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险企切换赛道 太保金科或落子临港

来源:时代周报 2020-07-24 13:39:00

摘要
7月21日,中国太保晚间发布董事会决议称,同意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100%。

  科技,将成为保险变革和争夺的新战场。

  7月21日,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晚间发布董事会决议称,同意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金科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100%。

  7月22日,时代周报记者从中国太保独家了解到,太保金科公司目前注册在临港新片区,正在尽快推进中,可能会于今年年底前成立,但也需考虑系列审批速度。公司定位尚处探索阶段,没有很明确,但肯定还是用来服务保险主业的。

  事实上,从险企在科技的布局来看,近年来中国太平、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等多家大型险企均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科技子公司,以通过科技赋能推动自身实现保险产品的创新、内部架构、及业务流程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则认为,“科技的核心作用是重构保险价值创造及其分配模式,保险科技的前景是实现一种深度创新,表现为保险形态的逐步演变与拓展,包括保险组织模式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业务模式颠覆等方面。”

  “互联网公司也在纷纷布局保险业务。目前头部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已取得保险业务相关牌照,以中介类牌照为主,可以合规地开展保险销售业务,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实现流量变现。”7月23日,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分析师戴志锋表示。

  布局金融科技

  据公告披露,7月21日,中国太保第九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设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议案》。

  该议案同意由中国太保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同意授权公司董事长及其授权人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等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全权办理本次设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事宜,包括但不限于向有关监管部门、机构办理审批、登记、备案、核准、同意、根据监管部门要求相应调整等手续并签署相关文件。

  科技如何更好服务于保险业务?

  太保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太保的“两地三中心”,即上海田林、罗泾数据中心作为“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四川成都数据中心作为异地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协同运行,为业务访问提供并行服务,可保障业务不会因数据中心故障而发生间断。

  对于中国太保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在近日公开谈到,太保有数千人的IT专业团队,在业内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但同时太保也在做更长远的一些布局,有考虑下一步是不是能够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院。

  据接近中国太保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9月或10月份,太保将在上海举办首届创新大会,集合保险行业创新领域的技术发布,展示保险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设有体验区。

  此外,中国太保在6月完成了GDR的发行,在其GDR募集资金去向中,有部分将依托中国太保境外投资平台,用于搭建海外创新领域投资平台,而科技也成为其中的投资方向之一。

  7月22日,太保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之前太保更多是放眼上海和全国领域,下一步还是考虑要出海,借助海外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为我所用。”

  角逐“保险科技”新赛道

  “未来保险公司竞争一定是科技水平和精益水平的竞争。”7月23日,众安保险CEO姜兴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除太保集团以外,保险公司也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强数字化转型。

  根据艾瑞的数据,2019 年国内保险公司的科技投入达到 319 亿元,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534 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 20%。

  从头部险企的科技布局来看,中国太平集团旗下的太平金科于2009年1月成立;2016年,中国人保设立了人保金服,注册资本金10亿元;2008年,平安科技成立,平安开启“金融+科技”的探索。

  中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保险科技的应用最终能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实现客户的有效触达,增强与客户的交互,通过创新的产品及服务覆盖更广阔的客户群体。”

  同时,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新基建”展开布局建设,将加速保险业向数字化的转型,先进科技对保险业务的赋能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法律支持上,6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细化了保险线上销售规范的同时,也明确了未来保险科技的应用将成为行业良性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近年来也在纷纷布局保险业务。

  滴滴、苏宁、美团、360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一边手握巨大流量,一边也在将视线瞄准快速发展的保险行业。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表示,“目前头部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已取得保险业务相关牌照,以中介类牌照为主。基于保险产品多样化及需求低频、非刚需的特点,互联网巨头在保险领域的颠覆性弱于支付和借贷,但互联网公司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上具有优势,长期影响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