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科技侧改革”
摘要 文|周天财经周天财经原创出品美国著名的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技术进化引发经济进化。中国改开40年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邓小平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我们并非科技决定论者,但无可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美国著名的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技术进化引发经济进化。
中国改开 40 年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邓小平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我们并非科技决定论者,但无可否认科技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中国平安,是观察科技改革浪潮的一个很好的样本,这家成立于 1988 年的企业,在近十几年来,正是依靠着在科技研发上的不断投入,成功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并继续进行着「金融 + 科技」、「金融 + 生态」的商业探索。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平安目前拥有近 11 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 万名研发人员、以及 2600 名科学家,科技研发团队规模甚至要比我们熟知的 BAT 还要更加庞大。
平安的升级历程映照着一条时代脉络,「科技侧改革」,可能是新时期中国企业,乃至中国整体经济,最应该抓住的发展主线。
01 科技侧,是供给侧改革的新阶段
2015 年底,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拆解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多措并举,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本质毫无疑问是「改革」,想要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要求以及内涵,都必须要放在「改革开放」的大框架下。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资金匮乏、科技落后,有优势的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进入到 90 年代后,因为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和初步工业化探索,投资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基建、房产、制造业都在高投资推动下繁茂起来。
进而,持续多年的投资拉动一方面让地方政府积累了很高的债务,另一方面制造业产能过剩,房价高企造成的资产泡沫也非常明显,高投资已经无以为继。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大打折扣,注入的流动性难以流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里空转。
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找到行政手段与市场环境中的平衡关系,就变得迫在眉睫。
新阶段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是科技创新,是产业调整。
日本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供给侧改革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当时日本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其主要标志是明确提出「技术立国」战略,从底层研发开始强化科技投入,不但有一批日本企业开始掌握核心高新技术,这段时间科学界的许多研究成果,后来也陆续得到了诺贝尔奖级别的认可。
和七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的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渗透,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规模化应用,技术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在十九大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也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最主要的内涵,就是要重视技术创新。
回顾二战以来成功跻身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它们之所以没有陷入到马尔萨斯陷阱,就是因为在自主技术上持续投入实现突破,从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上,能够向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分食到技术革命红利中更大的份额。
如果做一个概括的话,进入到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应该抓住的主线就是科技侧改革。这其实也与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增长本质的观点相符合。
02 「科技侧改革」的平安样本
纵观全球,在中国的金融领域,作为综合金融的标本案例,正在进行着卓有成效的一场「科技侧改革」
首先一点,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在这种科技侧改革中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能效。
其次一点,这种改革应当有足够广泛的辐射范围,为百姓民生、企业生产、政府行政等社会活动单元,都带来切实影响。充分体现出改革带来的积极进步意义。
最后是,在实践层面,科技侧变革应当着重发展「突破性技术(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这一类技术旨在将 AI、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生物科技、化学、机械、能源等领域相融合,能够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实际上,符合上述特点的「科技侧改革」已经在显露苗头。从企业角度来看,我们注意到中国平安(601318)正在成为该进程中的一台强力引擎。
1988 年诞生于深圳蛇口的中国平安,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国民企业。三十多年时间里,平安从保险业务起家,到成为拥有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再到如今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 2019 年元旦致辞中,明确平安要将「金融 + 科技」更加清晰地定位为核心主业,在核心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用科技投入强化「金融 + 生态」的建设。
于平安自身发展而言,科技正是平安不断突破原有经营边界,抢占未来船票的有力凭靠。
03 平安科技能力在 C、B、G 三端的广泛应用
之所以说平安是「科技侧改革」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样本,首先在于,平安的科技变革,切实应用到了业务层面,覆盖了用户 C 端、企业 B 端、政府 G 端等各个社会单元。
从 to C 的用户端业务来看,平安的科技能力已经彻底融入到金融主业以及各生态圈业务之中。
以金融主业为例,自 2018 年 5 月推出以来,平安的 AI 代理面试官已经实现了 100% 全覆盖,代理人专属智能个人助理 AskBob 上线以来累计服务 3.4 亿人次。
平安智能语音机器人覆盖了集团 83% 的金融销售场景、81% 的客服场景,全年累计服务量达到 8.5 亿次,可以实现每年坐席成本下降 11%。科技对于金融业务降本增效的升级效果显著。
