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百亿私募最新操作大曝光,平均仓位超九成!
摘要 逆势下,百亿私募加仓抄底成为新亮点。最新数据显示,百亿私募最新平均仓位超9成,逆势加仓超10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还迎来备案发新产品的高峰期。3月份,近3000只私募新产品备案。淡水泉投资今年已备案45只、千合资本备案21只,均超去年全年。中小私募整体减仓百亿私募逆势加仓超10个百分点一
逆势下,百亿私募加仓抄底成为新亮点。最新数据显示,百亿私募最新平均仓位超9成,逆势加仓超10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还迎来备案发新产品的高峰期。3月份,近3000只私募新产品备案。淡水泉投资今年已备案45只、千合资本备案21只,均超去年全年。
中小私募整体减仓
百亿私募逆势加仓超10个百分点
一季度市场波动加剧,特别是3月全球资本市场轮番大幅下跌,私募整体大幅减仓。华润信托数据显示,2020年3月末,私募的平均股票仓位为65.43%,较2月末下降10.39个百分点;股票持仓超过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为73.68%,较上月末下降11.90个百分点。
名禹资产总经理张晓华告诉记者,一季度名禹资产整体为减仓操作。“1-2月份我们重配了科技股,二是在2月底3月初进行了大力度的减仓,在3月第一周A股还没大跌之前就将仓位降到了个位数,也是三年来的低位。”
不过,分规模来看,百亿私募却逆势大幅加仓。据私募排排网最新仓位指数,截至4月10日,百亿私募不但没减仓,相较于3月13日反而逆向大幅加仓13.24个百分点,仓位指数高达90.55%,创出历史新高。其中9成百亿私募仓位在八成以上,而股票私募中仓位超过八成的占比不到5成。20亿规模私募减仓意愿最强,环比减仓12.62个百分点。
对此,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表示始终保持8至9成仓位。不少私募也告诉记者,后续应该也会保持较高仓位运作。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高文龙告诉记者,自3月中下旬以来,中岩投资保持了中等偏高的仓位,一是其强烈看好在围绕新经济领域—特别是科技、医疗、消费—的投资机会;二是受益于越来越多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出台以及它们较好的流动性,因而仓位并不低。
和聚投资表示,当前产品保持在中高仓位,基于目前的指数水平,他们对下阶段行情的态度持结构性乐观。
相聚资本董事总经理何淼称,从年初以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仓位,应对市场波动主要依靠衍生品策略,目前整体仓位仍然较高。
趣时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章秀奇直言,趣时一般不做仓位择时,二季度布局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还是聚焦自己熟悉的优秀公司身上,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受益的行业和板块。
远策投资表示,目前仓位65%,攻守转化后,二季度进入“战略相持期”,关注疫情进展、全球经济数据和财政政策的落地实施,在没有明确转变之前,多看少动,重点配置医药、必选消费、汽车、以软件为主科技股等。
私募逆势抄底积极备案
一季度备案超5200只
而从私募备案情况来看,不少私募在一季度积极备案,逆势抄底。百亿私募甚至在3月份迎来发行产品的高峰期。
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一季度私募合计备案数达5236只。其中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私募产品备案数为1284只,2月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私募产品数量备案有所下降,备案产品1219只。3月份私募备案产品数量井喷,截至最新数据,3月份共有2733只私募基金产品完成备案登记,数量增长翻倍。
分规模来看,百亿私募率先掀起备案热潮。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淡水泉一季度共计备案37只产品,仅3月份就备案了30只,日均备案1只产品。而4月,淡水泉又继续备案了8只产品。截至4月19日,淡水泉今年已经备案45只基金。远超2019年备案的11只产品,同时也创出近5年备案新高。
明汯投资年内也备案了31只产品紧随其后,其中3月备案19只,2月备案7只,1月备案5只。凯丰投资和少薮派投资一季度备案产品数量均超过20只,其中一半以上产品也均是在3月份完成备案。
