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拆分卖隐患巨大 投资者应谨慎参与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0-06-08 02:00:48

摘要
见习记者文建斌刘女士退休后热衷投资,2016年,朋友A向她推荐了一款私募基金理财产品,称等投资的公司两年后上市,收益率起码能达到300%。刘女士当时手头活动资金并不太多,A表示可以用合作投资的方式,由刘女士出20万,另外两个投资者B和C分别出60万和20万,刚好凑足100万。由B代为出资,刘女士与B

  见习记者文建斌

  刘女士退休后热衷投资,2016年,朋友A向她推荐了一款私募基金理财产品,称等投资的公司两年后上市,收益率起码能达到300%。

  刘女士当时手头活动资金并不太多,A表示可以用合作投资的方式,由刘女士出20万,另外两个投资者B和C分别出60万和20万,刚好凑足100万。由B代为出资,刘女士与B签代持协议即可。刘女士按照上述要求进行了操作。

  转眼到了2019年,由于产品未能顺利退出,刘女士要求退款。这时该私募已经出现“爆雷”并被立案侦查。按“先刑后民”的原则,短时间内很难拿回钱。而与B签订的代持协议,也因为涉及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会被法院判定为无效。钱虽然交给了B,但是最终确实进入了私募账户,想要问B拿回投资款也是难度极大。

  由于购买了拆分销售的私募理财产品,刘女士面临艰难维权路。那拆分销售的私募产品,在法律层面是否合规呢?

  “私募产品拆分的实质就是私募产品的公募化,这种模式实际是为了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非法拆分转让了私募产品收益权。”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彭芳表示,目前私募产品进行份额拆分销售都是不合法不合规的。

  彭芳表示,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除单只私募基金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外,而且还要求单位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少于50万元。同时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

  彭芳介绍,《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方法》规定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或者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机构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转让的条件。投资者应当以书面方式承诺其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基金。

  彭芳分析,之所以出现私募产品拆分销售的情形,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某些投资者未认识到私募产品仅限合格投资者购买;三是部分投资者轻信这类产品能保本保收益而盲目购买,反过来刺激了市场需求。

  投资者购买拆分销售的私募产品,有哪些风险?

  彭芳表示,拆分销售的私募产品本身就已违规,这种拆分会突破私募产品100万元的投资门槛,同时向非合格投资者开展募集业务也会导致单只产品突破200人的限制。同时由于这类产品已经在逃避监管,投资者的权益很难保障,出现“爆雷”时拿回投资款难度很大。如果是通过前述代持协议购买私募产品,诉讼中对于此类合同的性质也很难界定。

  如果发现自己买的是经过拆分的私募产品,应该如何维权?

  彭芳介绍,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主动谈判,第一时间跟销售机构沟通,要求退还投资金额和赔偿,同时切勿听信机构再次签订类似展期或者保证兑付的合同;二是可向基金业协会举报;三是法律途径,如果要提起诉讼,须及时收集所购买私募产品的相关材料留作证据,为了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还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如拆分销售的私募产品久未兑付且数额巨大,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避免在投资时因私募理财产品拆分销售受到损失?彭芳律师给出了下面几点建议:

  一、警惕高利诱惑。投资切勿盲目,要在充分了解所购买私募产品的基础上审慎投资。

  二、投资量力而行。参照本文前述相关规定,对本人是否符合投资者资质进行事前判断。

  三、正规渠道购买。同时购买前先在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私募基金及其管理人备案情况,购买时不要跟其他方签订基金份额代持协议。

  四、仔细审阅合同。在购买私募产品前,应充分了解合同中的签约主体、产品信息、投向等。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咨询专业律师或基金业协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