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 信托公司转型压力仍存
摘要 7月末,央行、银保监会等发布有关《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引导资管业务平稳转型》公告,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资管领域人士普遍表示,转型步伐将更加从容,但对于存量资产体量较大的信托行业,转型过程仍面临不少压力。
7月末,央行、银保监会等发布有关《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 引导资管业务平稳转型》公告,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资管领域人士普遍表示,转型步伐将更加从容,但对于存量资产体量较大的信托行业,转型过程仍面临不少压力。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
信托公司吃下“定心丸”
资管新规过渡期原定于2020年底结束,但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信托业违约事件发生频率上升,行业转型也面临较大压力。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年初以来,信托行业已发生201起信托产品违约事件,涉及违约金额高达1100.84亿元。
在此情况下,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无疑是给行业吃下“定心丸”。
平安信托创新研究相关负责人称,这一政策对于信托公司的利好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资金池属性的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有些未到期、有些受疫情与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还款需延期,过渡期延长一年,可缓解这类产品的清理与兑付压力;二是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目标需要在IT、运营、财务、产品销售上进行全方位适应,过渡期延长一年,有助于信托公司进一步做好管控调整与准备工作。
一家中小信托董事长认为,资管新规出台比较突然,很多事情包括产品净值化、资金池清理、非标清理等都没有足够时间处理好,延长一年在时间上会从容一点。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认为,除业务转型外,投资者教育工作也是信托公司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破投资者根深蒂固的刚兑观念也需要一定时间。抓住这个时间窗口,信托公司可以更稳健地转型。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称,过渡期延长对行业而言肯定是利好,一是产品结构上,有超过20万亿元规模要全部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调整杠杆比例、穿透和净值化管理,这确实需要时间,过渡期延长带来稳妥有序调整的空间;二是业务模式上,信托公司实现融资类向投资类和服务信托类方向转变也需要时间,相应的能力构建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过于急迫或引发新风险,过渡期延长有利于相关方面业务模式的调整;三是风险处理上,在整体经济刚启动复苏的档口,一刀切设定的时间调整完毕难度非常大,已经导致了部分风险的暴露,需要时间来逐步处理。
不过,也有部分信托人士反映冷淡,认为延期一年对信托公司的展业影响有限,“延期一年也没多大作用,现在都没有业务了。”华东某信托人士表示。
尽管如此,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依然有多家信托公司也抓紧这一时间窗口积极转型。
平安信托上述负责人称,公司目前主要关注房地产投资、特殊资产投资、PE投资、基建投资、标品投资等业务,转型方向主要涵盖股权信托、标品信托、服务信托等领域。
上述中小信托公司董事长表示,公司在延期这一年,主要致力于加大权益类、股权类投资,并提高研发能力,力求尽快找出业务模式。
王和俊称,云南信托坚持普惠金融等另类资管、股票债券等标品资管,独具特色的财富管理,以及充分反映信托本源的服务信托领域发力。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上述人士称,响应大趋势,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在提升,有在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同时,最近也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方向发力。
转型进程积极推进
信托业转型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各家信托公司的转型进程依然在积极稳步推进。
平安信托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相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产品规模较小,底层资产以2年期以内的非标资产为主,期限错位问题不严重,过去2年多的清理进度基本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目前新发行的信托产品均采用净值化管理,各家信托公司严格按照监管制定的压降目标,逐月落实融资信托压降计划。
王和俊称,从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观察来看,大家纷纷在发力转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已获得了较为欣喜的突破,例如普惠金融业务成为普遍选择方向;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业务,少数公司已做得规模较大且内部体系完善,颇受投资者认可;主动管理证券投资业务,部分信托公司坚持投入,以FOF/MOM为突破口,拥有了较为完备的能力;房地产股权投资业务方面,部分信托公司利用融资业务的开展,建立了相应的募投管退能力,在写字楼、商业地产等方向获得了市场认可;服务信托方面,以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为核心,已获得长足进步,成为未来财富管理市场上的重要一份子。
不过,在新冠疫情冲击、监管政策趋严、行业违约率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公司的转型压力依然较大。
平安信托上述负责人认为,受到底层资产到期时间具有刚性、融资方提前还款沟通难度较大、非标投资者配合转标意愿不强等诸多因素影响,年底完成融资信托压降目标普遍难度较大。
“主要有两方面压力:一是过去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面临萎缩,融资信托与金融同业通道业务规模两降、房地产限额、非标面临长期管控;二是监管鼓励的业务转型方向困难重重,标品投资信托面临红海竞争,人才组建与系统开发尚需时日;服务信托的基础性制度缺失,短期收入有限;股权信托政策掣肘明显,影响发展空间。”上述负责人表示。
有部分业内人士相对悲观,上述中小信托董事长称,毕竟信托公司原来十几年来都是在做偏融资、偏信贷的非标类业务,突然往权益和净值化转型,无论是风控、法务、财务,还是投研、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王和俊则认为,转型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时间窗口的问题,信托公司转型要符合商业的普遍规律和逻辑,任何创新业务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战略、文化、组织、人才等多方面系统性发力,需要长期战略培育和短期现金流支撑的相互配合。目前来看,虽然延长一年,但对于上述问题的平衡究竟有多大帮助,还需要评估,毕竟转型也需要外部环境配合,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环境。
华东某信托人士表示,转型难是一个系统性困难,核心还是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原因,根本原因是现阶段金融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被金融自由化层层推过来的长期货币超发必然推高全社会债务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