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信托谈战“疫“思路:扩大基建投资 助力复工复产
摘要 一、扩大基建投资是当前复工复产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3月3日0时至24时,我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19例,湖北以外地区新增4例确诊病例,多地持续实现了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当前核心工作正在逐步由疫情防控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转变。
一、扩大基建投资是当前复工复产的重要抓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3月3日0时至24时,我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19例,湖北以外地区新增4例确诊病例,多地持续实现了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当前核心工作正在逐步由疫情防控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转变。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主要工作重点开始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针对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除了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外,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基建投资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诸如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2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3月3日,国务院常委会议要求“将智能投递设施等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加快基建投资已经成为当前复工复产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
针对中央的工作部署,各部委和各地政府加紧推动基建投资的项目储备、复工和开工以及资金支持。2月24日,财政部指出,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投资。水利部、交通部等部委推动各地重大项目的复工,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已建设开工。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大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基建领域复工率均已达到50%-60%,各地方政府已披露的重点项目投资金额已超过20万亿。
基建投资一直以来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基建投资具有带动作用大,见效快,能够强化社会信心重塑,对于提振疫情之后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从长远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求仍较高。《全球基础设施展望》认为,我国是基础设施支出需求最大的国家,总量达到2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30%。预计在2016年至2040年期间,我国基建投资将超过26万亿美元,即每年1.1万亿美元。这其中公路和电力行业将占据很大一部分,共18万亿美元。
二、信托融资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
信托融资一直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有效支持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数据,基础产业信托存续规模为2.86万亿元,仅次于工商企业投向,占比为15.45%,去年以来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具体领域看,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信托业投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领域的存续信托资金规模为1.83万亿元,投向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存续信托资金规模为0.03万亿元,投向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存续信托资金规模为0.01万亿元。总体看,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信托行业重点拓展的基建业务领域。
从公司情况看,截至2019年末,光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规模约为2100亿元,约占公司信托业务总规模的34%,与工商企业并驾齐驱,成为公司信托业务的重要支柱。自重组成立以来,公司通过布局基础产业领域,降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实现跨周期投资管理。光大信托不断提升基础产业信托专业化水平,基础产业信托到期全部兑付,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促进基础产业信托专业化发展。为提升基础产业信托的专业化发展,2019年公司设立基础设施金融部,通过业务聚焦、人员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人员专业化方面,引进或者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领域的优秀人才,依靠专业人员的丰富经验和阅历,进行项目机会的筛选、项目风险的管控以及精确的后期管理。项目管理方面,有效参与到项目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当中;聚焦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建立投资项目全链条、全周期的风险管控,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通过并购、转让、回购等形式,实现合理退出。
二是紧跟国家战略谋篇布局。积极助力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落地,研究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战略、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政策所蕴含的基建投融资机遇,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先后设立杭州区域总部、南宁区域总部(筹备组)、天津(雄安)区域总部(筹备组)等区域部门,深耕当地市场,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当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
三是深化与长期机构资金合作力度。发挥长期金融功能,帮助解决我国基建资金期限和项目建设运营期限不匹配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到长期资金。从全球实践看,基础设施基金投资者主要为保险资金、养老金、慈善资金、机构资金等中长期资金。伴随利率下行,我国保险资金、养老金将面临资产配置难题,长期优秀资产缺口将增大,这有利于公司加强此类资金的营销。2019年,公司大力深化信保合作,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保险资金寻求符合其偏好的优质项目,促进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协同发展。截至2019年末,公司存续保信合作项目超过600亿元,储备项目超过1000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扶贫类慈善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自身信托专业优势,聚焦扶贫慈善信托,高效精准发力推进定点扶贫,努力探索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打造了全方位定点扶贫的“金融样本”。2019年,公司完成备案慈善信托22笔,规模5.8亿元,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和规模稳居行业第一。
三、光大信托创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基建投融资机制体制转型发展需要,光大信托加快推动基础产业信托转型,创建新模式,为我国基建投资供给更多中长期资金。
一是创新发展PPP业务。PPP将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模式,信托公司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与工具优势,可以利用其灵活性和创新性选择适合的方式参与PPP项目。从投资性质看,信托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或“股权+债权”投资等模式参与;从参与程度看,可以通过直接投资项目公司、为建设运营公司配资、为项目参与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PPP项目。截至2018年,信托业参与PPP项目融资规模为325亿元,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光大信托早在2017年就成功落地首单环保类PPP项目,与优秀运营商、建设商的通力合作,不断探索以多种形式参与PPP项目。
二是创新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已达到0.6万亿美元,投资价值得到认可,随着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加大参与力度,预计到2023年,管理规模有望上升至1万亿美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以往主要由地方融资平台承担基础设施投融资功能,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比较少。
随着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发展空间显著增大,信托公司正与地方政府、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成立PPP投资基金、基础产业投资基金等基金,参与各类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股权资金,帮助优化资本结构。光大信托借助大股东光大集团与各地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优势,深化与各地政府在棚改、城市更新、交通等领域基建投资基金合作,撬动社会资本。如果我国能够效仿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推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上市制度,完善基金退出机制,将为基建投资基金提供更大发展动力。
三是创新发展基础设施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是基础设施融资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非常适合进行证券化,从而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信托制度具有显著的破产隔离效果,而且信托公司长期参与证券化产品发行,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重要表现。同时,信托公司可以作为基础设施证券化分销商、投资人,发挥一二级市场联动的效应,提供基础设施证券化业务的全链条服务。光大信托已取得特定目的受托人资质和银行间债券市场ABN发行人资质,成功参与发行光穗华电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等基建证券化业务,存续规模超过200亿元,已储备项目规模超过1300亿元,储备项目有望在年内逐步落地,助力基建投资获取低成本资金。
四是创新发展新型基建投资业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以基础交通设施、水利建设、城市建设、公共事业等领域为主导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建的内涵则体现了信息化、科技化和数字化,偏重于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代表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基础设施领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光大信托较早关注到了新型基建的投资机会,通过固有业务与信托业务协同、股债结合、投贷联动等形式,探索投资新型基建的新模式。目前公司正在推进投资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一旦取得成功,将为行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