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银理财贺晋: 从“机构头部化”到“产品头部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8-11 14:08:00

摘要
8月9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资管年会“低利率与大众理财主题论坛”上,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贺晋表示,近年来资管机构头部化趋势愈加明显,未来要从“机构头部化”向“产品头部化”发展,对标风险调整后收益目标的工具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最终是研究的深度决定“净值的高度”。

8月9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资管年会“低利率与大众理财主题论坛”上,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贺晋在题为“践行客尊理念,打造优质理财工具”的演讲中表示,近年来资管机构头部化趋势愈加明显,但头部机构要走向相对成熟还是任重道远,未来要从“机构头部化”向“产品头部化”发展,对标风险调整后收益目标的工具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最终是研究的深度决定“净值的高度”。

信银理财贺晋: 从“机构头部化”到“产品头部化”

从“以产定销”到“以需定产”

自从理财新规和子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以后,参与银行理财的主体在逐年减少。2018年有560多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但到了今年其中40%的银行已经退出了这个市场,未来银行理财机构头部化、集中化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提升。

基金方面,前10%的公募基金贡献了全市场一半的投资收益,并占据了全市场50%的非货产品的份额。如果把头部机构放宽到前20%,公募基金前20%的机构占据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70%。私募机构来讲,总共有证券类的私募机构将近9000家,但是现在规模体量达到100亿的,也只有35家,这35家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市场的1/3。

“能不能说机构头部化代表资管市场已相对成熟呢?我觉得任重道远。”贺晋表示,对标客户的真实需求,现在的工具、头部机构可能提供的服务还是相对不充分的。目前他观察到很多机构还是在以产定销的模式下开展业务。以银行理财来讲,基本上各个银行的产品体系也是“你有我有”,可能也在往“你有我优”的方向做一些改进和改良,但整体来讲还是处于从同质化逐步走向差异化的过程。

如果换位思考到“以需定产”的维度,真实了解现在的客户在想什么,现在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需要把产品放到真实场景中去检验,但这个工作现在才刚刚起步。

贺晋举例了三类需要得到更优质的服务的人群:

首先是年轻人,简单划分两类:一类买得起房、一类买不起房。买得起房的青年人基于上一代的财富积累已经实现了相对比较好的财富自由,他们比较流行的是炒鞋、炒裙子,还有炒盲盒。从专业人员来看,这些另类投资的理财属性不是很强,但是青年人乐此不疲,核心诉求是好玩。围绕这些客群,能不能开发出一些相对来讲比较好玩的理财产品,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买不起房的青年大概率是想通过聚沙成塔的方式来实现买房梦想。这就需要定投风险、收益关系比较好的产品,现在这类产品相对也是比较稀缺的。

其次,是中年人需要一些体现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产品,比如买一个理财产品,能够为父母提供一些日常服务,但现在市面上好像也没有。

再者,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养老目标型工具还是不太丰富。另外,家族治理、财富传承的工具也刚刚起步,家族信托在今年一季度才刚刚突破1000亿,相对来讲未来的空间非常巨大。反过来讲,供给的充分性也还是不够。

贺晋也观察到,在爆款的权益基金大量发行的情况下,尽管出现了一些申购量突破1千亿,甚至1300亿的创记录的基金产品,但其实“权益+混合”基金产品的净申购份额在6月份出现了下降。大家都在讨论现在为什么出现“赎老买新”的现象,一季度大家追捧的一些头部基金、网红基金在二季度为什么会出现大额赎回?

“这个游戏规则下,大家要考虑,你的产品按照刚才的标准来对标,是不是真的契合客户的真实需求。”贺晋说道,大量的产品面市以后,大部分的产品都会退出市场,最终能留在市场上面的是客户真爱的大单品。例如加拿大某著名的资管机构,现在体量在4千亿美元左右,但是产品只数不到30只,平均每只产品是千亿级的。这就反映了客户确实是发自内心真心喜爱该机构的产品。但我国理财产品超过50000只,公募基金超过8000多只,平均每支产品不到20亿,未来产品头部化的趋势将逐步显现。

“研究的深度决定净值的高度”

在对标客户需求提供的服务不充分之外,贺晋还指出对标风险调整收益目标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我们经常跟客户聊收益目标,客户说在现在低利率背景下你能够每年给我提供5%的确定性收益就可以了。他的需求刻画很简单,但是如果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关系比较,我觉得应该再加一个限制条件,愿意承担什么样的风险。”贺晋坦言,银行理财核心的投资能力确实还没有做到跟产品体系完全匹配,这其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错配现象。产品体系比较全,风险收益关系比较明显,但是风险管理还是以传统的信用风险和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评价等维度为主。现在信银理财也在研究构建新的风险管理体系,但确实短板还是比较明显。

“可能未来我们研究的深度将决定净值的高度,在深度研究的方向下,我们还要做更多精细化的工作。”贺晋称。

他认为,今年上半年负油价的事件给行业很多警醒。

“我看到一个案例非常有意思,还原到那个场景,我也会基于'常识'做一个比较失误的判断,当油价跌到1分钱一桶的时候,你觉得是不是底部?在油价1分钱的情况下觉得这肯定不可能有更低的价格,但是没有想到跌穿0以后,面临的是无限损失的可能性。”贺晋称,按照钟摆理论,定价的锚会为什么摆到零以下,这需要深刻思考。其实金融市场就是对实体经济的映射,实体经济早就已经提醒说油价可能为负。

“现在大家回看一下3月份的时候,虽然是事后诸葛亮了。加拿大很多井口出油的价格报价就是负的,那个时候的储油能力和油的运输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你产了油,运不出去,没有人收,存在那里,又不能像牛奶一样倒掉,所以急需要有人把它接走,这就导致了实体经济已经存在负油价的现象。游戏规则变化以后,我们觉得只能说我们广大的投资者和相关的投资机构没有观察到相关的风险信号,在风险识别方面,我们觉得还需要做很多的深度研究工作。”贺晋称。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