此外,灵均投资、盈峰资本在3月份备案产品数量也均超过19只。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2020年至今备案的新产品数达12只,也已经超越去年全年。此外,高毅资产新备案21只新产品,据记者了解,近期也在积极备案新产品。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也表示,百亿私募现在加速发行新产品,是因为目前A股市场15倍左右的估值处于一个历史相对低位,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考虑,市场机会远远大于风险,而且在现在这种市场不断磨底的行情下,也非常有利于私募完成大规模的建仓,买到足够便宜的筹码。
超配医药科技
百亿私募一季度操作曝光
惊心动魄的一季度私募收成如何?近期私募排排网给出数据,16231只私募基金平均收益为负,五成产品亏损,股票策略百亿私募平均收益-2.29%,巨震行情下百亿私募业绩首尾相差也较大,有收益超10%,也有跌幅超15%。
赚钱效应降低的市场行情中,绩优私募是如何获取收益的?从采访来看,不少私募超配了医药、科技。同时,在控制回撤方面,有私募通过精准择时、调仓换股锁定收益,也有私募通过对冲工具平滑波动,还有私募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规避风险。
五成私募产品亏损
百亿私募平均亏1.95%
一季度,股票市场整体呈现下跌态势,上证指数下跌9.83%,沪深300指数下跌10.02%,而创业板指数波动较大,季度上涨4.01%。
从私募基金近期交出的一季度成绩单来看,大多股票多头策略私募产品难敌市场大幅震荡。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成立满3个月的16231只私募基金一季度平均收益为-0.33%,近五成产品亏损。
在宽幅波动的震荡行情中,百亿私募也未能独善其身。截至3月底,有净值更新的33家百亿私募一季度平均收益-1.95%。其中股票策略百亿私募平均收益-2.29%,虽然未能翻红,但总体表现远胜于同期大盘。
具体来看,纳入统计的百亿私募中,14家百亿私募一季度获得正收益,占比42.42%,最高收益超过10%,最大跌幅超过15%,首尾相差接近30%。一季度收益超过5%的百亿私募有4家,负收益方面,有10家百亿私募跌幅超过5%,包括一些固收策略的百亿私募也出现了亏损。不过,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整体表现不错。
从私募几大策略的表现来看,管理期货(CTA)策略一枝独秀。事件驱动、股票策略、宏观策略、复合策略收益为负,事件驱动策略以-3.25%的收益垫底。管理期货、相对价值、固定收益、组合基金实现正收益,管理期货以5.50%的收益领跑。
超配医药、科技 绩优私募跑赢市场
部分绩优私募在做业绩归因时,将一季度正收益归于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不少私募超配医药和科技。一季度尽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医药和科技板块曾一度领涨,一季度医药生物板块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上涨7.53%。
森瑞投资是一家长期重点关注医药行业的私募,董事长林存告诉记者,今年全球市场波动加剧,但其在高仓运作的背景下净值仍不断创新高。在他看来,虽然过往10年医药股的累计涨幅已经相当多,但展望未来医药的整体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是A股长期的投资方向。
趣时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章秀奇表示,一季度趣时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率超10%,主要是靠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比如医药等配置贡献较大。名禹资产总经理张晓华也表示,一季度业绩不错是1-2月份重配了科技股,之后通过精准择时保存收益。
远策投资也透露了一季度的操作策略,在2月3号后首个交易周提前布局受国内疫情影响小的医药、汽车电子行业,组合净值逆市上涨。2月底调仓换股,兑现电子股收益,配置低波动和性价比更好的建材和消费板块。3月中下旬逐步降低组合仓位和风险暴露,配置医药、必需消费、农业、汽车、以软件为代表的科技股。
和聚投资也告诉记者, 一季度最大的风险变量是新冠疫情的持续扩散,他们在原有策略基础上,更加侧重了两个方向:一是强化科技股配置力度,尤其聚焦于国产软件硬件国产化的赛道。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活动大幅降温。科技板块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局部领域甚至迎来一轮景气。
超配科技行业的还有相聚资本,相聚资本董事总经理何淼表示,一季度重点配置了5G、国产化、新能源车等相关标的,低配了金融和周期;选股方面,在科技领域配置个股的表现显著好于此类股票平均水平。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高文龙表示,从市场的实际运行轨迹来看,一季度科技、医药、消费轮番表现。我们一直深入布局科技、医疗、消费三个行业。事实上,即使经历了3月份全市场的大幅波动,一些核心个股、尤其是受益于经济转型、估值较为合理、真正具备高度竞争力和深度护城河的个股很快收复了实地。
减仓、对冲、大类资产配置 控制回撤保收益
