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抗疫时代是年金险高光时刻?

来源:慧保天下 2020-07-22 14:12:00

摘要
近日,在“慧保天下”联合新浪财经策划的《保险云端对话》栏目,中信保诚人寿副总经理崔巍在访谈中就后抗疫时代消费者保险需求演变逻辑进行深入分析。

  2020年1月,当新冠疫情在中国湖北爆发之时,谁也不会想到,这竟会是一场如此旷日持久的“战争”,更不会想到,全球国家最终都未能幸免。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实基础之一,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经济走向,乃至人们的日常抉择。

  新冠疫情影响深入各行各业,深入每个人生活以及内心,最终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各行各业长期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保险业,这种影响率先体现于疫情爆发之初的新单保费负增长,以及线上销售的崛起,后抗疫时代,又体现为健康险需求激增,以及巨大不确定性下,可提供长期稳定现金流的储蓄型产品也开始日渐升温。

  近日,在“慧保天下”联合新浪财经策划的《保险云端对话》栏目,中信保诚人寿副总经理崔巍在访谈中就后抗疫时代消费者保险需求演变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在他看来,由于新冠疫情常态化,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乃至零利率、负利率时代,为对冲不确定性,保证现金不断流,后抗疫时代的消费者将更倾向于建立“第二条现金流”,“高信用保证的优质现金流管理神器”——年金险,将因此受到消费者广泛追捧。

  01

  新冠疫情常态化,成当下社会经济生活最大现实基础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目前已经造成全球近1500万人感染,60多万人死亡,且近半年时间过去,扩散势头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从最初预期新冠疫情的影响最多持续数月,可“速战速决”,到现在,疫情却已演变为常态化,其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之广,影响之深,已远远超出人们最初的预期。

  新冠疫情不可避免走向长期化,首先,新冠病毒本身极其“狡猾”,极易传播,且与普通流感病毒不同,气温升高或降低对其影响不大。

  其次,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扩散,防不胜防,即便是实施严格防范措施的地区,仍存在疫情反弹的可能性,例如北京、新疆,都先后出现反弹。贸然重启经济也会加剧病毒的传播效率,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公布的疫情数据,7月10日,全美新增确诊病例超过6.6万例,再创单日新增病例数新高,这也和美国各州陆续重启经济活动有关。

  再次,疫苗研制尚存在巨大不确定性。面对新冠疫情,全球疫苗研发争先恐后,创下多个速度记录,但新冠病毒易于变异,且抗体在体内只有存在较短时间的最新研究结果,都给依靠疫苗彻底解决新冠疫情问题注入了诸多不确定性。

  最后,多个国家政府疫情防控反应迟缓,措施不力,居民配合度不高,大大削弱了全球抗疫效果——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只要有一个国家没有战胜新冠疫情,世界就不能摆脱新冠疫情阴影。

  新冠疫情常态化,抗击疫情长期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这也注定了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将更加深入。

  世卫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曾称:病毒已在全球层面稳固传播;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也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7月19日甚至表示,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

  崔巍在访谈中,以“冰河时期”来形容当下的疫情常态化:“初期,人们认为新冠疫情是一阵‘寒风’,之后发现是‘寒冬’,最后却发现其实是’冰河时期’。”

  02

  疫情拖累宏观经济、加速信用风险暴露,加剧企业、家庭现金流危机

  据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的数据,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1.5%,与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9.8%相映衬,走出了一条漂亮的V型反转曲线,但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依然负增长1.6%。

  不过,3.2%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几乎此前所有国外机构和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中国经济再次增长,对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的预测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加速复苏”。

  中国经济的复苏,给全球经济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放眼全球,由于很多国家抗疫不利,全球经济仍然承受着巨大的负增长压力。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美国二季度GDP将同比大跌11.8%;

  新加坡贸工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下跌12.6%;

  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14日发布的报告,最乐观预计,英国今年全年GDP也将下降10.6%,成为英国“300年来最大同比降幅”。

