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收官
摘要 7月30日,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四期)第四次续发进行招标,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按财政部此前公布的三季度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计划,7月30日是续发特别国债计划中最后一次。这意味着备受各方瞩目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收官。
自6月18日启动发行以来,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如期完成。业内人士表示,在这40余天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期间,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保障发行顺利进行。随着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基层,“六稳”“六保”迎来重要助力。
7月30日,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四期)第四次续发进行招标,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按财政部此前公布的三季度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计划,7月30日是续发特别国债计划中最后一次。这意味着备受各方瞩目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收官。
自6月18日启动发行以来,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如期完成。业内人士表示,在这40余天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期间,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保障发行顺利进行。随着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基层,“六稳”“六保”迎来重要助力。
十年期占比达七成
与此前几次发行特别国债不同,今年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特别发行。今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首次提出要发行特别国债。此后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6月15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公告,决定发行两期抗疫特别国债,即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一期)五年期500亿元、(二期)七年期500亿元。这正式拉开了我国抗疫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的大幕。
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采用多次续发行同一只债券的方式,以减少流通债券只数,增大单期流通量。从6月18日首次招标至今,财政部先后发行了四期抗疫特别国债,各期债券均多次续发行,合计发行16次,其中,6月发行五次,规模为2900亿元,7月发行11次,规模7100亿元。
具体来看,抗疫特别国债(一期)为五年期债,首发后续发三次,合计发行2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二期)为七年期债,首发后续发一次,合计发行1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三期)和抗疫特别国债(四期)均为十年期国债,二者在首发后均续发四次,各发行3500亿元,合计7000亿元。这意味着在今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十年期发行规模占比达七成,与此前各方预期基本一致,即十年期抗疫特别国债为主力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抗疫特别国债采用市场化方式,全部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发行。这一市场化发行方式,也与此前我国几次特别国债发行方式完全不同。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发行利率符合市场预期。平均发行利率2.75%,与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衔接良好。二是认购需求保持旺盛。平均投标倍数(实际投标量/计划发行量)达2.63倍,较6月以来一般记账式附息国债高0.1倍。三是市场评价积极正面。市场机构普遍认为,抗疫特别国债发行透明度高,节奏较为均衡,维护了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政策协调配合顺利收官
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内,抗疫特别国债便顺利发行收官,市场资金面也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这背后是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抗疫特别国债于7月底前发行完毕。财政部将充分考虑现有市场承受能力,按照大体均衡的原则,尽可能平滑各周发行量,稳定市场预期;将加强与一般政府债券发行的统筹,适当减少6月和7月的一般国债、地方债发行量,为特别国债发行腾出市场空间。
为保证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财政部对于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进行了调节,将地方政府债和一般国债发行规模适当减少,以给特别国债发行让路。据中债估值中心统计,今年6月,记账式国债发行6849亿元(含29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环比增加了75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867亿元,环比减少了10158亿元。从7月看,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节奏依然在放缓。
与此同时,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样颇受瞩目。实际上,早在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配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此后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第七次会议强调,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
从近期货币政策看,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多日之后,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7月13日,人民银行重启逆回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后多日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在此期间,7月15日,人民银行还开展了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对7月两次MLF到期和一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到期的续做。
公开市场灵活操作,维护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央行采取MLF、逆回购等多种工具,体现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将根据经济与市场形势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也向市场释放出政策并未转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信号。
“六稳”“六保”迎强助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就被各方给予厚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提出,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补短板项目。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收官,多个地方已经明确表示,对下达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尽快使用,确保落实到位。近日,江苏省政府分配下达南通市特别国债资金共计35.67亿元,其中市区15.18亿元。该市财政局债务处负责人表示,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市区用于抗疫相关支出6.2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8.9亿元。抗疫相关支出涉及减免企业房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和通州区学前教育惠民提升工程二期工程建设。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获得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5.3亿元。该地区财政局债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资金已直接下拨到相关县(市),主要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等民生项目建设。其中,13.9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垃圾处理、重大区域规划等方面;1.4亿元用于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稳岗补贴及防疫物资设备购置等抗疫相关支出。
业内人士认为,从特别国债的用途来看,3000亿元用于抗疫支出,7000亿元额度用于基建项目,且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随着资金到位以及前期审批的基建项目落地,基建投资将稳定回升,成为“六稳”“六保”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