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是榜样 疫情不改零售战略!平安银行新三年重点:降负债成本…
摘要 (原标题:招行是榜样疫情不改零售战略!平安银行新三年重点:降负债成本…)“长远来看,我们仍会坚持零售和对公六四开的比例不会调整,疫情期间适度加大对公投放是经营策略上的阶段性安排。”5月14日,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在该行股东大会上如是表示。面对7名现场股东提出的对公贷款快速增长是否动摇全行零售战略、新三
(原标题:招行是榜样 疫情不改零售战略!平安银行新三年重点:降负债成本…)
“长远来看,我们仍会坚持零售和对公六四开的比例不会调整,疫情期间适度加大对公投放是经营策略上的阶段性安排。”5月14日,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在该行股东大会上如是表示。
面对7名现场股东提出的对公贷款快速增长是否动摇全行零售战略、新三年如何规划、能否实现“双15%”目标、如何拉近与招行差距等十个问题,平安银行高管团队一一作答。
胡跃飞表示,过去三年平安银行更多关注零售“LUM+AUM”联动带来的零售业务快速转型成果,以及对盈利能力的贡献,未来三年的打法则会聚焦降低负债成本、增强获客能力和数量。
“坚持零售和对公六四开的比例不会调整”
问:去年四季度开始,对公贷款投放明显高于零售,是否意味着此前零售和对公六四开的政策微调?如何控制对公资产质量?
行长胡跃飞:确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平安银行的对公贷款投放要快于零售,这很大程度是受疫情影响。
相比于对公业务,疫情对零售业务的影响会更大,特别是零售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我行信用卡、汽融、新一贷这三大零售贷款尖刀产品投放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有能力、能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加大对公投放,这也是经营策略上的阶段性安排。
另一方面,最近三年以来,为了给零售腾挪规模、资本、资源,我们放慢了对公贷款的投放,甚至是在压降一些对公贷款。
但在去年9月迅速完成可转债转股,资本补充到位后,我们重启了对公业务,所以四季度以来对公贷款有了良好的增长。
长远来看,我们仍然会坚持零售和对公六四开的比例不会调整,但不排除在某些阶段灵活调剂。
三年多前,与集团战略一脉相承,平安银行提出了“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发展目标。
这不是心血来潮的决定,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我们强大的零售基因,所以这一战略我们会持续坚持下去。
副行长郭世邦:无论是过去三年放慢节奏,还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恢复性增长,对公业务的第一生命线就是资产质量。
这几年经济形势不是很好,所以我们的风险偏好也比较审慎,不会激进。
基于这一风险偏好,对公信贷资源主要投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重点产品,这是准入角度方面的侧重点。
现在看来,这三年多来坚持“四重”是正确的:即使在疫情冲击下,我行一季度的对公不良生成率、生成额都是在下降的。
另外,在贷后监控方面,通过风险智能预警,我行85%的违约现象提前90天就能发现,81%的违约现象提前半年就能发现,这样能够早发现、早处置风险。
因此,这三年我们的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而且预计未来会更好。
“新三年聚焦降低负债成本、增强获客能力”
问:过去三年平安银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三年的战略规划还将如何调整?
行长胡跃飞:过去三年,我行零售转型取得了外界认可的成绩,去年我行股价涨幅达77%,领涨同业,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
未来三年,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12字转型总方针,围绕降负债成本、优化资产负债经营等工作重点开展,希望用另一个三年,打造更卓越的零售银行。
疫情期间,我们也做了大量研究,就如何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资产负债表,针对各个业务条线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和实施方案,并在近期进一步细化。
具体到零售条线,我们会更加细化零售客户分层,围绕零售客户不同类型的账户(工资账户、投资账户、支付账户、还款账户等),细化经营,配套更多的产品。
对公业务逻辑也一样,我们强调行业银行、交易银行的升级转型,两架马车相匹配,未来会看到对公业务有不一样的表现。
其中,七大行业事业部更多聚焦行业研究、行业客群整合营销、提供“商行+投行+投资”的产品组合,以及运用供应链金融拓展核心企业上下游客群,这些工作都在推进中。
我们也对交易银行业务的管理团队做了较大的调整,希望重建交易银行的优势,通过交易银行业务沉淀大量结算资金,并增强获客能力。
同业业务方面,我们有专门从华尔街请过来做交易的CY团队,交易类业务、代客业务,都会带来低成本的同业负债。我们还将同业团队拉直,旨在提升团队的销售能力,为获取更多的同业客户、降低负债成本奠定基础。
可以说,过去三年,外界更多看到的是平安银行零售“LUM+AUM”联动带来零售业务快速转型取得的成果,以及对盈利能力的贡献。
新三年,我们的策略、打法安排都会紧紧围绕降低负债成本、增强获客能力和数量展开。这样能保证持续的盈利表现,也能更好控制风险。
“有信心达到‘双15%’的目标”
问:新三年平安银行能否实现“双15%”(即盈利增速、ROE均高于15%)的目标?
副行长项有志:“双15%”是平安集团内部给每家单位公司的原则性要求。
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我行业务的增长、盈利的增长在行业里都是领先的。2019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我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6%、14.8%。
虽然净利润增速还不到15%,但主要是在未来经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加谨慎处理,不断增加拨备计提,拨备覆盖率升至200%以上。假设拨备覆盖率不变,还原的净利润增速能够达到15%。
ROE方面,2019年是11%左右,确实还比较低。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9月可转债转股带来的一次性摊薄影响;二是主动增加拨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环境逐渐好转,加上既有的业务增长,同时做好风险控制,我们对达到“双15%”的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行长胡跃飞:需要注意到,我行的营收增速是位居同类型银行前列的,去年是18.2%,今年一季度是16.8%,这些数字都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我们的挣钱能力。
但是考虑到对未来的形势判断更审慎,我们增提了大量拨备,拨备的增加就直接减少了我们的利润。
如果减少这部分拨备增量,“双15%”的目标可能很快就达到。只不过在未来经济不太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主张更谨慎,多准备些御寒的衣服,不要被冻坏。
也不能说未来三年经济形势一定不好,还是危中有机。我们也在全面提升业务的现代化、数字化、平台化,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负债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经营和运营的成本。
“快速改善与招行差距”
问:如何拉近与招行的差距?
行长胡跃飞: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把招行当作要持续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零售业务方面,这是一个很清楚的目标。
当然,招行零售业务持续做了20多年,我们真正大举转型零售也就三年多。相对来说,我们的优势在于集团的客群基础渠道,以及集团自身科技赋能的优势。
至于对标的数据,有的指标我们还有差距,比如负债成本方面的差距还不小。所以我们现在把管控负债成本当做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也是看到了这一块提升和改善的空间。
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我们和招行非常接近。APP等线上业务不管是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线上流量也都在快速的接近。但客户数量差距还很大,无论是零售还是对公客户数量。
对公业务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行业银行、交易银行,通过“1+N” 模式(即“1个客户、N个产品服务”),借助集团全牌照的优势,与集团内各专业公司协同经营,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我们也希望通过银行内部的产品组合,来提升“1+N”模式下销售更多产品的能力。从销售团队的组合层面,我们希望调动整个集团,发挥集团尖兵作用,在某些领域、渠道、产品,看集团哪些方面能承担“1”的角色,我们迅速把“N”组织起来,服务好客户。
不仅仅对公业务,在零售条线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快速改善与招行的差距。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