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航延险屡遭骗赔,谁最该反省?
摘要 近日,南京警方抓获一名利用航班延误实施保险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自2015年,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飞机延误,累计骗取保险理赔金高达300多万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航班延误,发家致富”,听着像是笑话,却有人将其演绎成了现实。说起来,
近日,南京警方抓获一名利用航班延误实施保险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自2015年,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飞机延误,累计骗取保险理赔金高达300多万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航班延误,发家致富”,听着像是笑话,却有人将其演绎成了现实。
说起来,李某的“致富”方法并不复杂,无非是选取延误率高的航班,以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然后关注航班信息,伺机退票索赔。投保是真的投保,航班也是真的延误,虽然并不是真的想坐飞机,但李某大概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犯罪。
在普通人眼里,这和杀妻骗保之类保险诈骗案件,确乎有些不同。虽然警方认为,李某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客观上存在诈骗行为。但至少在核心理赔情节上,航班确实延误了,也的确符合理赔条件,到底应该理解为合理利用规则的捡漏行为,还是实施保险诈骗罪意义上的欺骗行为呢?
暂且抛开专业的法律问题不谈。值得一说的是,现实生活中,航延险整体赔付率较高,网上搜索类似案件可谓比比皆是。李某既不是第一个,大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比如,2019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就初步锁定了4个利用提前获知航班延误信息,虚构保险标的乘坐延误航班骗取保险理赔金的犯罪团伙。
所谓航延险,全称是“航班延误与取消损失保险”,属于定额给付型产品,一旦航班延误,被保险人就可获取固定金额的赔偿,从数元到数百元不等。一般来说,一个航班可同时投保多家保险公司的航延险,很多银行的信用卡还赠送航延险。如果为一个航班投保多家保险公司的航延险产品,理论上,一次延误获赔的金额,或可高达5000元以上。如此高的利润,吸引骗保者团伙作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令人困惑的是,航延险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保险公司肯定最清楚,何以制度层面的“补丁”一直没打上?是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谁也别想钻法律的空子。但问题是,保险公司除了忙着当举报人,是不是也该认真反省一下自身:是否事实上充当了骗保者的最佳助攻?
一边抱怨被薅羊毛,一边照旧该咋卖咋卖,一个人甚至可以投保几十份航延险,本身就是很矛盾的。保险公司肯定不是慈善家,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如果真的痛感强烈,为什么不能在行业内部进行规范?抑或想着,反正有公安机关替自己抓“坏人”,保险公司乐得减少成本,安于做个纯粹的举报人,自有司法机关替自己追回被薅的羊毛?
航延险要真正成为一份保障型产品,而不是有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就应该规定每名被保险人每个航班仅限投保一份航延险。别说各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很难打通,不知道被保险人究竟买了多少份航延险……凡此种种,无非借口。说白了,还是不够疼,与可能取得的利润相比,即便被薅一点羊毛,也不甚在乎。
既然如此,航延险屡遭骗赔成为套利工具,也就是保险公司的“理性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