疫情之中,平安的这种科技能力更是得到了体现——不止于降本增效的改善,科技能力已经彻底改变了金融产品的服务形态。
根据平安人寿披露的数据,1 月 24 日至 2 月 27 日期间,平安人寿完成超 8.3 万件赔付,赔付金额超过 14 亿元,最快赔付仅用时 2 分钟;在新冠肺炎出险理赔方面,截至 3 月 22 日,累计完成 108 例赔付,合计赔付 351.08 万元,且全部案件均为线上申请、远程审核、空中办理的「云赔付」。
实际上这种在金融主业上的科技升级,让平安对用户需求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洞察和理解,用户粘性不断增强,其寿险及健康险内含价值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4%,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用户数占比持续提升,在 2019 年达到 36.8%。
产险方面,在疫情爆发后,平安好车主第一时间开通了绿色通道,依托科技优势全面强化线上服务。比如在理赔服务方面,平安好车主 APP 聚合线上服务,推出「一键理赔」功能,查勘、定损、赔付等车险理赔全流程大幅简化。如果车主出险,只需打开平安好车主 APP,通过智能服务、专家引导,就可快速撤离现场,返回家中便捷办理,大大减少了人际接触,保护车主安全。
疫情推动了「宅」经济,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利用科技优势,通过 AI 技术、线上化服务、智慧移动办公等科技,推出「在家办」多项举措,客户可通过平安口袋银行 APP 完成开户、转账、还款、投资、理财、缴费、充值、在线问诊等线上办理各项金融服务,并向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客户、因疫情管控耽误还款的湖北客户提供适当延期还款、减免利息费用、提供征信保护等关怀政策。
在 B 端也是如此。平安银行坚持「对公做精」口袋财务升级小微服务,打造数字口袋;金融壹账通则通过其独特的 TaaS (Technology-as-a-Service) 模式,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升级。
平安银行在 2018 年发布了面向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移动端服务平台——口袋财务 APP。通过口袋财务 APP,公司客户除了可以获得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各类金融服务。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平安银行多举措加大支持力度,全力升级小微企业财税及金融服务。
近期为了助力复工复产,平安银行全新打造了数字口袋 (口袋财务) 智慧财税专区,还推出了企业开办大礼包、复工复产贷等特色产品,全方位满足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据了解,此次平安银行全新打造的数字口袋 (口袋财务)- 智慧财税专区,围绕企业的财、税、票需求,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一键申报、自助缴税、企业票夹、智能记账等智慧财税服务,可帮助企业实现「非接触式办税」。
另一方面,金融壹账通也在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改变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让金融工具真正帮助到实体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
比如在 2019 年,金融壹账通针对农牧产业的痛点,为正大集团打造了一个全闭环的子项目,协助银行构建起线上融资产品体系,让对农户贷款的风险控制转化为金融机构可以接受的风控方式,结合农资场景设计出「让银行看得懂」的金融产品。
农户融资不用再依靠亲戚之间的相互拆借,从正规银行渠道也能够拿到「便宜」的钱。对金融机构来说,也解决了传统场景下的风控难题,扩大了客户服务范围。
在面向政府的 G 端平安也同样有所建树。
平安智慧政务的「惠企政策精准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每一条政策进行标准化结构、标签化处理和智能关联,在企业匹配信息后,10 秒内自动精准推送政策,解决政策信息标准不统一、解读难度大、对比效率低等问题。
在目前头部科技企业都在布局的智慧城市领域,平安也走在了前面,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累计服务 115 个城市、50 万家企业、5000 万市民。日前发布的平安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i 深圳」App 累计注册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 600 万。
而在医疗健康方面,平安构建了涵盖「用户 - 服务商 - 支付方」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截至 2019 年底,在 100 多个城市的医疗机构落地智慧医疗项目,平安智慧医疗覆盖 1.4 万家医疗机构。
疫情之中,平安智慧医疗的疫情防控服务平台获得科技部及重庆 10 余省市推荐,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覆盖全国 1500 多家医疗机构,累计阅片超过 400 多万张,筛出 2 万多名疑似患者。应用创新技术的移动 CT 影像车还驰援武汉方舱医院,缓解了前线的诊疗压力。
此外,平安好医生也在 G 端发力。基于平安好医生的流量入口,平安与超过 50 个省、市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提供实时在线问诊服务,开通义诊电话专线,极大缓解了医疗压力,以科技力量同时衔接起了用户、医院医生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为社会民生带来改变。
整体而言,通过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五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平安的「科技侧改革」在 12 年间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平安的生态系统内已经孵化出 11 家科技公司,其中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金融壹账通已经完成上市。
正如《巴伦周刊》对平安研究中所言,「称平安为一家科技公司并不为过,其对标企业也早就不是友邦、瑞银等金融企业,而是转向了亚马逊、微软、BAT 等科技巨头和垂直领域的领先者。」
而相较于「根正苗红」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像平安这样从金融主业出发,又能够将科技有机结合完成「大象转身」的商业案例,无疑显得更加难得。
对平安自身而言,这种「科技侧改革」带来的价值,一方面是企业护城河与边界的不断拓宽,同时也有机会让企业超出原有的评估视角,获得更高的市盈率。
但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还是在于为其客户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是「科技推动人类进步」,在中观企业层面的呈现。
结语
马明哲笃信,科技是未来世界的主流。在今年的元旦致辞中他提出了三个不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积极研究前沿科技布局未来的决心不变,平安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坚定走智能化、数据化经营之路;我们与祖国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恒心不变。」
实际上,加速价值分配重构的最核心力量,就是金融和科技,也因此不难判断,平安将会在「科技侧改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人们总是高估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 低估十年的变革。
现在来看,疫情拨快了数字化的时钟,各行各业的作业方式和价值分配都在发生结构性地变化,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之路,也必将在「科技侧」带动下愈辩愈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周天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