能在一季度获取正收益,除了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能够控制住回撤也是重要的一环。从采访来看,绩优私募或通过调仓换股、择时来控制回撤,或通过对冲工具规避市场波动,也有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平滑风险。
章秀奇表示,一季度仓位波动不算大,为了规避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年前适度减持了消费股,春节后对于估值过高的板块有适度减持。“由于公司配置的个股具备较好的安全边际,受到疫情冲击也不大,所以产品回撤总体可控,小于市场。”章秀奇表示。
名禹资产通过精准的择时控制回撤,保存收益。张晓华表示,从去年12月中旬重仓科技股。1月20日之后,国内疫情开始加剧,春节放假之前将仓位降到了5成左右;节后第一周加仓;二月底观察到科技行情过热的迹象开始降仓,在3月初将仓位降到了个位数,保住大部分的胜利果实。远策投资也表示,是通过仓位调整和行业配置控制回撤。
也有私募通过一些对冲工具来抵御市场波动。
何淼称,相聚资本依靠系统化规则化的方法来规避市场波动风险。我们的策略体系以股票多头为主,同时叠加上期货期权的衍生品策略,来应对市场整体波动风险,努力做到股票的阿尔法与市场的贝塔分开处理。这种多策略体系一方面能有效控制市场整体调整带来的收益回撤,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股票仓位大幅变化对持股收益的损耗。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高文龙表示,规避风险、控制回撤方面,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对冲方式,通过股指期货、期权等在三月份进行了部分仓位的对冲,虽然这不能完全避免全市场的大范围下跌,但确实帮助我们较好地控制了回撤,也为3月底迄今的市场小幅反弹奠定了较好的进攻基础。
也有私募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控制回撤。畅力资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宝晓辉介绍,一季度回撤控制的好,得益于“固收+”宏观投资策略和对市场研究的准确判断。在2月底大幅降低了权益类资产配置至5-10%的仓位,固收类资产配置比例增加至90-95%,所以规避了大幅回撤,保持着平稳的走势。
私募基金二季度看好
医药、科技、消费等领域
受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全球股市巨震,A股虽然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但依然振幅明显。不过4月份以来,股市整体企稳回升,截至4月17日,上证指数上涨3.21%至2838.49点,创业板指数上涨7.95%。对于二季度行情,多位私募人士持乐观态度,并表示随着全球股票市场企稳修复,A股市场也在孕育新机。
一季度结构性机会突出
未来市场“危中有机”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全球股市巨震,同时受原油价格暴跌、经济预期下行、地域冲突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市场环境相对复杂,不少私募人士表示一季度赚钱难度加大,不过与此同时市场的结构性机会突出,市场“危中有机”。
相聚资本董事总经理何淼认为,虽然今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但并不缺乏投资机会。他指出,相聚资本的策略主要赚取公司长期成长以及产业中期变化带来的收益,虽然今年宏观环境波动较大,但在中观领域,各个领域的产品升级、进口替代、格局优化的趋势仍在不断发展,所以依然可以找到很好的投资机会。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高文龙表示,虽然对于目前市场而言,今年的赚钱难度有所增加,但认为当前的A股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赚钱机会,对市场抱以谨慎乐观的态度。总体而言,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在过去10年中有明显的的提升,抵御风险包括疫情的风险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冲击的能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转型的主基调、经济增长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主旋律我们认为是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因此它所带来的的投资机会、以及由此给A股带来的赚钱效应也会相对较为明显和持久。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指出,今年的权益市场和固收市场都有结构性的牛市,认为疫情后的市场仍然“危中有机"。他分析道,虽然多数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呈现亏损状态,但其中不乏许多上市公司在疫情中脱颖而出,也有少部分行业表现突出。另外,由于中国疫情在国际中率先得到控制,围绕新基建和注册制的实施,中国经济和A股已经逐步恢复健康向上的迹象,在政策坚定推动支持下,内需回升趋势将更为确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流动性仍将维持充裕,因此在战略上应保持乐观。特别是有些拥有优质资产的公司也会逐步凸显核心竞争力,将会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市场正在向健康的方向过渡。市场经历短期的调整后,未来会有很多赚钱机会。
