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智能运维服务商「擎创科技」获GGV纪源资本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今年将快速拓展市场
摘要 36氪获悉,「擎创科技」获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GGV纪源资本,多维海拓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尤其是核心算法的研发;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与市场推广。这是擎创科技在半年内的第二轮融资。此前,擎创科技还曾于2019年7月获得由STTelemedia领投,火
36氪获悉,「擎创科技」获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GGV纪源资本,多维海拓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尤其是核心算法的研发;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与市场推广。
这是擎创科技在半年内的第二轮融资。此前,擎创科技还曾于2019年7月获得由ST Telemedia领投,火山石资本、元璟资本、晨晖创投跟投的亿元级B轮融资。
AIOps是智能运维领域比较新的方向。企业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时期,其智能运维需求也不断复杂化,AIOps则是由传统的IT运维管理(ITOM)发展而来——据Gartner,2015年全球AIOps支出超过1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大约50%的企业将积极使用AIOps平台来提供对业务执行和IT运营的洞察,而今天还不足10%。
擎创科技创始人兼CEO杨辰表示,在擎创科技成立的2016年,当时AIOps领域还处在尚未萌芽期,做相应产研的难度较大。难点一在于将AIOps相应技术做到产品化,其中包括梳理清楚传统运维的关系——传统运维采集、数据梳理等是重要的AIOps平台发展基础。在此之上,平台能力是又一个关键点,比如对数据清洗加工、AI技术落地等。同时团队还需要熟知运维痛点和客户场景,最后才能走到产品化阶段。
因此,2016年成立后,擎创科技以四年时间完成初步的产研,形成了可以商业化落地的解决方案。36氪此前多次报道,擎创科技的主要产品为“夏洛克AIOps运维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通过整合既有的多样化监控工具,监控告警事件、性能指标、日志和容量等多维数据,实现精准告警、异常检测、根因定位和容量分析等场景,立体化覆盖到智能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降低运维成本,优化IT运维综合管理流程。
夏洛克AIOps运维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分为采集层、解析层和最上面的应用层。针对近年来的产品新进展,CEO杨辰对36氪进行了详细介绍:
采集层:擎创科技底层采集用的是C语言架构,近几年完成了以侵入性最小、效率最高的采集技术,在各类主流平台,如各类UNIX、Window/Linux及容器中,均可以完成采集、报错、审查等工作。并且,数据处理层的PaaS化已经基本完成,客户不需要购买整个平台的服务,只需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灵活组合即可。解析层:杨辰表示,近期擎创科技的两大进展在于,首先运算能力有很大提升,普遍算法准确率超过95%,这是人工+传统运维工具的准确率峰值。算法的加入也会让许多场景的运维工作大大简化,以日志异常检测为例,以前传统的运维工作需要翻看大量结构化日志数据,应用AI算法后在快速定位故障的基础上,可以做到预测故障,从而实现快速解决和预防异常。此外,解析层的解决问题深度进一步加强。杨辰介绍,在传统的大型企业运维团队中,解决一个故障问题可能需要召集10人以上的团队进行讨论。而目前擎创科技能够做到智能分析根因,提供给相关人员作参考,一般来说1-2个专业工程师最多在1小时内就能排除常规的故障。应用层:擎创科技拥有十种以上的自主知识产权算法,因此可以覆盖企业更多样的分析场景,如告警精细化管理和故障场景的智能发现及根因推荐、多指标根因分析、混合云环境下的容量预测分析、动态扩缩容等。比如擎创科技拥有专利的流处理引擎,对各类指标可以做实时监测,用户需要的告警、故障场景关系分析都能够及时建立起相应机制。在商业化落地方面,目前擎创科技产品化程度较高,面向大客户公司一般以开放中台API的方式供客户自行选择适用的场景,并按需收费;中等规模的企业则都是使用标准版、无定制,平台部署周期缩短至1-3周。
目前擎创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杨辰表示,如今金融客户的营收占比从以前的近80%下降至现在的近半,客户分布的行业越来越分散,其中运营商、能源制造等行业的占比增长迅速,另外政府、交通、游戏、云服务商等行业的客户也在拓展开发中,最大客单超500万。截至2019年底,订阅业务客户续约率达100%,单客付费同时保持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
至于未来规划,杨辰介绍,2020年公司首先将夯实新产品线的建设,包括从运维到运营的拓展、云原生相关的研究投入,以及不断提升产品SaaS化程度,并做好内部团队的组织建设。此外,擎创科技也会在今年开启海外扩张计划。
团队方面,擎创科技目前团队在100人左右,产研团队占比近80%,其核心创始成员拥有15年以上的传统IT运维管理经验。创始人兼CEO杨辰曾任ITOM国际龙头企业BMC南中国区总经理,也曾供职于HP、Mercury、CA等企业。联合创始人兼CTO葛晓波曾任微创软件CTO,拥有超过18年IT从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