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基金濒临清盘 华宸未来“巧遇”巨额申赎
摘要 成立五年半的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宸未来基金”)目前成为国内规模最小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707万元,旗下仅存一只基金华宸增利债券基金。不幸的是,华宸增利债券基金也沦为迷你基金,或濒临清盘。“信用增利债基的存续不是个案。”华宸未来基金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尽管目前市场环
成立五年半的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宸未来基金”)目前成为国内规模最小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707万元,旗下仅存一只基金华宸增利债券基金。不幸的是,华宸增利债券基金也沦为迷你基金,或濒临清盘。
“信用增利债基的存续不是个案。”华宸未来基金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尽管目前市场环境对债券型基金较为严峻,在严监管背景下出现了大量迷你基金,但从行业总体来看,大部分此类基金仍在持续运作,我司也在积极优化投资管理、坚持不懈开拓营销渠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持续运作经营该只基金是有信心、有动力的。”
陷入窘境,发展掉队的华宸未来基金能否逆境重生呢?据悉,华宸未来基金已有新产品处于筹备期,待成熟后再正式推出。
失去的两年
“我司因子公司风险项目的原因,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暂停新业务备案,直至2017年初才恢复业务。”华宸未来基金向记者表示,暂停备案是规模未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时间回到2013年,华宸未来300(LOF)和华宸增利债券两只基金相继成立,华宸未来基金子公司——深圳华宸未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宸资管”)也获证监会批复。这一切,对刚刚成立半年多的华宸未来基金来说,似乎渐入佳境。
然而好景不长。在华宸增利债券刚刚获得“金牛奖”后不久的2014年8月,华宸资管主导的“华宸未来-志高集团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被曝陷入实质性违约。随后,证监会宣布,包括华宸未来在内的三家公募基金公司因其各自子公司存在合规性问题,分别被证监会处以暂停新业务三个月的处罚。暂停业务的范围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据悉,有相关基金子公司的新产品也在销售中被紧急叫停。
同时,基金业协会也暂停受理三家基金子公司及其母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备案申请,对两家证券公司和三家基金公司进行书面警示、要求产品备案前事先沟通。
自此事件后,华宸未来基金再没有发行过新基金。
“今年我司对产品募集和业务发展进行了明确规划,并积极为新产品展开筹备工作,由于公募基金的发行前期准备周期较长,因此,目前公开资料中尚无我司新增公募基金的信息。”华宸未来基金方面表示。
除遭暂停新业务备案外,三年间,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高管频繁变动也使得华宸未来基金颇受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成败和人员的稳定,尤其是高管层的稳定有很大关系。
“公司停业期间人员变动较大,华宸未来基金经营层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苦练内功,加强员工稳定性建设,尤其是核心投研团队建设,已引进多名行业优秀人才,并且正积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政策。”华宸未来基金表示。
努力存续
自2012年成立以来,华宸未来基金共发行过两只基金,一只为华宸未来300(LOF),另一只为华宸增利债券。两只基金均为发起式基金,其中华宸未来300(LOF)于2016年4月清盘。
2016年5月3日,华宸未来基金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至2016年4月26日,华宸300(LOF)基金合同已届满三年。根据基金相关法规,以及该基金合同约定,华宸300基金(LOF)合同生效满三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自动终止。而截至2016年4月26日,华宸300资产规模为0.15亿元,自动触发清盘。
清盘后,华宸未来仅剩下一只基金,即成立于2013年8月20日的华宸增利债券。同花顺(119.730,-2.41, -1.97%)数据显示,华宸增利债券目前基金规模仅为1573万份,其中,基金管理人自持1000万份。
和华宸300基金(LOF)一样,华宸增利债券作为发起式基金,也受到“基金成立满三年之日,若基金的资产规模低于 2 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的约束。然而,巧合的是,公开数据显示,最近几个季度末,该基金份额均在1600万左右,但在满三年之日的2016年第三季度,该基金总申购额及总赎回额爆增,均超过1.79亿份,为相邻季度总申购及总赎回额的数百倍。
记者发现,若按照期初份额加上总申购额测算,基金规模刚好可以超过2亿元的红线。暴涨的申购赎回份额是否是基金公司寻求的外援资金,以期该基金得以存续呢?对此,华宸未来基金并没有正面回应。
尽管得以存续,但从公开数据上看,该基金已沦落为迷你型基金。根据相关规定:“如果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需要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相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记者查阅2017年3季报发现,有两笔分别为1845万和1383万的机构资金,在8月17日、18日申购,仅三四天后,便于8月21日赎回。“类似的过桥资金,在业内还是比较常见的。”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
记者注意到,华宸未来基金大股东之一韩国未来资产基金管理公司是韩国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其股票型基金产品在韩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5%。
百只迷你基金清盘
分析师认为,今年以来,银行委外资金的撤离以及债市低迷正在加速基金迷你化。
统计显示,2017年至今,累计已有百只基金宣布清盘,其中债券型基金47只,占据半壁江山。而近岁末,清盘数量有加速趋势,11月有22只基金宣布终止基金合同,创单月历史纪录;12月刚刚过半,已有16只基金发布终止基金合同相关公告。
针对“迷你基金”,近期相关监管层再推监管举措。对于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随着此次常规监管落地,未来基金公司处置迷你基金的速度势必大大加快。”中信证券(23.980, -0.36, -1.48%)研究部金融产品组分析师姜鹏认为。
而另一方面,一些2010年后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已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 ,在管理规模增速前20名的基金管理机构中有15家都是较新的面孔,成立于2014年6月的红土创新基金高居榜首,规模季度增速高达11倍。紧随其后的华融证券、新疆前海联合规模增速也均超过了100%。
从不完全统计的四季度数据上看,长江资管、新疆前海联合和中银国际证券夺得三甲,规模增速分别为84.01%、46.97%和28.04%。
三季度规模增速较大的次新基金公司中,红土创新、华融证券、中航等主要是依靠货币基金助力“超车”,如红土创新三季度先后发行了两只货币基金。
而四季度,次新基金公司更多选择在债券市场上发力,如长江乐盈定开债、前海联合泓元定开债,二者规模分别为50.1亿份和100.1亿份。
次新基金公司欲站稳脚跟,突出重围,除了固收,发展特色业务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财通基金和九泰基金在“定增”业务发力,前海开源则专注“沪港通”产品等。今年三四季度,这些基金公司依然在特色业务上深耕,相关产品规模继续位居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