关注全球经济变化
挖掘未来投资机会
名禹资产总经理张晓华指出,随着后续全球经济衰退后果逐步显现,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欧美企业债务违约将是大概率事件,全球上市公司盈利下调也将逐步到位,欧美股市将结束反弹,在2、3季度继续下跌。在此情形下,A股也会承压,在磨底的过程中,对于外资重仓的中国核心资产及长期逻辑坚实的科技股将迎来战略性建仓机会。
与此同时,华夏未来的观点较为乐观,指出随着欧美疫情陆续步入拐点,疫情管控逐步常态化,不过受国外疫情蔓延制约,国际需求骤降,国内仍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经济恢复速度偏慢。随着国内政策稳步加码,流动性相对充裕,经济逐渐触底回升。同时,全球股票市场企稳修复,A股市场正孕育新机。
与此同时,疫情将催生全球产业链重构、国产替代和在线服务等部分领域新的重大商业机遇。同时各国继续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政策、资源倾斜,叠加大量新兴产业处于新一轮上行周期,5G产业、半导体、新能源车、海上风电、创新药等行业渗透率会加速提升。
短期海外疫情的持续扩散仍然对A股市场风险偏好形成压制,但是已经度过最大冲击时刻,新的机会已经在孕育。应当积极把握新的全球资源重组和产业变革机会,发掘中国比较优势,在具备长期增长空间的新技术领域和部分需求受影响较小的消费领域中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另外,和聚投资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港股的投资机会。和聚投资指出,港股在过去一段时间受到了显著的冲击,估值迅速走低,未来看好港股估值修复的机会,积极寻找市场流动性拐点的时机,重点挖掘一些基本面扎实且空间足够大的核心品种。
关注医药、科技、消费等领域
展望二季度的投资机会,多数基金经理表示看好医药、科技、消费等领域,不过也有私募人士认为医药与必选消费的业绩变动风险较大,未来总体机会不大。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高文龙认为,未来看好深度投资于中国新经济的领域,特别是科技、医疗、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他认为二级市场在中长期的投资重点在于以下三大方面,其一是投资于提振经济最直接以及在新型生活方式孕育出的新消费领域;其二是投资于人口结构中长期改变带来的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其三是投资于全球经济模式重塑过程中大国博弈的必争科技领域。高文龙判断这些领域是较大概率产生未来新的十年十倍个股的摇篮。
趣时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章秀奇表示,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实体经济遭遇重大冲击,未来会将投资机会聚焦于自己熟悉的优秀公司身上,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受益的行业和板块。
相聚资本董事总经理何淼称,除了长期看好的科技类公司外,后续在经济运行逐步正常化的背景下,前期被压制的一些可选消费领域以及部分内需相关的周期类公司也存在投资机会。
远策投资表示未来看好医药、汽车、必选消费、科技等领域。在医药板块中寻找有长期内在价值,成长性良好的一些细分行业优质个股,同时关注汽车零部件、以软件为主的科技股及必选消费等领域。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指出,短期看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益的医药、消费等行业。长期而言,投资布局会围绕新基建和消费,重点布局在高端制造业、消费和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在未来10-15年,看好该行业的发展和较高的增速。
不过,名禹资产总经理张晓华与上述观点不同,他认为就目前来看,因疫情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的预期,投资者抱团于医药、必需消费品等行业,但张晓华认为此类标的性价比并不高,业绩存在很大的下行风险,总体机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