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粮助农在行动 国寿财险构建稳产保供模式

来源:金融界网站 2020-08-17 16:27:37

摘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大饥荒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他们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浪费”于他们而言,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更是对劳动人民的不尊重。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粮食安全代表了国家安全,粮食的稳定,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然而,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餐饮浪费现象。粮食在“舌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大饥荒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他们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浪费”于他们而言,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更是对劳动人民的不尊重。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粮食安全代表了国家安全,粮食的稳定,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餐饮浪费现象。粮食在“舌尖上的流失”,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再次将粮食安全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

  作为国有险企的国寿财险,更需担起国之大任,紧跟国家步伐,以己之力,服务“三农”。

  加码科技赋能农险 化“被动”为“主动”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农耕细作;14亿人口的生计,更离不开农业的养育。

  然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庞杂的体系,令农业对于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及脆弱性。“靠天吃饭”,成为农民长久以来的真实现状。

  为了保护农业稳定、安全发展,给农业添一层保障,农业保险成为众多农户的选择。而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加码农险领域,则是国寿财险护农行动的重要表现。

  据国寿财险介绍,以种植险方面为例,公司启动了“数字智能乡村建设新模式”,即利用铁塔遥感技术,对3公里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时影像采集,通过采集影像,分析出标的物种类、生长情况等。同时,铁塔遥感技术还可结合安装的气象设备与卫星遥感所得数据与影像分析数据进行互相补充、互相校验、互相融合。

  具体来看,乡村治理方面,该技术可进行乡村政务管理智能监测、乡村建设智能监测、河湖生态智能监测、人居环境污染监测、秸秆焚烧智能监测等多项功能。

  例如,在突发疫情面前,可实现对乡村主出入口、十字路口、学校、博物馆、医院、车站等重点区域和场所人员室外聚集实现实时监控,以便快速响应处置突发事件。星联网卫星遥感监测与视联网视频图像监测相结合,对着火点进行快速、精准识别,提取着火点经纬度坐标及现场图像,自动向执法人员进行推送,降低监督成本,提高执法效率。

  对于田间管理,铁塔遥感技术则可以实现基本农田的保护,也可进行农情监测防控及精准农业服务,有效实现耕种农田的高效利用。

  丰富农险产品供给 全方位保障“农耕细作”

  农险,自2004年以来,成为主要“护农”屏障。从中央到地方,农险多次出现在各项文件及领导讲话中。尤其是在助农扶贫过程中,农险也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保障手段。

  农险产品,险企服务“三农”的最基本表现,也是展现保险属性的最直接方式。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国寿财险在农险产品的开发上不断创新。

  据介绍,国寿财险通过试点开展“小麦玉米产量保险”等产品,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业保险保障程度;积极探索分散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波动风险的新途径,以“保险+期货”模式,实现了玉米等价格期货保险的突破。

  有数据显示,国寿财险累计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贵州等29个省/市(直辖区),开发涉及水稻、玉米、小麦各类产品共计100余个,累计为4236万户次农户提供超过1004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超过31亿元,受益农户达658万户次。

  在“保险+期货”模式探索上,以湖北为例,2016年,国寿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按照“政府满意、农户受益”的经营理念,通过研究湖北590万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以“精准扶贫”工程为中心,从落实“精准扶贫”入手,创造性的借助“保险+期货”模式介入了扶贫保险领域。

  据悉,2016年11月,国寿财险成功出具期货价格保险第一单,涉及贫困户700余户,共计承保棉花500吨,保险期间为61天,总承保金额为600万元,保费收入21万元。

  除此以外,湖北省分公司还对湖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所关心的收获期价格,以保险介入的方式予以补偿。

  截至目前,国寿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已开办鸡蛋、棉花、生猪饲料等多个品种的期货价格保险,并在长江期货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包括亚式、美式、欧式等多种期权结构,较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

  当然,在特色农险产品方面,国寿财险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开发试点新的农险产品。例如,在福建地区,国寿财险开展了系列指数类保险,并采用“政府+保险+扶贫”的创新模式进行推进。

  疫情期间,国寿财险在协助各地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发了50余款商业性农险产品,在恢复生猪生产、稳定蔬菜供给、机械化春耕生产等多领域提供风险保障。

  做好“售后”服务支持 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品的提供,需要更好的服务来搭配。为了保障农业的健康稳定,国寿财险在“售后”服务方面,不仅利用科技来提高理赔的速度,在服务网点、服务平台、服务人员的搭建及培训方面,也在日渐完善。

  据悉,国寿财险通过积极整合资源,发挥合力,着力打造覆盖县(区)、乡镇、村三级的基层服务网络体系,深入延伸至农村一线,实现“网络到村、服务到户”,保障依法合规经营。

  目前,国寿财险已在全国设立了36家分公司,在县级服务网络上,网点分布广泛,县(区)级分支机构数量达2200家,实现农险经营区域全覆盖;在乡镇、村级服务网络上,已建成乡镇标准式三农保险服务站2936个,挂牌式三农保险服务站3023个,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3.4万余个。

  此外,在理赔等“售后”服务环节,国寿财险还利用科技来加强农险服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一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

  据悉,疫情期间,结合各地防控要求,国寿财险启动了线上承保和远程理赔服务。

  例如,种植/林木承保业务上,国寿财险工作人员引导村委会成员、林业部门或协保人员按照以往的清单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收取农户自缴保费,自缴保费收取完成后,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确定承保面积及标的物,实现线上验标后,填写被保险人及承保标的信息后远程交由县级公司承保出单。

  到理赔环节,则由相关人员引导被保险人自主查勘,将出险基本信息、灾害现场基本信息进行拍摄,远程传递给县级机构查勘人员,县级查勘人员根据被保险人提供的信息进行立案,待作物收获前进行损失核定。若“疫情期”发生大面积自然灾害,会及时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灾情进行评估。

  当然,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服务的质量。国寿财险始终秉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持续强化农险专业化队伍建设。

  在交流机制上,国寿财险搭建了完善的线上经验交流平台,同时机构之间不定期开展线下互访,有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帮扶的良好氛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在培训机制上,各级机构定期组织专业化培训,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系统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直接覆盖到县级机构和乡村农险协办等一线人员。

  这场服务“三农”的工作,不单单关乎每一个涉农人员,更关乎国之命运的根基,需要每一个社会主体的共同努力。

关键字: