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新增融资流向制造业 重点支持技术升级领域

来源:金融时报 2020-08-05 09:54:00

摘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产业基础,产业链长、细分行业多,涉及众多中小微企业,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关键作用。2020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产业基础,产业链长、细分行业多,涉及众多中小微企业,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关键作用。2020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数据显示,近期,金融支持制造业的力度明显加大。截至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达40.9%,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专家普遍认为,从会议定调来看,下半年,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部门将获得金融体系重点支持,继续实现该领域贷款“量增价降”。

支持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倾斜

今年以来,为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通过提升考核权重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中进一步提高了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和制造业融资的考核权重。银保监会积极引导和督促大型银行发挥“头雁”作用,明确“全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5%,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将较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3%”的任务。

商业银行对于制造业贷款和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提升。以光大银行为例,据该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刘金介绍,该行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额度管理、定价管理、前置准入审批等权限下放给分行。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给予内部资金考核50个基点优惠;对先进制造业白名单企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给予100个基点的优惠。同时,加大激励考核,把支持制造业贷款评价纳入分行的平衡计分卡考核。截至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1.3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63%。

实际上,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中长期贷款都有所增加,这也是近年来信贷结构持续改善的体现。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季度末高4.5个百分点;上半年,该类贷款增加8365亿元,同比多增5540亿元。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落实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政策指导之外,很多金融机构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识到,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对制造业的支持,金融业和制造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更多金融资源不断向制造业倾斜。

技术升级领域获重点支持

拥有先进技术的核心企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动能企业、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领域,得到金融机构更多青睐。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制造业贷款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的正向反馈。

3月份,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设立2500亿元专项贷款,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国开行已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2777亿元,同比增长45%,贷款余额8648亿元。

各地也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纷纷出台金融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融资担保贴息、落实延期还本政策、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等方面。例如,7月份,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发改委、省经信厅出台《关于印发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聚焦制造业技术改造贷款、产业紧密型并购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重点领域,要求大中型银行将传统制造业优质技术改造项目作为贷款投放重点板块。

继续提升金融机构放贷意愿

“在金融政策方面,3次实施普惠降准、定向降准,综合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措施,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前5个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6%,这个增长是我们非常乐于见到的。”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肯定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表示,今年工信部还将向金融机构再推荐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升级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数据显示,制造业企业景气度逐步恢复。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3月份以来各个月份增速均保持在8.9%至10.5%之间,尤其是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7.2%和27.2%。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从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在中长期贷款总余额中占比来看,制造业融资还有较大增长空间。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评估结果运用,着力构建金融机构“愿贷、敢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持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对于生产经营稳定、财务状况没有异常、信用记录良好但是受到意外冲击的制造业企业,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应贷尽贷,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