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为何砸中兴业基金?业绩的不堪与机制的缺陷
摘要 别家基金依靠业绩领先而声名远播,兴业基金却因“八卦新闻”火了一把。近日,《兴业基金渣男老总逼疯90后小三》、《实名举报兴业基金洪伟》等文章,在多个金融圈的聊天群中流传。同时,“兴业基金党委关于免去洪伟职务的通知”也由网友传至互联网,落款时间是今年7月11日,当事人恰好是洪伟。图片来源:互联网截图火线
别家基金依靠业绩领先而声名远播,兴业基金却因“八卦新闻”火了一把。
近日,《兴业基金渣男老总逼疯90后小三》、《实名举报兴业基金洪伟》等文章,在多个金融圈的聊天群中流传。同时,“兴业基金党委关于免去洪伟职务的通知”也由网友传至互联网,落款时间是今年7月11日,当事人恰好是洪伟。
图片来源:互联网截图
火线免去职务,这是巧合,还是确因网络所传为实?《全球财说》向兴业基金发函一求真伪,但公司方面保持缄默。有网友评论兴业基金在事发后一直沉默不语的原因时说,与其让家丑外扬,倒不如“打死也不说”。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兴业基金身上?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公司在管理机制上存在哪些漏洞,才没能阻止这类事情发生?
兴业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增资后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两大股东分别是兴业银行持股90%、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注册地在福建,办公地在上海浦东。
观察兴业基金的产品结构,可以发现,公司的权益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是明显的短板。
数据来源:Wind
学会了冲规模的“毛病”
如果按管理资产净值进行排名,兴业基金2019年2季度末管理公募资产净值1691亿元,排在第24名,作为一家成立6年公司,能够冲进前30名,表明看着还行。
但如果滤掉虚胖的货基,公司规模只有679亿元,只占总规模零头,兴业基金排名落后4位至第28名。
最近,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要求着力推动权益类基金的发展,要在提升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上下功夫。基金公司对权益基金的管理规模,最能体现管理能力。
如此,再剔除债券基金,只计算权益基金,则兴业基金的规模还剩53亿元,这一规模,只占公司总规模的3.11%,兴业基金的排名也降至67位。
这也就是说,兴业基金成立年头不长,但很快就学会了基金行业内的“毛病”,这就是用货基和债基冲规模。
人事变动与机制堵漏
其实,兴业基金大概也知道“虚胖”不是长久的事儿,也曾嘴上喊过要发展权益基金。
2018年1季度,时任兴业基金总经理的汤夕生曾提出“三年计划”,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权益类基金和公司品牌打响市场。
汤夕生是兴业基金的元老,公司2013年4月成立,汤夕生同年10月任总经理,2014年3月兴业基金发行了第一只公募产品。
提出“三年计划”时,兴业基金权益产品规模看上去还处于在上升阶段,2016年、2017年公司权益基金规模分别是85亿元、72亿元,逐渐接近百亿门槛。
但人事变动似乎让这种节奏陡增不确定性。因“任期届满”, 汤夕生于今年4月17日离职。新任总经理是胡斌。不像市场中众多公司的基金总经理,来自于择能者居之的市场化聘用,胡斌来自于股东方——兴业银行。据介绍,胡斌从200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兴业银行内部工作。
目前来看,兴业旗下权益类基金的发展进入停滞状态,兴业最早发行的两只权益基金,也是规模缩水最严重的基金。
兴业基金多策略2015年1月成立,首募规模23.61亿份,这个规模持续不到两个季度,在2015年6月份时,规模只剩下了9.43亿份。其后持续下降,最新规模只有4.95亿份。
另一只兴业聚利规模缩水更严重。此基金2015年5月成立,首募50.054亿份,兴业基金的内部人员认购了43.53万份,共有379户认购,这是典型的机构定制基金,内部人员认购是为了满足总数要超过200户的红线。机构既然能够大规模认购,自然也能大规模赎回。兴业聚利虽然在2015年6月曾达99.9亿份的“短暂繁荣”,但在当年9月末就被赎回99.4亿份后,只剩下0.5亿份。一个季度内,“燥热”突然变为“极寒”。
兴业聚利基金份额
数据来源:Wind
《全球财说》向兴业基金问询未来发展权益基金的规划,但公司也一直没有给出回应。
此外,兴业基金对人员的管理能力也一般。据Wind统计,兴业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在行业内倒数第二,只有3.19年。
看上去,兴业基金员工愿意长久跟随公司前行的人数不多。一位基金研究员告诉《全球财说》,基民选择基金时,一定要注意看基金公司股东和管理机制,最好首选经验老到、机制可靠的基金公司。
回到洪伟事件本身,他是渠道销售部负责人。竟然做出这种事,职业素养可想而知。对这一事件,如果兴业基金公司仅仅是开除当事人了事,未来又会如何让投资人放心呢?
兴业基金何时能够对洪伟事件从源头上进行反思、从管理机制上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