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成本保险护航抗疫用品生产“保险+期货”遇风险教育场景逢机推广

来源:蓝鲸财经 2020-03-19 12:38:42

摘要
近日,为保障酒精等防疫用品正常生产,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合力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防疫用品涉及的玉米等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原材料提供保障,筑牢抗“疫”战线。更进一步,面对疫情下造成的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明显等问题,以“保险+期货”模式保障农户利益,稳定市场。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提及

  近日,为保障酒精等防疫用品正常生产,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合力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防疫用品涉及的玉米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原材料提供保障,筑牢抗“疫”战线。更进一步,面对疫情下造成的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明显等问题,以“保险+期货”模式保障农户利益,稳定市场。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提及要推广、优化“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业内指出,当前试点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已有明显成效,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以交易所补助为重,产品方面,以价格保险比重较高、产品非标准化问题均面临困难,有待改进。此外,农户对于“保险+期货”认知程度较低也是项目推广的重要阻碍,业内指出,在疫情影响下,有助于农户意识到风险保障的价值,目前机构已经压低价格,有助于产品推广,为农户提供保障。

  疫情下“保险+期货”积极护航,保障抗疫用品生产稳定市场

  国内疫情防控已显明显成效,逐步趋稳,但在疫情期间暴露的问题不可忽视,此前,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一度出现明显短缺,产能无法恢复,一方面是因所处春节期间,人力供应难以跟上,企业难以迅速复工复产,更为难以把控的原因,则在于生产原材料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无法为生产商即使提供供给。

  以医用酒精为例,据了解,玉米为医用酒精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每吨玉米可加工生产0.33吨医用酒精,而疫情之下,玉米原料及时供给以及玉米产业近一步的春耕种植,面临困难。基于此,出于保障农户权益,以及弥补抗“疫”期间物资短缺情形,“保险+期货”模式作用凸显。

  举例来说,近日,中粮期货与太保财险北分,以“保险+期货”模式,向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借以规避生产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风险。

  据蓝鲸保险了解,所提供的服务中,涵盖医用酒精原料成本保险,覆盖保障医用酒精1000吨,按转化率折合原材料玉米约3000吨。该保险产品大商所玉米期货2005合约价格为参考依据,采用1个月美式平值看涨期权。

  在保险期内,当玉米期货价格出现上涨,保险覆盖下可随时根据原材料采购情况进行理赔核算,在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的同时,给疫情期间医用酒精的生产进度与供应提供服务。

  玉米等农产品作为防疫用品原材料,能够在疫情期间得以稳定供应尤为关键,而更近一步来看,“保险+期货”模式在疫情中可发挥的作用不仅于此,同时能够更大范围地保障农户利益、市场需求稳定供应,以及在当前春耕时期规避潜在的续能产量下滑风险。

  首先,在面对部分“保险+期货”项目因疫情出现赔付延迟的问题时,为避免农户因资金周转不周耽误春耕,险企加快赔付拨款。

  同时,面向重点行业纾困,蓝鲸保险注意到,如部分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向湖北省多家养鸡专业合作社赠送的鸡蛋价格保险,当鸡蛋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再由期货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增强型亚式期权对冲潜在的赔付风险。

  业内:“保险+期货”仍处初期阶段,发展收入保险阻碍难跨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数度提及保险,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2017年的指导更加细化,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2018年强调要继续稳步推进,并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继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后,2020年则强调要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近几年试点正在扩大,涉及农产品的品种逐步增多,涵盖玉米、水稻、大豆橡胶等等,与几年前相比,覆盖范围明显扩大”,但银河期货上海分公司部门经理姚金花也直言,“保险+期货”模式在国内的推广,整体还是处于初期阶段,以补贴为主,含扶贫性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参与机构的积极性,姚金花补充道,“伴随着规模扩大,仅仅依靠交易所与目前的财政补贴,尚难以推动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希望能够近一步推进市场化,从而激发期货公司的参与程度,也有助于该模式的近一步推广”。

  据蓝鲸保险了解,目前“保险+期货”模式下推进的主要为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两种模式,价格保障方面试点项目为主,收入保障项目相对较少。而在业内看来,收入保险正应是当下应重点发展的领域。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介绍,收入保险是对于农产品产量及价格双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基于两者的相互对冲效应,使产品具有可保性。这也就意味着收入保险产品的发展存在较大的难度。

  姚金花从期货公司角度指出收入保险的推广的困难,“从期货公司角度而言,‘保险+期货’模式试点的操作、补偿主要由期货机构推进,对于期货价格掌握度较高,当市场价格有所影响时,期货公司基于对冲原理给予风险兜底;但因产量所造成的影响,则需要由保险公司进行评估,如发生重大天气灾害,保险公司可以给予理赔,并近一步通过调整保费平衡收益,这与期货公司的对冲原则不同,而这也是收入保险发展的难点之一”。

  在保险角度,同样也面临困难,朱俊生进一步分析称,“收入保险的发展,首先需要发展良好运作的产量保险,对农户、企业的实际产量真实了解,同时具备充分的价格数据,拥有足量可观、不可操作、准确反映当地价格的价格发现机制,最后通过对数据的掌握建模,确定价格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但这些要素目前并不完全具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期货“模式推动的难度,还体现在于产品难以标准化,而这主要基于地区差异、期货价格的动态调整、农户心理价位差异等等,这导致产品难以大面积、规模化推广。但反之,朱俊生提出,这其实也有助于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梯度保障效应,使市场化的价格保险能够灵活设置保障程度,覆盖不梯度的农户、合作社。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试点下,农户保障意识不足,仍是试点推广的主要阻碍之一。

  “在和农户沟通的过程中,农户对于‘保险+期货’模式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期货的专业性较高,农户对产品理解能力有限”,多位试点项目参与人员向蓝鲸保险反应这一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确实为农户在风险保障方面上了一课”,一位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指出,此前关于“丰年”“荒年”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尚有迹可循,此次疫情突发,市场供求、物流等因素造成农产品形成明显的价格波动,使农户、企业更加意识到价格稳定保障的重要性。

  “目前,面向农户的试点产品价格已经压到较低水平,若农户风险意识提升,顺利投保,将有利于下一步试点的推进,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整体稳定”,姚金花提醒道。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