫情期间,更是多次强调“新基建”的重要性。
地方发力“新基建”的动作更为明显。有25个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型基建。北京、河北、山西、上海等13个省份公布了总投资规模接近34万亿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除了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领域外,各地区都加速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项目建设。
在当下的经济周期中,新基建一方面具备“稳投资”的作用,带来部分投资拉动作用,能够部分对冲疫情对今年经济的影响,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结语:疫情蔓延,沙俄油价大战,全球股市震荡,中美贸易战……这些因素同时叠加,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不过,目前来看,由于中国强有力的疫情管控措施、“新基建”政策以及有序的复工复产推进,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并成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同时,中国也将积极推进以新科技、新基础设施为底层,构建一个全新的经济生态!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