  ……

  新冠疫情拖累全球经济,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其影响之深远,远超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其也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预期。

  低利率逐渐席卷全球,相对高收益金融产品更加稀缺。疫情前,低/零利率还只在北欧和日本,但疫情发生后,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加速到来。就中国市场本身而言,零利率虽然遥远,但低利率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共识,势必推动整个行业的深层次转型,与此通知,相对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也将变得更加稀缺。

  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保证收益类金融产品“稳健”特性凸显。宏观经济不振,各类资产信用风险都有所提高,暴雷事件时有发生,仅从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来看,一季度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支出161亿元,同比增长50%,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趋势。面临各种信用风险事件,尤其是当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都不再“保本”,可以长期保证收益的金融产品其“稳健”特性势必更受追捧。

  收入减少,企业、个人现金面临断流风险,亟待扩大现金流来源。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约200万个就业岗位。6.2%的经济增速,意味着可带动1100万至1200万的就业人数,但GDP增速一旦下滑甚至负增长,也意味着,就业机会减少,甚至有人失去工作,收入一旦减少,企业、家庭现金流都面临锐减甚至中断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名义增长1.5%,实际下降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名义增长3.7%,实际下降1.0%……显示疫情之下,居民的现金流压力正显而易见的增加,亟待扩大现金流来源。

  03

  巨大不确定性下,消费者加速构建第二条现金流,年金险或迎高光时刻

  新冠疫情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注定是长远而深入的,这种影响在保险业早已有所体现。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由于全国实施严格居家隔离的原因,传统的保险线下交易受到重创,新单保费收入直线下降,得益于续期保单的增长,勉强维持正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同比仅增长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

  为应对新冠疫情,各保险机构均迅速加大线上业务力度,将一切可以线上化的业务环节全力转移至线上进行,快速推动了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随着疫情的延续,从最初的惊恐中逐渐恢复平静的人们保险意识开始提升,与之直接相关的健康险成为最受欢迎的险种。2020年前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2.31万亿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健康险业务保费3927亿元,同比增长20.27%,远超行业整体增速。

  1月底,疫情在武汉率先爆发,时值人身险公司“开门红”,正是主打年金险的阶段,不少业内人士预判年金险的销售势必受到严重影响,理由也相当充足:疫情之下,人们隔离在家,原来主要依托代理人或银行柜台完成的年金险投保大受影响;不少企业疫情期间停工停产,同时面临市场需求不振,双重挤压下,身为年金险大单主力军的企业主们投保意愿势必大打折扣;企业职工收入增长预期降低,投保储蓄型产品也必然受到影响。

  随着人们逐渐接受“疫情常态化”这一现实,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心理诉求也在悄然生变,在寻求健康风险保障之余,逐渐转向寻求稳定的现金流——相对收益率较高,可以保证收益的储蓄型产品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年金险正是其中一种。据悉,在市场嗅觉最为敏锐的银保渠道,年金险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疫情冲击下,也保持了市占率第一的市场地位。

  崔巍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年金险的本质是高信用保证的优质现金流管理神器。”在他看来,直面后抗疫时代被放大的不确定性,做好持久战准备,人们需要提早构建财务有生力量,建立第二条现金流,建立被动现金流,而年金险,无疑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具体分析,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险,年金险至少具有以下三大突出特征:

  一是“长”,年金险保障周期往往较长,可以跨越经济周期,为消费者提供长线现金流。

  二是“稳”,年金险的收益是稳定的,可帮助消费者在经济下行时获得难得的稳定回报。

  三是“高”,年金险产品信用高,由保险公司提供,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这种高信用在所有金融产品中,都是罕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之后,常常被用来与保险产品对标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就在近期,即出现了某银行理财产品“亏本”的相关报道。

  正是因为上述三大特征,年金险、尤其是长期年金险,无疑具备了协助客户稳健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